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这里春饼,别有滋味

 昵称45109175 2021-02-05


立春,咬春的当令吃食,当数春饼。精选多样鲜脆菜蔬,夹上几片酱肉粉肠的薄饼,卷裹起来入口,便有阳气生发的感觉。那日,为寻春饼之源,我来到京郊昌平区康陵村。

坐落于天寿山山麓、莲花山山下的康陵村,与附近德陵村留下的建筑遗存相似。两处陵寝都是十三陵之中的皇陵,陵内亭台碑刻已不完整,一代天子安息处未曾发掘。守护康陵的城堡,围墙的古砖层面斑驳、部分脱落,村子中部,留有根深叶茂、已历数百年的古银杏树。村口碾盘周边,有几位靠着北墙晒太阳的耄耋老者。自从这里成为旅游民俗村,当年守陵将士的后裔,开始接待络绎不绝的城里人。数年前,一位旅游公司负责人,灵机一动,想到在康陵安息的明武宗朱厚照与春饼的故事,于是,请明史专家、烹饪名师一同研创“春饼宴”,继而有了“春饼村”之称,继而经过口口相传,慕名前来者陡增数倍。


在村口西望,早已残破但依然支撑在山脚下的康陵,黄瓦红殿之间古柏森森,在秋风吹拂下低吟浅唱。入村驻足,当年守陵将士驻扎的围墙内,几只柴鸡在闲散溜达。我迎着无力冬阳、迎着乍暖还寒的微风,在村里寻觅春饼气味。猛抬头,恰好看到挂着“春饼宴旅游接待户”牌子的农家院。

或许是桃红柳绿尚在路上,村内外景致未改冬日萧条,农家小院门可罗雀。在村民家进餐,其食境,与纷繁嘈杂的闹市餐馆大不同。但见老墙上,藤蔓初露绿芽,舒展着一抹春情,院中,用蒲草搭建的草亭之下,石桌石凳尽显古风。屋前,一口水质清冽的古井,见证者百代沧桑;屋后,几株枣树凸显苍古的老树,摇曳往昔旧梦。枝头几只寒雀飞而复返,唱着迎春的歌。由于今年仍为暖冬气候。立春当天,已是零上10度。因此,我提出在院中就餐。


石桌上,依次摆上滑嫩的炒柴鸡蛋、菠菜炒豆腐丝、酱牛肉、肘花、扒鸡鸡丝、木耳肉丝、豆芽炒韭菜、芹菜炒虾仁、蒜泥茄子……细思量,没什么高档吃食。但因色彩斑驳、本味儿洋溢,很是激发食欲。

薄饼上桌,又是几缕扑鼻香气。经询问农妇终于明白,薄饼原料,为当年农家自收、在磨坊加工的新麦。于是,我开始夹菜卷饼、细品其中味。忽然,院中影壁上一片娟秀书法,记载康陵春饼的历史源头。我停杯投箸,面对影壁用心观览。

原来康陵春饼之源,在权威性食品历史书籍《食典》中有过简单记载。其中一个记述,被后人演绎成生动故事。主人公,便是在康陵安息的明武宗朱厚照。



明代,几位性格乖张、我行我素的皇帝,其中,武宗朱厚照就是以“玩儿家”著称的皇帝。他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商情,建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老板、百姓,自己扮做富商,与“商家”讨价还价。之后,又把一个跨院装饰为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自己进去听曲、淫乐……之后,觉得不过瘾,又扮作平头百姓到外省闲逛甚至“闯关出塞”。一年春季,“玩儿家皇帝”在饭店小住,自己竟然亲自下厨,研制一种适合远行的吃食,把几种酱肉、几种炒制的时令青菜融汇一起,用很薄的面饼卷起,用干净白布包好。在远行之时无店铺的情况下,解决饥饱问题。回到宫中,经常忆起这类“在春季研制的美味”,于是吩咐御厨,按照他的意思制作,叫做春饼。久而久之,传到民间……
就着与春饼搭配的小菜,喝了一口昌平二锅头,感慨油然而生——当年,因“贪玩儿”而死的明武宗朱厚照,竟然为民间留下一道应季美食!人们在咀嚼春饼混杂香味儿的同时,往往顺带谈论起这位春饼研制者。康陵村恰恰选中这个由头,精塑“春饼宴之村”的品牌,让贫穷落后的山村富足。仅此角度看,明武宗的“玩儿癖”,也有追味之处。


尽管春饼这道吃食,早已遍布京城多家餐馆。但康陵村的春饼,总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有些史话近似荒唐,但某些情节,一旦被后来人巧妙利用,成为富民之策,便是有价值的华丽转身。想到这里,我听到呼唤。院中主人,把放凉的薄饼撤下,把刚烙好的摆上,叮嘱我趁热用。再看瓶中老酒,已饮下大半。古村上空,不知何时已飘落丝丝春雨。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