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哈佛三杰”中的安顺人 2019年第21期 (总第376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哈佛大学

“哈佛三杰”中的安顺人

杜应国


任华(1911~1998),字西岩,贵州安顺人,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任华的父亲任可澄,是贵州近现代史上在政学两界都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一身兼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等多重身份。

任华的同学、好友,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撰有《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三杰”》一文,将同时期在哈佛留学的任华、吴于廑、杨联陞并称为中国留学生的“哈佛三杰”,其文曰:“二十年代哈佛的中国学生不多,到四十年代增加到五十多人,这时文科的留学生中又有三位既求学问,又求博士学位。我‘私谥’他们也是‘三杰’,这就是杨联陞、吴保安(字于廑,归国后以字行)、任华。”此即新“哈佛三杰”之说。冠以“新”字,是因此前学界已有“哈佛三杰”的旧说,说的是二十年代在哈佛求学的三位大师:陈寅恪、汤用彤、吴宓。三位泰斗学贯中西,广博宏深,世所公认,在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故此“哈佛三杰”广为人知。而周一良先生所说四十年的新“哈佛三杰”,却因种种原因而知者不多。归国的任、吴二位,在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中难以施展才华,终至成就有限;留在国外的杨联陞虽成就斐然,但因长期的封闭阻隔,亦鲜为人知。

任华为任可澄第四子,生于贵阳。出生不久,母亲去世,后又染上天花,眼睛高度近视。1921年到北京读中学。或许受家庭影响,任华对文史较感兴趣,中学毕业后,拟入大学学习文史,却禁不住同乡兼有亲戚之谊、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的熊伟(贵阳人,后为著名哲学家)劝说,于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就读,1935年毕业后考入清华研究院,成为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的得意门生,193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研究院毕业后,学校原拟派任华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嗣因全面抗战爆发而未果,旋随校西迁至昆明,就职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新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复由西南联大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师从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刘易斯。1946年完成博士论文《现象主义的三种类型》,获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讲授西方哲学史。

任华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焕奎,原名秋元,字石芝(亦作实之),清光绪丁丑( 1877)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知县;著有《孝录》《五服图制考》《江南凤阳府籍屯田农民不入夷家考辨》等,惜皆佚亡。祖毓桢,原名同熙,字少芝,清同治癸酉(1873)拔贡,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人物志》将之归为“德行”,言其“为人沉静,天性敦笃,居家孝友,待人诚信不欺,有余则分润族党。”父可澄,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举人,清末贵州新式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先后参与创办了师范传习所、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优级师范选科学校、法政学堂等,为清末民初各地兴起的办学热培育了大量人才。辛亥革命后,以贵州宪政党领袖人物出任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副院长;北洋时代曾任教育总长、贵州省长、云南巡按使等。1915年袁世凯称帝,可澄适在云南巡按使任上,乃襄助蔡锷、唐继尧等,发动护国之役,参与草拟了不少文告、通电;并以同乡、故旧身份,敦促贵州刘显世响应云南独立,滇黔同忾,震惊天下,终力挽狂澜,成就再造共和之功业。可澄学识宏博,一代硕儒,中年后倦于政治,担任《贵州通志》总纂,煌煌巨著,一百一十卷,七百余万言,其中《前事志》近二百万字,皆其以一己之力撰成。1945年九月,任可澄回安顺,为因病去世的得意门生周伯超担任主祭,返筑时不幸染病谢世。远在美国求学的任华接获讣闻,却因远隔重洋,不能回国奔丧,悲痛不已,跑到同学王伊同处大哭一场。

任可澄先生  安顺博雅相馆提供

任华家学渊源,中学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又通晓英、德、法、俄、希腊、拉丁等多国语言,尤其谙熟希腊语,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现代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等。学成归国后,主要教授西方哲学史和古希腊罗马哲学。任华虽是个留美归国的新式学人,其衣着打扮却颇传统。有学生回忆,任华上课时身着棉布大褂,因眼睛深度近视,看讲稿时鼻子几乎抵到纸上;讲课则旁征博引,谈吐诙谐,常用有趣的故事打比喻,比喻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任华受过完整而良好的哲学专业训练,留学德国师从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熊伟曾经评论说:任华的哲学功底很少人能比得上。

任华在哈佛留学时,与周一良、吴于廑(保安)、杨联陞交谊最厚。四人所学专业虽然不同(任华攻西方哲学,吴于廑读世界史,杨联陞攻中国史,周一良攻魏晋南北朝史),却情同手足,往来密切。据周一良回忆,他们常在周末一起外出,或看电影,或一起到中国城吃顿中国饭。“任华为人憨厚笃实,毫无心机,处事非常随和,有时甚至显得毫无主见的样子……别人到哪里,他就跟着走,非常随和。起初他总是跟我在一起,唯我马首是瞻。后来我爱人来到美国,我不能总跟同学在一起了,他好像就改为隶属杨联陞,听杨联陞的领导。虽然他是很随和,但是遇到是非问题,他的立场还是很鲜明的。他住在赵元任先生家里,遇到不公平的事,他总会不顾情面站出来向不对的方面提意见。”1947年初,任华归国,据杨联陞给胡适的信言:“120日,任华应回国,过纽约,保安(吴于廑)请客,我们集体作诗给任华送行,保安写了两首,我写了一首,任华心烦意乱,未写成。从吴家辞出时,任华挥泪不止,我与保安都觉黯然。”(见《胡适书信选》(下)第175页) 吴诗云:“海外年年感物华,天涯何处不为家。载将风雪君归去,二月春明看早花。”又一首云:“老拥书城肩绝学,每令诗国纵奇兵。相纵天东怀知己,万水千山共月明。”杨诗云:“海天空阔来玄思,故国山河有劫灰。追上东风先着力,满园芳草待君回。”(周一良《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三杰”》)任华因心绪不佳,未见和诗,但其能诗,则可见于周文的记载,惜未见流播。现据周文所引,特将其仅存的一首悼亡妻(1969年陈谦去世二周年)之作转录如下:“两年老去谁存问,顾景无俦我自怜。音响常劳思虑转,梦魂不到枕衾边。鼓盆放杖真达者,落叶哀蝉亦枉然。幸有红书四卷在,好凭激壮为元元。”其才情、志趣,或可略窥一斑

任华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惜终其一生,竟无一部代表性著述面世。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任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8年起,任北大哲学系西方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后任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六十年代初,受教育部委托,参加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工作,任《西方哲学史》一书主编,惜书未编完,就因文革爆发而停顿。1976年以后因眼疾几乎完全失明,生活全赖子女照顾,纵然满腹学问,也已是风烛残年,心有余而力不足矣。故其成果寥寥,除了与洪谦、汪子嵩、张世英、陈修斋等合作编写的《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欧洲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及《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等书外,就是参与了《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西方自然哲学原著选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书的部分翻译工作。

任华先生与人合作编写的《哲学史简编》

任华幼患天花,旧痕难除,其婚姻问题一直为朋友们挂怀。不想任华却有幸娶到一位端庄贤淑,精明能干的夫人——陈宝琛的侄孙女陈谦。二人于1947年成婚。陈谦理科出身,写得一手清新秀丽的欧体字,在清华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工作,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家庭生活极为美满。二人育有一子一女,非常孝顺。不幸的是,陈谦于1967年因病逝世,任华受此打击,身体自是每况愈下。故其晚年,全靠两个子女悉心照料,直至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2019年元月18日改于蜗庐

· 作者简介

杜应国: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和思想评论。著有《山崖上的守望》《故乡道上》等。参编或主编出版的有《贵州读本》《神秀黔中》《安顺人物》及其《续编》《苍茫岁月——来自知青群体的历史记忆》《赏石安顺》等文史、艺术类图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