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实验制作的《和田茂氏前级》电子管胆前级

 共同成长888 2021-02-04
想想自己玩音响几十年,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底盘都自己设计,因陋就简,既不好看、外观也丑陋,实在是丢人现眼,再看到本坛各位大佬DIY的设计,个个楚楚动人,更是自惭形秽。
不过丑媳妇总是要见见家婆娘,于是鼓足勇气,把我最近制作的“和田茂前级”拿出来凉一凉,顺便和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玩胆机,前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台好的前级的确能够提升胆机的音色!这是许多发烧友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值得大家去寻觅。
选择什么样的胆前级电路?胆机经过近100年来的发展,各种电路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这一代人完全可以坐享其成,现在的问题不在电路,而是采用什么材料、如何调整?自己对音色有什么样的把握,如何得到自己理想中的音质、音色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这近20年来,制作过许多形式的胆前级,其中有马7、马蒂斯、JADIS,当然还有单级的6SN7、两级的6SL7,最后锁定在和田茂设计的前级电路上;
作为一台前级电路,和田茂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了,它由两级电压放大+特殊的SRPP电流放大组成,前面两级电压放大电路平淡无奇,与马7几乎一样,差别就在最后一级,马7采用阴极输出电路,而和田茂电路却是把上管放大后的信号全部反馈到下管,下管事实上变成了上管的电流源负载,这样输出阻抗比马-7更低,带负载能力比更强,而且还降低了对信号线的要求。
电源的质量是音响成败的重要一环,绝不能马虎,在最疯狂发烧的90年代,我曾经用电瓶给《和田茂前级》供电(高压部分),声音的确有“一尘不染”的感觉,不过经某些发烧友来听评,不一定人人喜欢,这次重新制作改用了电子管稳压电源,感觉也不错,喜欢的人反倒多一些,这似乎也证明了“发烧”的确是很个性的事情;
由此我又想到了有人对《和田茂前级》的评价,也是有的人认为好,也有人不以为然,真是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但愿我不是误导吧

和田茂 14.jpg (74.7 KB, 下载次数: 7)

 

这是美国斯碧红头电解电容。

这是美国斯碧红头电解电容。

 

和田茂 13.jpg (95.92 KB, 下载次数: 8)

 

上无27厂的200W电源变压器

上无27厂的200W电源变压器

 

和田茂12.jpg (61.38 KB, 下载次数: 11)

 

本机电子管稳压电路#p#分页标题#e#

本机电子管稳压电路

 

和田茂1.jpg (99.68 KB, 下载次数: 7)

 

稳压电路的实体装配图

稳压电路的实体装配图

 

和田茂7.jpg (63.62 KB, 下载次数: 9)

 

工作时的稳压电源

工作时的稳压电源


电路定型后,元器件成了制作成败的关键,我一向主张尊古而不复古,原来前面两级放大使用的是12AX7(ECC83),这只管子尽管胆味浓郁但由于栅负压偏低,与现代音源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最后选择了西门子的ECC81,一来的价格相对便宜,再有它的屏流较大,个人认为屏流大一些的管子声音醇厚一些;后面的管子照搬12AU7(ECC82),这里,美国的“光头”12AU7还不错,法国绿字的ECC82也很好。
耦合电容的选择倒是花了一番心思,VQ是好评如潮的电容,有人称之如音响“维他命”,不过这次我就舍弃了VQ,曾经试过黑美人、红美人,国产的CMZ,最后使用从菲利浦电视机里拆下的行逆程电容,用在前面两级放大的耦合,输出电容采用了英国的TCC,至于声音的感觉,只是个人比较满意罢了。
在滤波电容方面,大家一致公认美国的“斯碧”红头电容声音不错,恰好在本地的电子旧货市场有一些拆板货,5毛/只,200V68U,美国货耐操是有名的,实际工作电压在220V没有问题,就将就用了,几个月下来一直正常,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学我,万一击穿我可不负责,呵呵!
当然电源整流后的滤波还是不能超限使用的,这里用了一种不知道牌子的电容,估计是从电脑电源上拆下来的,工作温度105度,一般认为工作温度高的电容比工作温度低的质量靠得住,掂在手里,这种电容很沉,就用它了;当然还有一些“ROE”的金弹子,下次有空再试吧。
由于整机工作的电流不大,也就20几个ma,有一般的电子管收音机的变压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在这里我放弃了,反而用了一只R50电子管扩音机的上无27厂的电源变压器,型号为DB-205-118,充沛的电源供应是音响成功的基础,但愿不要有人说我是不是疯了。
底板是以前攒下的,修旧利废,在旧货市场淘来的旧铝板,唉!样样都拿得出手,就是这块底板难看,就请大家原谅吧,机加工我实在太外行了。我想即使花钱去买也很麻烦,谁愿意为了我的一块底板去开模?只好如此了

和田茂11.jpg (63.27 KB, 下载次数: 6)

 

和田茂电路图

和田茂电路图#p#分页标题#e#

 

和田茂9.jpg (116.22 KB, 下载次数: 7)

 

内部搭棚

内部搭棚

 

和田茂8.jpg (50.9 KB, 下载次数: 11)

 

电源夜景

电源夜景

 

和田茂6.jpg (54.01 KB, 下载次数: 7)

 

俯视

俯视



机内的连接线我采用的是特富龙镀银线,自制的镀银焊片架,正宗的手工搭棚,尽量利用元件的引线,不使用多余的延长线,使信号回路最短,尽量做到元件排布整齐,当然在这个方面“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全机采用“星型”接地,即本级一点接地后再汇集到总接地点,实际使用和用示波器检查听不到噪音,示波器的5mv档,只有微小的骚扰波出现,频响从10HZ-100KHZ基本平直。说明一下,本机的灯丝我还是采用交流直接供电,如果采用直流估计交流声的指标会更好。
本机的主要调试就是负反馈的调试,由于有两级电压放大,本机的增益是很高的,事实上作为前级,我们不希望放大倍数太高,有10倍的放大已经要不完了,这个“工作”可以采用负反馈来完成,但负反馈的大小对音色有微秒的影响,具体如何调整?你可以准备一只47K的电位器,一边调一边听,自己满意后再用固定电阻代替它,或者今天调大点,明天调小点,反复比较,这是胆机好玩的地方之一。^_^
装配调试结束后,通电“老化”四小时,再复测各点的工作电压,然后联机试听,第一感觉是喇叭的背景很安静,凑近音箱听还是有一丝丝沙沙声,感觉讯噪比是可以的,放上一张熟悉的唱片感觉低频沉稳扎实,中频醇厚圆润,高频丝丝如扣,细节丰富,堂音余韵恰到好处,令人不忍关机
总结:发烧是很个性化的事情,特别是业余DIY,个人的“经验”既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别人的做法和经验仅仅是参考,愿大家发烧愉快

和田茂3.jpg (70.58 KB, 下载次数: 12)

 

和田茂3.jpg#p#分页标题#e#

 

和田茂4.jpg (90.16 KB, 下载次数: 9)

 

和田茂4.jpg

 

和田茂8.jpg (50.9 KB, 下载次数: 12)

 

和田茂8.jpg


 

(责任编辑: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