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为什么南方和北方小年差一天?

 夜读史书 2021-02-04

夜读史书是南方人,在我的家乡称小年为“廿四夜”,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指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然而直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夜读史书才第一次听说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这下真让人觉得有点懵,难道我以前过得小年都是假的吗?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小年的日期演变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小年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一直有除尘、祭灶等习俗。传统的小年日期为腊月二十四,以宋朝为例,宋人称这一天为“交年节”,意为旧年和新年在这一天交接。《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

宋人过小年比现代人更热闹,除了上面提到的“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外,家家户户不论贫富贵贱,都要准备“蔬食饧豆”祭灶。所以宋朝小年这一天街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的商贩和购买这些用品的百姓。此外,市井中还有“迎傩”的祭神队伍,敲锣打鼓,向各户人家“乞求利市”。

那么后来小年又怎么变成了腊月二十三呢?这还得从清朝时期说起。

清朝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是满人,但对汉文化还是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接纳。清朝的传统节日跟前朝差不多,中秋、除夕这些重大节日自不必说,就连腊八、小年这些相对不重要的节日也没有漏掉。

清朝乾隆皇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都要在坤宁宫祀灶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直至乾隆年间,小年的日期也还不存在任何争议。不过,清朝皇帝还有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的习俗。皇家祭祀那个场面是非常铺张的,花费也相当巨大。所以为了节省开支,不知道是从嘉庆皇帝还是从道光皇帝开始(注:道光皇帝以节俭闻名,所以很可能是他),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之后就顺便把灶王爷也一起给拜了。久而久之,北方地区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但南方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受此影响,所以小年依然是传统的腊月二十四。

小年的主要习俗是除尘(意为除旧迎新)和拜祭灶王爷,此外在全国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洗浴、理发;有些地方在小年到春节前为适宜嫁娶的黄道吉日;还有些地方会将杂草等无用物品放在外场点火焚烧,以求来年吉祥……

总而言之,无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无论小年有哪种风俗习惯,其根本都代表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至于究竟应该在哪天或是用哪种习俗过小年,其实真没那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