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刘禹锡《秋词(其二)》今韵

 一君木子 2021-02-05

唐刘禹锡《秋词(其二)》今韵

一君木子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评析

    这是初中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注释

入骨:犹刺骨。

嗾:一是指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如使。二是指使狗的声音。使唤狗。文中“使”的意思。

韵译

秋天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子呈红色是出自叶黄。

登上高楼四望已感清秋入骨

不会象春色使人发狂。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又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