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研or读博攻略 | 如何快速且有效的阅读英文文献

 毛毛虫_Claire 2021-02-04

全文共计4388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认识你自己”

这是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句名言。

这也是最难的问题,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同学来说,认识硕士/博士学习的意义,至关重要。

近期没有写太多关于干货知识的话题,这个开学,后台收到许多留言,都在问如何顺利的读研或者读博。落实到具体的问题,就是刚开学很迷茫,科研完全不入门,还要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

博士/硕士的生涯,是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

你不可能看到任何短期的收益(短期指的是几年内)。

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偷懒的心理,是成功的第一步。

关于我读研读博的经历可以看这里:

学习 | 我坎坷的留学生涯

学习 | 我的心酸读博史

“有哪些可以给博士/硕士一年级新生的建议?”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

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文献,特别是行业大牛写的review。

多花时间阅读文献综述,能帮你在数据收集前和收集后确立研究目的,形成研究结论,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跨专业,广泛的文献阅读能让你对这个学科/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我自己本科是化学,硕士是高分子材料,博士是无机生物材料。

可能大家看来都差不多呀,都是化学材料类。但是本专业的人都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每一个课题涉及到的具体原理,试验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工科如此,社科类更甚。

所以当时我就是不停的看书,看文献,并且按照自己的情况整理分类。

首先,我往往会在论坛上下载一些中文书籍的PDF或直接去买,这样配合着英文专业书去看会加速理解。

国内有“百度学术”,国外有“Google Books”,上面各类专业书籍都能看到。有一些要付费,但是都不太贵。尤其是英文纸质书籍很昂贵,你可能也只是跳着看里面的部分章节。这样网上看书是一个很快捷经济的选择。

其次,有一些不需要那么认真看的内容,就直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课件。

我知道有一些同学还不知道怎么在网上找课件,那就看看下面这个步骤吧!

假如你用的是谷歌,那么在搜索连里有一个高级搜索。见下图

点击进去这个“高级搜索”,最下面的部分倒数第二项是“文件类型”。

选择“pdf”或者 “ppt”为拓展名就好了。

这样搜索起来很简单,中英文都能搜到很多老师上课用的课件。

最后,就是在网上下载文献期刊去读就好啦。

这里你可以看到如果进行检索:

干货贴分享 | 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literature review?

所以不停地念书、不停地逼着自己吸收新知识,训练自己的科研敏感和科研大脑,形成你的知识树。

当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知道这个领域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的时候,碰到问题也有能力有信心去独立地解决了。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积累,自然就会产生一些零散的科研思路和想法。

所以,不论是对硕士还是博士来说,想早日确定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掌握高效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至关重要

🔹插播个小广告,推荐一下我之前英国老师开设的native speaker的英文润色服务学术翻译、申请文书、RP定制、求职文书遇到问题找他们就对啦。

明确阅读目标:泛读or精读?

刚入学的时候,你的导师或许会发给你一大堆文献。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每一篇论文都花上几天去精读。

需要精读的论文有什么特征?

一是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或相关的。

相近原则:比如同样的课题另外一个组也在研究,这时候他们的研究动向就需要密切关注。要特别关注近五年的文献,无论你是在写开题报告,还是期刊投稿。

再比如你导师之前带过的硕士/博士生的毕业大论文,更需要精读,里面的实验部分或者理论部分甚至可以照搬来用,也方便我们了解组内之前的研究动向,更精准地找到自己定位。

可以多读几篇师兄师姐的大论文,不同时间的综述可以让你看到一个领域的变迁以及该领域亟待回答的问题,帮助自己判断:对于这个科研课题是否感兴趣?

相关原则:如果你是社科类的,你会发现你很多人会对同一事物持相反的观点。

研究持相反或者批判观点学者的著作,能够帮助你“查缺补漏”,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理论,也可以让你的理解更加深入。

✔ 二是,在实验设计或解决问题相似的或创新点极高的高水平论文。精读这些论文,可以提高我们做科研的能力。这些论文不一定是要同样领域的,甚至不一定需要是同一学科的,有时候跨学科的论文也能让我们灵光一现。

经典的教科书也是需要精读的,虽然里面的知识可能会过时也可能是错的,但它可以帮你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让你心中对大方向有一个big picture。

精读的论文可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方便反复咀嚼。

对于只需要泛读的论文,重点要先看它的题目,摘要,其次是图表,结论,以及讨论部分。熟练以后,一天的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10篇论文的泛读。

三是,对于领域内的顶刊文章,建议要时常泛读

这样第一是保持一个科研嗅觉的灵敏性,知道当下什么研究是热点;

第二是了解这个期刊审稿人喜欢的风格,为以后投稿做足准备。

读文献的顺序,以及克服畏难情绪

这个部分就给大家详细地讲述了阅读科研论文的顺序和要点。

第一步:初筛论文「Surveying the Article」

就是上文说的确定精读和泛读的文献。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出什么是精读的文献,这部分要打印出来,分门别类的放到不同文件夹。泛读文献可以只打印想读的部分,或者直接保存pdf版本在电脑读就好了,但是记得要有用的要点给画出来。

☑ 第二步, 阅读文章「Read the Paper」

放弃传统的阅读习惯从头到尾地读文章,而是先扫一遍图表以及他们的标题、图注,对于文章的数据内容有一个自己的初判,这篇文章是否有价值读下去?如果有价值,应该花多少时间读?对于自己当下的知识水平来说,是难是易?

 第三步, 精读文献「Intensive Reading- dig deeply and get the details」。

很多同学都停在了这一步。

因为随着阅读的深度推进,遇到的生词和不熟悉的实验技术/背景知识逐渐增加,畏难情绪也会越来越重,这个时候浮躁的心情很容易跑出来支配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在读文献的过程中一无所获。

这个时候,你要说服自己:刚刚进入一个领域,不同的东西有很多是正常事。这时候应该把不懂的东西圈出来,然后先义无反顾地读下去。

从头精读到结尾,一遇到不懂的就去立刻去查,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容易让自己迷失在细节中,无法高屋建瓴地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我们应该始终记得,自己才是阅读行为的主导者。

只要开始阅读,就已经胜利了一半,读完总比不读好。

☑ 第四步, 做笔记「Take Notes」

梳理对于文章的理解,列出对自己有价值核心信息,简而言之,哪些东西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笔记的内容可能是文中应用的某个新颖的实验方法、异于其他研究的实验条件/量化方法、阅读时自己的新想法、和相似文献的对比、研究的前瞻性等等。

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

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文献中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你想要记住,

或是将来可能会引用到 ❓

文献中有哪些结论你将来可能用到 ❓

文献中有哪些方法你将来可能用到 ❓

文献在研究设计上有哪些不足 ❓

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aha-moment”,指的是“创造性的洞察(creative insight)”,是指我们忽然间脑子一转弯,明白了某件之前一直想不通的事情的答案。

对于做研究来说,aha-moment的产生,往往就是大量阅读文献后的量变-质变阶段。

如何选择文献,具体应该怎么做笔记,这篇可以帮到你:

干货分享 | 如何有效的阅读一篇学术文献?

善用学习工具,提高生产力

任何一个成熟的学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文献记录和管理系统,并且这个系统越早建立越好。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款读文献做笔记的应用。

➡ 一个叫Notability

Notability和Apple Pencil很配,善用分屏功能,一半屏用来显示课本,另一半屏用做笔记,说它是生产力工具一点也不为过。

Notability是上下滑动翻页,像Word一样,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