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34:草根对《人生海海》的解读

 劳月 2021-02-05

2019年最热的图书恐怕就是麦家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了。从作家到明星到批评家,从专业角度到商业角度,对《人生海海》的解读和评论已经不少,唯独缺乏的是普通读者的草根说法。于是,就有了读书岛的这次对《人生海海》的讨论。

昨天下午的这场关于《人生海海》的讨论是读书岛第34期活动。分享《人生海海》阅读体会的是书友景海敏。去年的6月16日,她曾经来读书岛为书友们分享阅读《金翅雀》的体会。那时,她还是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硕士生。一年之后,她重回读书岛,已是一名幼儿教师。分享结束,她所在的幼儿园的孩子为她献上鲜花。她满脸幸福。

昨天,景海敏着重从道德角度来分析《人生海海》所隐含的意义。她分别对书中写到的祠堂、寺庙和书中的人物塑造进行了仔细分析。她认为,祠堂和寺庙都隐喻着中国的传统道德与文化,隐喻着中国人的信仰。农村社会结构相对单纯,社会发展相对较慢,因而能较好地保留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写农村道德即是写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全书多次写到祠堂、寺庙。写人物命运变化的同时,也在写祠堂、观德寺命运的变迁,也就是写中国道德文化的变迁。从最开始的敬畏、崇拜到后来打砸祠堂、寺庙,再到后来祠堂放满垃圾,被搁置、荒废。整个过程影射着的,是作者对人类道德文化发展过程的认识与思考。这个立意展现出作者很高位的人文关怀意识与情怀,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历史性。

然后,景海敏分别对老保长、爷爷、小瞎子和村民形象进行了剖析。她认为,老保长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之一,是文学创作中的扁平人物,也是最让她感动的一个人。虽有很多可鄙之处,但快言快语,豪爽仗义,明理识性,无惧死生。爷爷是最为写实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是个立体人物。从“老巫头”的外号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聪明但却有点狡猾的人。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有正义的时候,也有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小瞎子是新生代青年形象的代表。他有人生,没人养,没人教。父亲是瞎子,无法看到,看不到,就无法教。受战争与动乱的影响,传统文化道德遭到破坏,出现断层。新一代无人教,处于睁眼瞎的状态,内心的良善被淹没,干出许多伦理道德界限之外的事情。村民则代表一种宏观社会文化形态。在众人心中,有不言自明的律法,有自发的对善恶的甄别力,内心依旧保持着淳朴的东西,因而会自发做出惩恶扬善的行为。

景海敏认为,《人生海海》最后,“我”从事了垃圾回收工作,变废为宝,也具有明确的道德隐喻。他回收的是人性的垃圾,然后展示让人看清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这个时代的整体镜像,自视之后才会自知自明,才会有羞耻,才可能有改变,才会重新立法,重建社会。

在景海敏的分享之后,我也把自己阅读这本书的体会和书友作了分享。读完《人生海海》,感受最深之处并不是“上校”的传奇故事,而是书中的父子深情。“我”和父亲、父亲与爷爷,书中三代人的关系恰好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作者麦家和父亲以及儿子的复杂关系。麦家曾经在央视“朗读者”节目读过一封他写给儿子的信,令无数人潸然泪下。在此之前,他还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过一封致他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信。这两封家书就是解读《人生海海》中父子深情的最好的钥匙。正因为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麦家才能写出书中爱恨交加、荡气回肠的父子情怨故事。

白条鱼、尹初、沉言静思、尤益波、rui、我心向月、周大彬等书友也发表了自己对《人生海海》的看法和感受。他们从各自的经历出发,谈了朴素、直观的阅读体会,既有思想碰撞,也有观点应和。这些真正普通读者的草根观点,也许才是作者麦家和评论家们真正需要在意的东西。因为任何书籍最广大的受众,毕竟还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读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