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什么电影我做主

 劳月 2021-02-05

今天下午,到城北的金象影城去看了已经获得华表奖、白玉兰奖等12项大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完电影以后,还和观众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大象点映”的众筹观影活动。上一次是今年7月,观看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看完这部豆瓣电影上高达9.2分的高口碑电影,感触良多。

感触之一是纪录片照样可以打动人心,打动观众。中国历来缺少纪录片传统,传统观念上的纪录片只是一些故事片正片前加映的短片,少有独立进入院线的纪录长片。后来有志于纪录片的电影人也拍摄了一些优秀纪录片,但总是难以进入院线,一般的观众看不见。进入2017年以后,纪录片不仅进入了院线放映,而且取得了重大的票房突破。首先是《二十二》创造了1.7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其次是《我们诞生在中国》、《摇摇晃晃的人间》、《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再次是借助于网络众筹观影活动,《我的诗篇》、《塔洛》、《乡村里的中国》、《生门》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得以与观众见面。于是,人们发现,纪录片以直击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拥有故事片所不具备的优势,照样可以打动人心,打动观众,赢得票房。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理应多样化发展,优秀纪录片也应该拥有一席之地。

感触之二是真实的才是感人的。刚开始,我以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农村的纪录片,一定又是那种慨念化的“主旋律电影”。看完才知道,我错了。《乡村里的中国》选取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一个点,老老实实蹲在村里拍了整整一年,真实记录了这个村一年里的故事。据说摄制组拍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剪辑成90多分钟的电影。影片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它原生态地再现生活的方式吸引我,令人震撼。我们都来自农村,农村是我们的根。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芒,是影片的总导演焦波聪明的做法。每一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乡村,北方南方,富裕贫穷,各有不同。杓峪村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乡村。它既不富裕,也不穷困,既不高大,也不猥琐。它就是文学理论中常说的“这一个”,日复一日真实地存在着。但“这一个”却具有中国乡村的所有个性和特点,也就是文学理论中的“典型意义”。

感触之三是感谢互联网给了我们选择看电影的自由。多年了,电影界一直在抱怨优秀的艺术电影进不了院线放映。我们这些普通观众也看不到那些评价很高的优秀艺术电影和纪录片。去年,电影《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下跪事件引起轰动,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幸亏有了互联网,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和大象点映是我所知道的两个致力于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放映的好平台。就以今天看的《乡村里的中国》为例,10天前有网友在“大象点映”发起在金象影城的众筹观影活动,一个78座放映厅卖出50张票即算成功,每张票25元,通过微信支付。结果到昨天,有58位观众报名参加活动。今天下午观影前又有观众前来,放映厅基本满座。据发起这场观影活动的波莉说,今年她已经发起和参加了10场众筹观影活动,看到了不少过去根本无法看到的好电影。

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过去电影院线经理决定了我们该看什么电影。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你不放我们自己众筹,一个城市里找五六十同好还是没有问题的!电影爱好者有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