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贴分享 | 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literature review?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选择“设置标”或“置顶公众号

不再错过任何精彩推送

本篇干货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 标题/主题的重要性

  • 整理文献的常用软件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献

  • Review的顺序和结构

*相关阅读:

有效阅读一篇学术文献可以参考这篇:

干货分享 | 如何有效阅读一篇学术文献?

字数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如何在10小时内快速的写一篇essay

Research Proposal 可以参考这篇:

如何有效的写篇research proposal

1万字的英文大论文可以参考这篇:

如何高效且高分的写一篇1万字的英文大论文?

出国or工作申请会用到的英文文书技巧:

出国or工作申请,一定会用到的英文文书技巧

通过“反复修改”来提高essay的质量:

干货分享 | 如何通过“反复修改”来大幅的提高写essay的质量

开头先放一个小Tips:

习惯于打印出来阅读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些这类有打孔的塑料分页袋。

我会按照不同的文章分类,把打印出来的论文装到不同的袋子里。比如按照不同的小主题,观点,经典/最新文献等来分类

然后统一夹到大文件夹里收纳。

最后再用彩色的n次贴在每个袋子上著名所属哪一小主题。

不管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来说,写literature review都几乎是必定要过的一道鬼门关。

即使是写research article,introduction部分也是一篇小的literature review,很多审稿人在这一部分就能看出作者的水平了。

很多同学在图书馆泡了一天一夜,上手开始写的时候还是毫无头绪。临近deadline了抓耳挠腮,最后提交之前惊慌地用turnitin一查重——30%!

首先我们要明白,review综述是什么?

“综”是综合分析整理,是基本,“述”是对文献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是升华。Review就是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精华。

那么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literature review呢?有什么秘诀吗?

标题/主题的重要性

首先要取一个标题。Review的标题没有什么好说的技巧,如果针对某个比较宏观的主题,一般都是在“进展”、“关系”、“发展”这些词中选择一个,或者是把内容中要处理的问题简缩成一句陈述句。

很多同学都觉得,literature review写到最后就成了一团乱麻,时间跨度一长,各种citation的出处也不记清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乱引一通。

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word里把每个作者都标在了批注里,看起来难受极了。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写review之前,要先选择一款自己用得最舒服的文献管理工具。

整理文献的常用软件

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除了大家熟悉的功能强大的 EndNote 之外,还有很多。

Mendeley (免费的哦~)是最近这两年比较火的软件了。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的社区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和讨Mendeley 还加入了最新的文献评价指标:Altmetric,这是一个新兴的论文评价指标,相比于以往的影响因子,Altmetric被翻译成“社会化影响力”或者 “网络影响因子”或者 “分享因子” 更能反应其本质。因为Altmetric追踪的是包括微博、Twitter或者Facebook等在内的社交媒体对某课题的影响力。

Mendeley对引文非常友好,只要直接把PDF文件拖进Mendeley就可以了。在格式方面,可选择Mendeley已经制作好的文献格式,也可以手动在线制作。

Zotero(同样免费)相比前两个要轻量级很多,甚至可以作为浏览器插件来用。相比Endnote,Zotero支持无限分级,还可以给文献打上标签,查找起来很方便。

用不惯英文界面的同学,可以试试国产的CNKI E-Study

CNKI E-Study是中国知网官方推出的科研工具,不仅具备了文献管理功能,还具备了在线投稿和写作功能,还支持CNKI学术总库检索、CNKI Scholar检索等。所以经常使用知网文献资源的同学可以试试用这个软件。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献

选好了用着顺手的工具之后,下一步就是挑选合适的文献来读了。

很多同学刚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面对完全陌生的知识,就不知所措了。看了两篇艰深的论文之后,彻底丧失信心,所以很多人常常把任务拖到ddl,最后敷衍了事,草草收场。

一般拿到题目之后,导师都会给几篇总论性的文献。

这几篇文献是重点研读对象,读完之后会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读完之后,建议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去找导师,再请导师推荐一些文章来读。等到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了,就能只通过abstract鉴别出这个领域哪些文章值得读了。否则在还不熟悉的时候就一头栽进去,只是浪费时间。

可是遇到那种放羊型的导师怎么办呢?

我读博士的时候,隔壁实验组的导师就是这样,我听过那边的同学抱怨过无数次,他们的课题就是导师一拍大腿想出来的——导师自己也不了解这个领域。

我给这些同学一个guideline:

  1. 在各大数据库搜索关键词,把文章类型锁定为review。

  2. 按时间前后、期刊影响因子高低、相关度高低筛选排序。

  3. 重点研读排名前五的文章。

  4. 在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有没有灵光闪现的时候,做好笔记。把可能引用到自己review里的句子高亮标记出来。特别好的文章可以打印出来,反复读。

  5. 找不到别的高质量文章来读怎么办?终极办法是从这五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去找,绝对会有意外之喜。

还有几个小tips:

  1. 注意文献发表时间。文章的时效性很重要,一般来说是越新越好。

  2. 尽量引用一手文献。

  3. 分清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文献内容。

  4. 不可以擅自更改别的作者的观点。

  5. 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文献。本领域的经典高引文献一定要引用。

  6. 注重文献的权威性。有些相悖于主流观点的文献不引,或者在引用时说明分歧观点。

另外,我建议这个和新领域破冰熟悉的时间不要拖得太长,一旦有灵感,就应该开始正式动笔起草review了。

不要担心想法不成熟,毕竟一篇好的review要反复更改的。Review里的信息也是在你不断阅读新文献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毕竟“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Review的顺序和结构

Review一般有两种书写方式:

第一种是按年代顺序:在该研究领域内,从最早的信息开始,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讨论文献,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未来趋势作纵向描述。这种动态综述的写法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这个领域的来龙去脉。

第二种是主题式:作者提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然后对这个主题的各研究观点进行组织讨论,对各有关问题归在不同标题下,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不同标题连接起来。

主题式写法对作者的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不小心就会写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行文没有逻辑和组织感,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建议大家第一篇review就按照时间顺序这样写,等到写得手熟了,再挑战第二种。

选择完参考文献和书写形式后,就要开始思考review的结构了。

很多大牛写review不拘一格,但我还是建议大家用introduction+小标题+conclusion的形式来写,这是最简洁明了又易操作的形式。

而且列小标题还会强迫你去思考——自己要把review的主题分割成多少个小问题来解决,这些问题之间又怎样互相连接,可以make it a story呢?

写review是一个体力活,是一个迫使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让我们熟悉一个新的领域的办法。

但是,我知道你们写到这里已经很头疼了。大部分人不想再回头去看自己写的东西。

这里隆重推荐我一位英国老师开的英文修改工作室,

全部是native speakers修改各类

语法问题/深度润色/原意重写。

关键还有3小时内的加急服务。

所以熬夜写完之后,交给他们,早晨就能在deadline之前拿到修改好的稿件啦。

通过写review,我们可以很快了解到目前的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今后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之后便会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课题,知道已经做了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为自己研究选题打好基础。

一些人就是因为在博士第一年没有打好基础,之后走了很多弯路。现在回头看看,会发现如果当初多看看前人的研究思路,这些弯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希望大家的学业之路都可以一帆风顺


· 好文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