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怎么塑造英雄?——谈《荡寇风云》之缺失

 劳月 2021-02-05

戚继光威名远扬,但对戚继光的具体事迹,对“戚家军”的传奇故事,知之者却不多。我也是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才晓得了戚继光和“戚家军”的厉害。当听说描写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倭的电影《荡寇风云》上映后,我急急忙忙跑去看。看完之后,我和同去看片的两位同学都有些失望,好端端一部古代战争电影被拍成一部平庸的武侠片,实在是可惜。豆瓣电影给出的评价是6.2分,和我们的观感相同。

看电影之前,我对《荡寇风云》期望很高。因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倭是非常适合拍摄电影的素材。当年,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对义乌矿工、农民的“好勇斗狠”,对戚继光训练新军有素,对“戚家军”的神奇阵法、武器,对三千“戚家军”打败两万倭寇的神迹,我和所有的读者一样都津津乐道,都期待将来有一部拍摄这个故事的优秀电影。可惜的是,《荡寇风云》却没有给我们展现这些有趣的过程。

首先是戚继光编练义乌新军的过程太过简单。明朝军队惧怕倭寇,战斗力不强,初来乍到的戚继光只好请求编练新军。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把准备为戚继光买官的钱给了他练兵。偶然的机会使戚继光见识了义乌人的“好勇斗狠”,于是他招募了一支3000人的“义乌军”,训练成后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戚家军”。这本是一个极符合影视拍摄要求的情节,《荡寇风云》却简单化地处理了。“义乌军”里只有一个颇能打架的陈大成,其他人都是摆设。既无个性,又看不出如何“好勇斗狠”,这就使后来的“以一敌十”缺少了铺垫,难以令人置信。假如写好三五个群像,生动展示“好勇斗狠”的义乌民风,影片会好看许多。

其次是“戚家军”的兵器、阵型未能得到充分展示。“戚家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除了“义乌军”的彪悍民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当时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戚家军”不仅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火器——鸟铳,还有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铜发熕,以及倭刀、铁甲。据说是当时全世界“配置火器数量最多,配比也最高的部队”。“戚家军”演练的阵型也与当时欧洲军队的阵型相同。后来从南到北百战百胜的战绩和斩首10万余人的吓人记录证实了“戚家军”强悍的战斗力。可是《荡寇风云》中却只展现了狼筅,忽略了其他足以增添影片娱乐性的诸多细节。中外古代战争大片多以宏大的战争队形和火炮硝烟为卖点,可是《荡寇风云》放着现成的战争素材不用,硬要展现毫无新意的武侠打斗场面,不能不说是个失策。

再次是戚继光的用兵之策不够明晰。影片所展示的台州之战由9次不同规模的战斗合成。但是,我们看不清楚戚继光在战斗前的分析和战斗中的选择。以三千之众面对二万倭寇,本就是一个极具悬念的故事。我们期待看到戚继光在指挥战斗中的智慧。可是两个小时下来,观众一笔糊涂账,根本没看明白戚继光的指挥套路,反倒是日本影星仓田保昭饰演的倭寇首领熊泽的狡猾智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不应该的。

无疑,《荡寇风云》是献给抗倭英雄的颂歌。但是,颂歌该怎么唱,英雄该怎么塑造,实在很有讲究。国内拍摄歌颂英雄的电影不少了,但鲜有票房和口碑俱佳者。找到英雄的可敬之处,描写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传奇故事,我们的英雄颂歌才能受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