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 |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1

前不久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

“如果你的雅思是在考不出来,总是差了0.5-1分,就跟我们走吧!”

这是一则去越南考雅思的广告。

不出所料,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就在这则朋友圈下刷刷刷地举起了手,表示下周就从广州出发去河内,这一次一定要一举“屠鸭”成功。

在此之前,她已经考过6次雅思了。其中有一次达到了6.5分,但写作的小分还是差了0.5分。

这一次,也不例外,甚至还没有在国内考出的成绩理想。

左手是conditional offer,右手是因屡次不过,连封都懒得拆的雅思EMS成绩单。

心急如焚,欲哭无泪,大抵说的是这种心情。

2

有次回国,我专门和她吃了一顿饭。在问清了她是如何备考雅思后,她问我:“师姐,我失败了这么多次,是我不够努力吗?”

我说:“不是,姑娘。是你太努力了。”我清晰地看到她逐渐瞪大的双眼。

是的,她太努力了。努力到买了几十本雅思备考资料,努力到报了数个门户网站的雅思课程,市面上稍有名气的雅思老师都曾在线上或线下给她授过课,努力到她在等菜上的间隙,还在手机上不停地刷着必考单词。

我又说:“但你的努力也很懒,姑娘。

是的,她也太懒了。懒到虽然每本书都做得差不多,但却没有在错题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懒到网课只是泛泛刷过,不懂得取之精华,重复的内容听了很多遍。所以之前那么多次雅思考试,她只是单纯地撞运气罢了。这和我第一次考4级的时候很像,考前盲目做题,感觉很努力,实际上只是一遍遍重复错误的答案,最后勉强及格。

我只是粗粗地看了她的一篇的大作文,抓不住重点,逻辑链断裂。这样的文章就像春天的柳树,远看很美,但考官的眼风一扫过,就光秃秃得什么也不剩了。

她的雅思备考是这样,她的努力也是这样。

飘忽散漫,没有方向。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样的努力只能感动自己罢了。

3

生孩子的前前后后,我一共胖了30斤。

我的一个同事和我几乎同时升级成妈妈,我们俩的孕期增重不相上下。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悔恨和减肥的决心也是如出一辙。

可是今年,我已经从140斤瘦到了读大学的110斤。因为做了适量的无氧运动,身上的肉更紧实了,身材也更挺拔了。今年只身一人回国的时候,我一个许久未见的远房亲戚还问:“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呀?”我俨然不像一个有孩子的人。

而我的同事,体重已经朝着140斤的方向飙升,一去不回头。

请高价私教,制作专业食谱,告诉身边的所有人她在减肥的事,以制造一种“仪式感”来督促自己的减肥,她比一声不吭埋头苦干的我,懂更多努力减肥的方法。

然而我却看到了她饭后舍弃不掉的一块小甜点,听到了她每日怨声载道地抱怨锻炼辛苦。

没有风雨无阻的锻炼决心,没有把生日蛋糕丢进垃圾桶的狠劲,她的减肥只是三分钟热度,她的努力不过是三九寒天里的一块滚烫的红铁。

4

今天开春,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申请phd项目的邮件。照理说,这个时段已经是申请季后期,我理应不予回复。但见他写得洋洋洒洒,言辞恳切,我只好委婉地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的岗位已经满员了。”他的措辞很谦卑,而且简历很丰富。我有了和他深聊的兴趣。

后来,我才知道他去年从国内一所高校的硕士项目quit了,理由是和导师合不来。还差一些就因为此事抑郁到自杀。

而就我所知,这个导师在高校内的名声已经极差,只要这个学生在报考研究生之前稍稍了解一下导师的风评,完全可以避免走这条弯路。

我问:“你当时怎么不多了解一下呢?“

他皱眉说:“考研的时候只想着怎么复习了。我没想那么多。“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很苦恼。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显然,凭借这样的努力想要在现在的社会有一番作为,已是天方夜谭。

你不仅要努力,还要努力地想很多。

5

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政治学家进行了另一项关于中国大学生希望出国的原因的调查。他发现,出国意愿与对国外社会经济状况的过高估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旦留学生来到西方,他们通常会意识到,这里很多东西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29%的中国学生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加负面。所以,他们会更新自己的看法。而选择回国后,他们又渴望出国寻找机会。中国留学生似乎陷在了一种新时代的“围城”中。他们很焦躁、很疲惫,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群体都要努力。

在国外工作的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明白,人的一生仿佛就是在苏格拉底教他弟子的那片麦地里寻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懂得利用自己既有的条件创造新价值,这是除了留学生对美国的客观性、言论自由、民主价值感到幻灭之外,还应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到的。

6

我非常欣赏马云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抢钱的时代。

是的,这是一个抢机会的时代。你的努力不仅是在追求量变,更是在为自己的质变捕捉机遇。当我想起那个屡次考雅思未过的学生,失去对自己身材管理能力的同事,和那个因为不懂得寻找导师信息,如今投递简历却四处碰壁的学生时,都感到十分惋惜。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努力总是有一毫一厘致命的错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莫过如此。

有不动脑子就能通过的考试,也没有坐着追剧就能坐出来的完美身材。不善于讲究方法,不肯牺牲和付出,自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有懂方法策略,拥有恒定信念和坚持,并打破常规,跳出自己舒适圈的长期努力,才能提炼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