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厨说2 | 一个职场菜鸟到销售总监的距离有多远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选择“设置⭐️标”或“置顶公众号

不再错过任何精彩推送

▲老婆执意用这张照片做封面,并且起名叫“职场菜鸟下基层采集数据”

四年,这个是我的答案。

上一次写完我的PhD留学经历后,老婆说对很多人很有帮助和启发,所以一定要我再写一写我‘离奇’的职场经历。

之后,我会在她的公众号上开一个关于职场,尤其注重海外职场的专栏。

虽然海外华人很多,但是有公司高层经验并且愿意分享这些经验的人并不多。

这份经验不但对海外求职的人有帮助,也让我们国内职场的朋友有一些借鉴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国内的管理者和企业家更加深入了解国外的企业管理概念。

如果你错过了我PhD的那段经历,可以点这个链接大厨说 | 影响我人生至今的PhD留学经历

这些年我认识很多和我职场经历相似的人,听过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长。

见过20多岁的部门主管,30多岁的CEO,40多岁的500强大区总监,50多岁生活富足创业的,60多岁生活安逸创业的,70多岁因为想创业而创业的。

这些人里没有一个是工作狂,相反,他们都是有趣的灵魂,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并在不断培养新的爱好,有大量的时间陪家人。但是这个群体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之后有机会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及建议大家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讲讲我是如何每天既要接送宝宝,买菜做饭,陪宝宝玩,又要兼顾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晋升到公司亚太区的销售总监。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回到职场。

博士毕业后,我没有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而是进入了企业界,进入了职场。

忘记古龙还是金庸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江湖上除了人和利益,也流传着各式独门绝技,总结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大家喜欢看以后我可以慢慢更新。

这里我把我的职业历程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中受到一些启发。

请先记住一句话:你要的是一份事业,不是一份工作。

有人问,事业和工作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工作是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劳动,以换取收入来维持某种生活品质。事业是具有一定目标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就有影响的活动。

洛克菲勒家族有一条家训:“收入只是工作的副产品,出色地完成工作,理想的薪金自然会到来。更为重要的不在于金钱上的收获,而在于我们因此会成为什么。

初次面试的紧张和尴尬

诚信是一种让人十分欣赏的品质,他能帮你遮挡很多其他的不足。

2012年10月,我接到人生第一个面试邀请,在英格兰的中部城市曼彻斯特。

说起曼彻斯特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不大的城市(不到60万人口,但已经是英国第三大城市了)里有两支顶级英超球队,两支球队每次交锋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这里的一切几乎都与足球有关。当然还有一个男女老少都热衷的话题,工业。作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本地人的家里或者祖辈都有工程师。因此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人都对工程学科略知一二。建议大家有机会去曼彻斯特一定要参观一下工业博物馆。

这是一家大型电力咨询公司,面试当天我比约定时间提前几乎一个小时到,早到可以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来平复紧张的心情,毕竟是第一次面试。

实际上,这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反而让我多紧张了一个小时。自我介绍时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颤抖的声音。

面试我的是公司技术总监和我以后的部门经理。简单寒暄后他们先让我介绍了一下PhD的研究项目。我绘声绘色并略带自豪地把PhD项目介绍了一遍,两位面试人赞不绝口,连连点头。紧张过头的感觉突然缓解了很多。

“你使用PowerFactory的熟练程度怎么样呢?这是我们的主要工具“,部门经理问。

“我没用过”,很尴尬,‘但是我见过同学用过,我可以学’。我补充

‘那基本的电力系统分析,像harmonics study,fault level analysis,transient analysis你都了解吗?’

我想了很久后答道,“听说过,但是也没有做过,但是我也可以学。”

之后我几乎用同样的答案回答了余下大部分问题,内心也基本认定自己搞砸了人生第一个面试。直到技术总监打断了部门经理,接着问,“那你来说说,你打算如何来学习PowerFactory吧。”(关于我是怎么回答的,在下面的板块会详细说。)

2012年末,曼彻斯特有一种不同以往的足球狂热,上一赛季曼城队夺得历史首个英超冠军,力压同城对手曼联队在最后一轮夺冠,一时间这个城市的话题只有足球,只有红与蓝(曼联是红色队服,曼城则是浅蓝色)。而球票,啤酒和炸鱼薯条低廉的价格,让这个城市成为了球迷的天堂。从我租住的公寓开车去老特拉福德(曼联队的主场)要10分钟,到伊蒂哈德(曼城队主场)更是只要5分钟。所以对于我来说,看球是周末最好的消遣。英国有着独特的足球文化,具体来说是狂热的足球文化,这种文化在球场里会被放大到极致。如果你来曼彻斯特,一定要亲身在球场里体验一下这种文化,那不仅仅是球场,更像是古罗马的角斗场,双方22个战士在那里较量着肌肉,智慧,勇气和技术。

面试之后的第二天,我接到部门经理打来的电话,‘XXX,恭喜你,我们准备录用你了,你的诚实打动了我们,作为一个工程师,工程行业的咨询师,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素质。希望你能迅速融入到工作和公司中,欢迎你。’ 那一年我拿着4万镑的薪水入职了(当年英国电力行业PhD毕业生平均薪水大约3.2万镑,1镑约为9人民币)。

后来,当我自己也给新人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在资历老的专家面前,你的任何一个谎话都会被轻易识破。《FBI识人术与测谎术》介绍一个基本的测谎技巧就是追问细节,任何一个谎话都经不起细节上的推敲,因为大脑无法在短时间来凭空创造多个细节。《无耻混蛋》里面的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瓦尔茨饰演)的测谎技术也是对细节的追问,后来这也成为西方职场人力资源部普遍使用的测谎技巧。所以,在面试中如果你真的对一个问题完全一无所知的时候,最好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愿意去学’。如果你能同时提出学习方案,那就更棒了。

如何学习新工具

工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人为错误来辅助人们进行常规工作。工具也是产品,和所有产品有着同样的属性。

一个好工具一定是符合人类正常思维逻辑或者生理结构功能的产品,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你首先要找到这个工具的使用逻辑。而快速使用新工具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这个新工具和你之前使用过的工具逻辑/原理上的相似之处。

以工程软件工具为例,工程软件是对现实工程设备的建模和仿真,来模拟设备在现有设定参数下的理论运行状态。建模是最困难的部分,需要输入设备的静态数据(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常量)和动态数据(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变量),软件通常会定义好设备模块,而你需要正确地输入这两种数据来赋予这个模块一个生命。

上面就是那天面试我给技术总监的关于如何学习PowerFactory的答案。

会开轿车的朋友可以试一下学习开小型卡车,小型客车或者房车;会打网球的朋友也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打壁球,我肯定你能在一天内学会。不是我们的天资有多聪明,而是我们已经掌握了驾驶和使用拍子的逻辑。

正式入职时学到的经验

公司,一个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组织。

下面几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一个人失业:当一个人的薪水大于他给公司创造利润的1/3时;当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被另一个薪水更低廉的人取代时;当公司经营不善裁员或者破产时(裁员通常始于裁生产力下降的高级员工)。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感觉自己做的不是一件稳定的工作。实际正是这样,在商业社会里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叫做稳定的工作,一个职位对于公司越重要,该职位的薪水也会越高,然而所在职位的人表现不佳那一定是裁员的头号目标。

2013年3月18日,作为菜鸟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部门经理满面笑容带我在办公室里和每一位同事打招呼,做介绍。之后我们俩在会议室里坐下,“欢迎成为我们的一员,接下来两周我想让J带一带你,先不急着做项目,有没有问题?”他问。

我想知道公司做什么项目最赚钱?做什么项目的人手最少?“我说。

经理先是一诧,然后笑起来,“做谐波分析和并网分析两种咨询项目最赚钱,做次同步震荡分析和电网稳定性分析的人手最少”。

“如果你不反对的话,那我先学这四种咨询项目吧”我接着说。

他一直微笑着点头。附一张刚入职时的照片。

J,马来西亚华人,曼彻斯特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公司的技术大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英文,马来语,泰国语,至于哪个更流利我也不好说。马来西亚的华人都很有趣,他们通常可以熟练操作普通话,英文,马来语等等四到五门语言。J工作起来一言不发,休息时间妙语连珠通常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就这样,J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启蒙老师。

没有人有义务教会你做事情,请感恩那个用心教你的人。华尔街几家大型金融机构都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入职的新员工要给带他/她的老师买早餐。 J平时在家里吃早餐,但是到了办公室一定会喝到我给他买的咖啡。一周过后,可能咖啡喝得实在太多,J跟我说不如每周五请他去酒馆里喝一杯啤酒,聊聊足球聊聊中国(我所见的马来西亚华人都很喜欢听中国的故事)。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我和J不单是工作上的搭档,也成为了生活里的密友。真实职场里,你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老师,如果他们都是为了把你变成第二个优秀的自己,或者期望你更加优秀而教你技能,请心怀感恩。《我的前半生》里Miss吴带罗子君的那个桥段,基本就是这种职场里老带新很写实的故事。

如果让我说如何可以快速学习职场技能,除了有一个好的老师,还需要自己会问问题。学会问问题,问好问题会让你的进步神速。究竟什么问题才算一个好问题?如何问一个好问题呢?

索尼高管粟津恭一郎曾在《学会提问》中总结了5W1H和3V的组合提问法(我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本书),办法其实非常简单。

5W1H

What-什么

Why-为什么

Where-哪里

When-何时

Who-谁

How-如何

3V

Vision(愿景)-一个人希望达到的状态,渴求的目标。

Value(价值)-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价值观。

Vocabulary(关键词)-就是在某一话题里的关键词。

举个栗子,提问前先把3V列出来

Vision愿景:在五年内年薪做到50万,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Value价值:职业前途,薪水收入,尊重,重要性

Vocabulary关键词:业绩,创新,价值,突破

然后再把3V与5W1H结合就能问出很好的问题

做什么样的项目,能让我在5年内做到年薪50万的公司技术骨干?(What+Vision+Value)

我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别人的尊重?(How+Value)

我什么时候可以有技能上的突破?(When+Vocabulary)

在用3V+5W1H时你首先要确定问题的可能性,有些问题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浪费了一个提问机会。比如,

作为职场新人,如何在1年内成为公司的部门经理?(How+Vision+Value)

另外,提问的时候尽量要开放的答案,不要给回答者限制条件,因此尽量使用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题?比如,

我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别人的尊重,是努力提高技能还是多帮助别人?(How+Value)

回答者在面对选择题时,会默认为你给的选项是你唯一的关注点,他可能会说这两项都需要。而实际在工作中你要获得尊重最重要的是你要先学会尊重他人,这个在获得别人尊重中比提高技能和多帮助别人更加重要,但是你并没有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获得这个信息。所以选择题是失败的。

一年过后,我已经熟练掌握那四种咨询项目的技能,谐波分析,并网分析,次同步震荡分析和电网稳定性分析。有人奇怪,为什么我要在入职当天问部门经理那两个问题,公司做什么项目最赚钱?做什么项目的人手最少?

答案是:第一个问题的技能可以让你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第二个问题的技能可以提高你的技术壁垒而不轻易被人代替。这两个问题的技能提高了你的工作稳定度,并为你的升职扫清障碍。你在公司里的价值也几乎由这两各方面来决定,你创造的利润和你的可取代性。

入职一年零三个月,和大部分周五下班时候一样,我和J相约在曼彻斯特的the Kings Arms(酒馆),喝我们最喜欢的Erdinger(一款德国啤酒)。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和J一人买一次酒。

“我想走,离职”,我说。

J一点都不惊讶,略带广式的口音说,“我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的”。

“因为我觉得我学到了在这里几乎能学的所有技能,我想要一些新挑战。”我补充。

J点头表示支持,也可能只是理解。

又三个月后,我递交了离职申请,老板打来电话,一阵寒暄之后问:“是因为钱吗?我们本来下个月打算给你加薪升职,要不要再等等?”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不是因为钱,实际上我要降薪去另一家公司“,我没有犹豫地说。

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新年,这天我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你现在的生活也许由五年前的某个或者某些决定影响。五年是一个约数,通常指的是人达到中期目标的周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中期目标是对人当下生活最大的影响因素。因此你五年后的生活很可能源于你今天的一个决定。至于今天坚持,努力,或者改变;还是放弃,消极,或者保守,都是你对今后生活的选择。那天,我决定办理澳洲移民,所以2019年的今天我在澳洲继续着我的事业。

人生第一次跳槽时的小兴奋

如果你一直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你永远都无法学会驾驶。

在职场上降薪跳槽的情况不多,降薪降职跳槽的情况更少,不了解的人以为我做了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但我只是在为了职业生涯的下一次跳跃交学费。在职场上,通常有四种情况会让员工跳槽:1. 另外一家公司高于20%的加薪;2. 另外一家公司提供高于当前的职位;3. 更加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和方式;4. 更有吸引力的职场前途。

通常需要至少两个理由才会让跳槽产生可观的经济利益。如果仅为了最后一个理由而跳槽,我们称之为职业生涯投资,但是只要你对投资的回报有充足的信心,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们听说过很多球星在状态不佳或者踢不上比赛的时候降薪去另一支能打上主力的球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显然多踢比赛能让他们找回状态,从而继续提高自己的身价,工资和赞助费。

2014年8月,我开着那辆银色二手小车,车里塞满了大包小卷,连后视镜都很难看到。告别曼彻斯特,告别那个城市红和蓝的恩恩怨怨,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英国南方小镇,这里是英国国家电网的总调度室。在电力行业,咨询公司相当于副驾驶,给客户提供资讯信息和技术方案,而那个主驾驶就是国家电网调度室,这里是理论与实际碰撞的最前沿。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真实的电力系统,看到它的实际运行。

英国国家调度室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就像围城里说的,外面的人拼命想进去,里面的人拼命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因为这里不同于其他电力行业的公司,可以看到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更加有技术挑战。里面的人想出去,是因为这里的收入并不丰厚,而且遵循着国企般的条条框框。

因为公司太大,没有一一寒暄的过程,也没有自我介绍的过程,我就地被安排坐在S的旁边。就这样我从高级咨询师(相当于高级工程师)直线降落回了初级工程师。

S来自津巴布韦,没有特别高的学历,也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正在专心地有条不紊地在电网图上画着线。就是这个人成为了我职场上第二个导师。

S是部门里的技术专家,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做了十几年。我曾经问S,“你为什么不去做部门经理呢?“S如少林扫地僧般淡然地说,“因为我只喜欢和技术打交道,和技术打交道很简单,和人打交道很难。”

工作流程化可以帮你减小工作中的失误,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山大叔曾经在千禧年的春晚问过全国人民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分几步?”

 然后接下来的一年这个变成了当年最流行的段子。大家笑是因为答案游走在人们智商的最下限。试想如果一项业务超过10个步骤,你可能就不会把每一步要做什么记得那么清楚了,更糟糕的是你现实的工作中要负责多项这种步骤繁琐的业务。

所以,工作中大家都会因为遗忘犯一些错误,导致误工,返工。而工作流程化大大降低了失误概率,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一次你只需要拿出一张checklist,按照上面的顺序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对勾,直到打完最后一个就算这项工作完成。“上面这句话是S对我说的。

入职两个月后的一天,S让我在PowerFactory里帮他建一个变电站的模型,这种之前做过几十遍的工作我想都没想半个小时不到就把建好的模型给了S。

他看了5分钟偏过头来对我说,“错了!如果这个交给其他部门而没被发现的话可能会引发接下来的一系列错误”。我一头雾水。然后他继续说,“你应该没按照我给你的流程步骤来建模,因为第3步是检查各个节点的标号,而你上面四个节点的标号都是错的”。

是的,我确实没有。自此,我一直非常热衷把工作流程化,并严格按照流程来执行。2015年3月,入职半年后,工作失误率0%,我升职了,做回高级工程师。同年6月,我拿到了英国工程委员会的注册工程师认证。

不要做大量重复的工作,增加你工作的多样性。大部分事情做五次比只做一次有提高,但是做十次相对做五次的提高并不多。因此当你在一个职位上学习不到新技能的时候,请适当向公司或者部门申请增加学习新技能的机会。2015年8月,我向国家调度室递交了职责变更申请,很遗憾没有通过。这意味着我接下来至少一年的时间不得不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如果非要比较时间和金钱的重要性,我选择时间更重要,我不能接受一年的时间毫无提高。因此,我打算寻求新的机会,和之前一次跳槽一样。

跨国跳槽的难度

申请一个职位时,你不必满足招聘要求里的所有条件,但是最低要满足70%的条件。

2015年10月,三轮面试后,德国总部CEO和亚太区主管向我发了offer,让我去做澳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是两个国家,但政治上新西兰更像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地区的销售经理。公司是德国某大型软件公司。这份职位很有趣,需要有如下技能或经验:

  • 具备三年以上销售经验和相关销售技能(没有)

  • 人工智能的专业背景(有,硕士学过)

  • 需要有电力能源行业背景(有,6年)

  • 需要三门语言技能,英语必需,德,中,日三选二(有,英,中,日)

  • 具有三年以上面对客户经验(有)

  • 管理过10人左右团队(有,1年)

  • 熟悉英,德,澳,新,中五国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有,熟悉)

  • 具有三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有)

  • 英联邦注册电气工程师(有)

  • 有电气项目咨询经验(有)

之前三年职场时间我都在潜心钻研电力行业的技术,因此销售经验是几乎没有的,更不要提销售技能。当销售技能作为第一位时,很多人像我一样技术出身的人都会自动pass掉这个职位。当你在寻求一个新职位时,你一定要读完所有的招聘条件再决定要申请还是放弃,如果你能满足70%以上的条件你就有很大的成功率。如果你满足了100%的招聘条件,那么接下来在这个职位上你很难再学到新东西。我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好的销售经理有很多,但是有强大技术背景的并不多。分析完了所有招聘条件,我相信对于这个职位我很有竞争力。我开始认真调整简历,写cover letter,使自己的申请文书更加有针对性。在这里要说的是,当你的应聘职位和简历侧重点不是完全相同的时候,请调整你的简历来尽量侧重应聘职位的要求。

一周后,我收到面试邀请,面试中公司CEO问我为什么要申请一个销售经理的职位?当你想改变一个行业的时候,单纯提高技术是行不通的,还需要让行业接受新技术,广泛使用新技术。因此,我想做那个向传统行业普及新技术推动者。拿到offer。

2016年2月,我和老婆两人自英国,途径北京和家人短暂相聚,又马不停蹄地拖着8个大行李箱来到澳大利亚,开始一轮新征程。不单是职业生涯上的,也是生活上的。适应一个新国家不易,但是如果你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其实可以很快,就像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一个新行业一样。

入职2个月后,因为前几年澳新地区销售业绩惨谈,公司突然决定要精简澳新地区的员工数量,把原先支持销售部的技术支持部门整体砍掉(没有一份工作是稳定的,即便是大公司),我的上司M,亚太区销售总监,找到我,希(要)望(求)我们澳新销售部自己承担技术支持的业务。销售部门的技术能力虽然远远不及研发部门,但是对于技术支持部门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对于这个变故我依然很担心,因为我们的销售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产品技术支持培训。在这里说下销售部和技术支持部的关系,在产品介绍或者和客户深入探讨解决方案的时候,销售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通常需要同时在场,客户的技术部门会提出各种技术疑问,这时候技术支持人员会提供解答。脑补一下如果你无法回答客户的技术问题,就像你去4S店买一部车,对车的性能有一些问题,而店里的销售告诉你他们对车辆一无所知,你会买吗?

有时候你需要犯一些必要的错误来进步。曾经有在其他公司做部门主管的朋友问我,如果他花钱培训他的员工然后他们又离开了,怎么办?我说,那你试试不培训员工的后果吧,你的客户会比你的员工先走。

2016年5月,我向总公司提出对澳新销售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培训,公司高层一口回绝,认为投入太大,不符合精简技术支持部门而节省运营开销的初衷。就这样澳新销售部开始了技术上的裸奔。一时间整个销售部门举步维艰,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5月中旬的一次部门会议只进行了10分钟,没有了往日会前闲聊5分钟的过程,我对大家说,“公司希望知道我们的不足来进行专项培训,大家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弱项都记下来,然后集中组织培训。犯你该犯的错误,然后告诉我哪里可能会出错。”整个部门顿时异常轻松。其实这只是我说的。

职场中不犯错误可以升职,职场中犯错误可以升值。

一个月后,根据错误的由多到少,我整理出一份错误列表及对应的培训课程发给总部,建议总部对常犯的工作错误来进行针对培训。对于一次性的投入,大部分公司都会接受,而不是持续的投入,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发电公司愿意花高价请外部法务咨询公司来提供法律支持,而并不是自己聘请内部律师。就这样,针对销售部门的技术支持培训半个月后就开始了,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后来成为了公司的王牌部队。

升任亚太区销售总监

我的职场第二导师S曾经跟我说,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一生中屈指可数,具备其中两个的时候你就可以勇敢主动出击了。

刚来澳洲的时候,很多朋友和前同事问我的工作情况。我总是自嘲自己是可比白求恩的具备国际精神的人-一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用英文卖着德国的产品。

2017年,澳新地区的销售业绩风生水起,销量大幅攀升,感谢这支杂牌军。然而,杯水车薪,澳新的销量崛起并不能掩盖整个亚太区的惨淡。2017年中,亚太区销售总监M辞职,公司内部开始讨论代执行销售总监(相当于球队主教练辞职后的队内临时代理教练,一直到球队找到新的人选)的事宜。2017年8月的公司月销售例会,和往常一样在澳洲的周五晚上8点开始,电话另一端是和我同级的亚太各地区销售经理,欧洲总部的销售主管还有CEO,同时连线公司电话会议中心。

“我想把澳新的销售模式推广到全亚太地区,第一可以在目前时期节约成本;第二既然我们澳新的模式在本地区扭转了颓势,那么在其他地区也很值得一试,并且这种模式的推广投入是一次性的。” 我说。

电话连线的其他人一阵沉默,一瞬间我有种自己在关键时刻电话掉线的错觉。

直到总部销售主管打破沉默,“hmmm,我觉得可以。你觉得呢KL(KL是CEO)?”

“我同意,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践行者的调整,而不是失败后的保守”KL说,语气无论任何时候都是那么坚定。

那个周末我过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压力,吃不下,睡不着,持续地被一种喜悦和压力交织的感觉缠绕着。然后接下来病了一周。

那时候一个好朋友问我澳新地区销售提高的秘密是什么?

我喜欢用类比的方式来思考,非常喜欢,这个之后会在如何进入新领域里和大家细说。我问朋友,假如你去三家不同牌子的4S店里买车,假如车的品质相近,第一家店里的销售员态度和蔼,但是对车辆的参数细节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回答你某些细节问题;第二家店里的销售员外向开朗,侃侃而谈,大肆鼓吹车辆的性能;第三家店的销售员态度和蔼,但是谈吐严谨,对车辆性能和参数如数家珍,谈话从先了解你买车的用途开始,了解你使用车辆时的关注点(油耗,或操控性,或舒适度,或外观),然后给你推荐最适合需求的车型,并对车辆保养提供方案。你会买哪一家的车?这就是杂牌军培训后变成王牌军的秘密。

“如果我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我希望你不要购买“-销售大部分时候并不被作为是一项技术职业,而实际上它是。你需要了解客户的问题,而你的产品需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这是才是销售的核心。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把东西卖出去或者掏空客户的钱包。因此那些把销售当作医生来做的企业都很成功。

接下来病了整整一周,虽然躺在床上修养,但是大脑没有一分钟停下来过,不时把想到的下半年全亚太的销售策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到本子上,不了解思维导图法的朋友可以参读一下这篇文章。

干货分享 | 高效利用思维导图能让学习和工作事半功倍

又一周后的周一,一早5点钟我就到了办公室,开始根据病榻上整理的笔记写一封长长的邮件给亚太各大区的销售经理来布置2017下半年的初步销售策略。就这样,我发出去了职业生涯新篇章的第一封邮件。2018年1月,我从代销售总监正式升为亚太区销售总监。

几个月前,一个新入职的法国小伙问我,他的职业生涯怎样才能进步最快?我说,处理好三样东西-人(同事和客户),事(项目和日常业务),和物(收入和职位)。他略带茫然地看着我点头。我说如果你换种方式问或许能得到更多信息,比如,“怎么样能在五年内做到部门主管并在行业内有影响力(How+Value+Vision)?这样我们可以冲杯咖啡坐下来聊一会。”他点点头。现在他是我的助理,每天以惊人的速度在进步。

不知不觉又写了一万字,这个匆忙的收尾是怕大家没有耐心再看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