分享

母婴 | 为什么总要我的宝宝补钙?孩子们真的缺钙吗?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一晃眼小宝出生一年多了,我也从新手妈妈开始逐步向熟练型妈妈转变。最近我爸妈来澳洲,给我带了一堆药。具体来说,是给宝宝带的。我妈妈是医生,总是大惊小怪,想的特别多,临来之前还特别请教了儿科的同事。那个阿姨大笔一挥,开了一堆钙片。对,没有见到宝宝,也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因为我妈妈说宝宝出牙慢,一岁刚出了6颗牙,医生就开了好几种钙片。

看孩子出牙出的晚,我妈妈全然忘记了我小时也出牙出的晚这个事实(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小学刚开始换门牙的时候,我同桌的小男生已经开始换到后面的大牙了。)。反复的问我是不是孩子缺钙啦?是不是孩子要补钙啦?刚开始我还想镇定的观察观察,但是作为一个妈妈啊,总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够关注或者疏忽,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错过某些征兆,最后给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就想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吧,看看医生怎么说,有一个更权威的解释。当然最后医生的回复就是不需要补钙。孩子出牙晚,完全是可能有遗传原因的,如果不是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特别多,不建议人为干涉。

对,在澳洲,基本上医生都是崇尚自然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不强调进行各种矿物质补充。比如钙,铁,锌,镁。他们认为一个新生儿在他长成一个成熟的个体之前,在营养的吸收过程中,是有自我吸收的适应性。就是你的身体,知道你需要吸收多少营养成分。在营养均衡的前提条件下,身体会自动的对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进行摄取。

可是为什么许多家长会对缺钙过分焦虑呢?现在市面上大概有两类文章,一类“是孩子基本上不缺钙”,有一种缺钙叫“你认为孩子缺钙”。而另一类的文章则是我们应该有辩证的科学看这个问题,比如孩子出现睡不好,枕秃,钙圈,晚上睡觉盗汗,都是缺钙的表现。要值得关注。身为父母,不管外界给我们的输入是什么,作为给孩子的第一负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就想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来探讨一下,补钙这件小事。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钙的摄入量是:

0-6个月的宝宝 推荐每天摄于200mg

7-12个月的宝宝,推荐每天摄入250mg。

1-3岁的宝宝,推荐每天摄入600mg

而母乳和奶粉任何一种乳制品,只要每天能保证1200ml,这样的含钙量是完全符合推荐摄入的。换句话说,其实基本上所有的宝宝,在膳食上的摄入是足够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我们的孩子会缺钙?包括一些医院的医生也会认为孩子会缺钙?那是因为他们着眼点于“吸收”这个词。他们认为孩子的吸收能力不强,所以即使是在膳食上提供了充足的钙源,孩子也可能吸收不了,因此导致的缺钙。因此许多保健的补钙产品是以钙粉和液体钙这样的形式做成产品的。目的就是增加吸收的容易性。然而对于这点,我的澳洲医生是非常不赞同的。他曾经就这个问题跟我举了一个例子。我只能说这个例子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把我说服了。

你认为喝200ml的牛奶无法吸收其中的钙质,那么吃含有同样钙量的补钙产品就能吸收了吗?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它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理过程。也就是说在吸收钙的过程里,不管这个钙是以什么状态呈现,纳米的,液体的,固体的。都对人体的吸收功能没有任何影响。

第二点就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医学证明能够权威的表示,钙质的吸收是可以叠加的。就好比宝宝喝了600ml的奶,他就可以吸收200mg 的钙。给宝宝喝了1200ml的牛奶,那么宝宝就吸收了400mg的钙质啦。实时上真实的情况很可能,你给你的宝宝喝了600ml的牛奶,他吸收了200mg的钙质。你给他喝了1500ml的牛奶,他还是吸收了200ml的钙质。我看过好几个GP家庭医生,他们都坚定的认为,你的身体知道它需要多少。

    处于这样的背景,他们只会提倡你给孩子补充一些维生素D。因为在整个全球范围内,亚洲人种的维生素D含量普遍偏低。而维生素D恰恰是身体吸收钙质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小小的维生素,能够促使人几倍的吸收钙质。因此往往我们说补钙的时候,孩子都应该补得是维生素D。

那么孩子会不会缺钙呢?会。我们提倡的不要盲目补钙,不是说孩子一定不会缺钙。

在这里我就特别想讨论一下澳洲与国内的差别。在国内有许多医疗机构提供骨密度检查和血钙含量检查。但是事实表明这两种检查对于孩子的缺钙与否并不产生任何直接性的证明。

这就要从西方的医疗检查系统说起了。他们认为儿童的身体机能以及状态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在一直变化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进行观察,就应该连续取一段时间的检查结果。这个从验血化验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血液报告一般当天能出,超过三天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而在澳洲,一份血液报告可能几天才出结果。他们认为在你免疫系统工作的过程里,整个周期的血液取样都有指导意义。

同样,对于缺钙的鉴别也是这样,每个孩子的生长以及生理指标都不同,他们允许在一个小的时间范围内这些值有差异。所以就当你监测出来血钙浓度很低,或者骨密度非常低。他们也会觉得放轻松,这个只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身体指标的一种表像。而事实上,根本不会有医生因为觉得你认为宝宝缺钙而指导对你进行任何技术手段监测的,因为他们认为宝宝在吸收钙质的过程中,把宝宝的吸收系统比作一个饥饿的人,钙质比作食物。因为他需要,所以他会主动的去吸收,去吃掉。当你人为的干预,就是让这个饥饿的人不用再找食物了,每天都有人喂他。那么他自身的主动吸收性就会将的很低。也就是他的吸收系统成为被动性的吸收,这对孩子的生长是不利的。所以在绝大多数时间,当你对孩子是否缺钙这件事非常介意的时候,他们会建议你 keep watching。对,就是持续的观察。也许孩子在这个自动吸收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摄入能力变强,在一个持续的过程中,你发现完全不用补钙。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母乳妈妈先天性奶水里钙质缺乏,或者孩子先天性就是吸收不好,靠自我的调节能力完全不能达到平衡。那么这个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确实是应该认为干预,进行钙质的补充。

那么怎么样来判断这个观察的时间长短呢?就我希望每个妈妈都能更科学的看待这件事情。好比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在两周岁左右,经常在夜里盗汗。睡觉不是很踏实。翻来覆去的。有些老辈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是缺钙,而在各大育婴网站咨询获得的一些新派妈妈的建议就是孩子吃得很好,精神很足。没有任何缺钙的表现,所以应该不会是缺钙。

她仔细的研究了一些育儿书籍,和医生积极的讨论,因为长期就看这一个医生,关系也稔熟。医生说,你要是实在不放心,你就给宝宝补一点,毕竟钙也不是毒药。稍稍补一点没关系,她吸收不了也就随着尿液排出去了。后来她还是给孩子尝试补了一点点钙,一周之后睡眠确实大有改善。当睡眠完全改善以后,她就停止了补钙。

其实我觉得她的做法很好,那就是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孩子。医生的建议和书本的知识库,那都是站在绝大多数人的角度来分析,是有共性的。而你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特的个体,就算是保证同样的饮食,她也可能这两天吸收的好,过两天吸收不好,甚至天热啦,心情啦,都能影响一个人的吸收情况。所以只有靠你细心的观察,有选择的吸收各种育儿建议和科普知识,融合成为最适应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案。你说对吗?

最后希望每一个宝宝都健康的成长,这是天下妈妈们最大的心愿。

粉丝福利

转发这条到朋友圈,截图发给我,抽2人送出宝宝钙片。

我还没有想好给你们买哪个牌子的钙片呢,你们想要哪个?我买澳洲的本地品牌寄给你们最方便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