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 味

 东营微文化_ 2021-02-05

年   味

 “立春”意味着万物复苏,冬将尽春可期。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感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总在不经意间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过完腊八节,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天刚蒙蒙亮,卖豆腐的梆子声,就响彻整个村子。人们往往两三家就把一整个豆腐“包圆”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老爸会把豆腐一块块认真“分割”,然后找个高处把他们晾起来,经过两晚的“洗礼”他们会变成一块块冻豆腐。白菜,粉条,冻豆腐,肥肉片,便成了冬季餐桌上一道独有的“风景”,过年时候,冻豆腐也可以拿来炸。
年集是必须赶的。鸡鸭鱼肉,糖果水果,每个集买什么都会计划好。当然每个赶集的日子,都少不了我幼小的身影,惦记着新年买上心仪的衣服,买上葵花籽糖果。
三十的头两天开始各种“炸”和“卤”。炸藕合,炸刀鱼,炸豆腐泡,炸丸子;卤鸡腿,鸡爪,猪蹄,制作皮冻;自制小咸菜,蒸包子,年糕,馒头,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三十上午会把对联早早贴上,红红的灯笼早早地挂上,满街喜气洋洋。那个时候,村子里的夜灯也会彻夜亮着。夜晚走在乡间小道,红红的灯笼,映衬的夜色那么美。
三十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中午老爸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喝一壶小酒,给我们讲天南地北的事,也会讲讲这一年来,老妈的不易和对我们今后的期望。晚上包水饺 ,吃完饭早早地就等着放鞭炮了。家家户户拿出烟花和鞭炮,去门口等着。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会买上很多烟花,大多是在外边工作的孩子给老人买回去的。所有的人围在一起,挨家燃放鞭炮,放着烟花。小一些的我们手里拿着“滴滴筋”,那是我们只有过年时候才有的福利,看烟火燃放,如此灿烂,美好。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们的交谈声,形成了最美的画面。燃放完鞭炮,一家人围在一起沏一壶茶,看春晚“大餐”。紧接着,我们开始期盼初一......
初一早早地起来,有风俗说“起得早,日子过得好”。我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挨家去拜年。当然也有点去显摆自己新衣服的小心思。
那时候的春节是忙碌的,充实的,期盼的。可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村子里的拆迁,人们都搬进了高楼大厦,少了很多欢笑声,燃放鞭炮也被取消,年味逐渐淡了起来。

内心还是期盼过年,因为过年是团聚的日子。都说“父母在不远行”,对此我觉得很惭愧。远嫁东营,还生过一次重病,成为父母放不下的挂牵。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又不能回家了。视频里父母千嘱咐万叮咛:“闺女过年别回来了,好好地在家待着吧,等天暖和暖和再说。”父母祥和的笑脸,夹杂着岁月沉淀的皱纹。我关掉视频,眼眶竟然湿了。想想都四十的人了,还和小孩一样,让父母牵挂,有内疚,同时也有满满的幸福感。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远方的父母,祝安好,等春暖花开,女儿一定回去,再团聚。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高燕,80后,爱好文字,旅游,深信文字可以与灵魂对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