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专刊 “人文化成”说安顺 2019年第57期 (总第412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编者按

自创刊以来,不知不觉之间,《文化安顺》走进了第四个年头。每年,我们都坚持结集编印《文化安顺》精选本,汇集当年对安顺历史文化挖掘整理的成果。今年,在编缉2018年精选本的同时,我们还编辑了《远去的乡愁——洪福远写生作品选》画册。新书即将面世之际,特推出专刊,陆续刊发历年《文化安顺》精选本及《远去的乡愁》之序文,以飨读者。


“人文化成”说安顺

——《文化安顺》2016年精选本序

杜应国

方今中国,“文化”是个高频词、高热词。每天的电视、网络、报刊媒体,自不用说,撞眼都是文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难逃文化的罗网:朋友交往,有礼仪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穿衣,有服饰文化;就连修个指甲,也有指甲文化。文化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就算你只是在厨房里炒两道小菜,那也是厨房文化;没事上街走走,那是街头文化;再不济,你什么都不做,而只想轻轻松松地度过一个下午,那也属于休闲文化的范畴……奇哉!神矣!何人造出这样一个词汇,大则天文地理,小则鸡毛蒜皮,甚至中外古今,宇宙洪荒,芥子须弥,尽入彀中,概莫能外。

《文化安顺》2016年精选本

“文化”本是个外来词,含义非常宽泛,既包罗万象,又边界模糊。包罗万象,就有很强的可通约性;边界模糊,则又难免歧异纷出。无怪有关文化的定义,据说就有几百个之多,实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多数还是公认,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罗甚广,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有人就说过,从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到最先进的航天飞机,都是文化!这是所谓大文化的概念。狭义的文化,则主要指人们普遍形成的观念、意识,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等。在此基础上,也有人对文化作不同层面的分解,得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等的分类。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有时是大文化,有时是狭义文化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含义同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指涉对象相关。

就汉语而言,文化一词具有“人文化成”之意。如《易经·贲卦》彖辞之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刚柔即男女,男女形成,此乃天文,亦即天道自然;人类据此结成夫妻,由此而形成家庭,进而化出社会、国家,此乃人文,实即社会人伦之意。根据符合于人伦的关系、结构,建立起具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秩序井然、结构合理的国家、社会,此即所谓“人文化成”——亦即合乎文明礼仪之意。“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组,最早出现在汉代。“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有“以文教化”之意。而今人所言“文化”,已经包含了更多的现代蕴涵,在传统的天道、伦理之外,“人文”一语,还包括了许多现代形成的理念、礼仪和行为方式、价值、规范等等,诸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道、人权,以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普泛性的观念和意识。文化的含义,也因此而有了极大的拓展,变得更丰富、更宽广了。尽管如此,就汉语体系而言,其基本语义仍难脱“人文化成”的意蕴。

杜应国先生在《文化安顺》2016年精选本首发式讲话

在作了以上简单的梳理与廓清之后,自不难发现“文化安顺”这一组合的份量。从史前期的穿洞人到春秋战国之交的古夜郎,从秦汉时期的牂牁郡到唐宋时期的罗甸国、普里部,从元明清以来的阿达卜、普定卫、安顺府,再到当今的安顺市,上下古今,亿万斯年,安顺的历史,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经济、社会、民族、民俗、风光、人物、文产、物产、观念、语言、思维、精神,等等,皆尽在其中矣。

事实上,一部安顺历史,就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演化史;一部从洪荒走向繁华,从蒙昧走向灵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生存演进史,而这就是“人文化成”的过程。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独立进行的,而是在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光谱的映照下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安顺的深广与丰富。

本书为微信公众平台“文化安顺”所发布文章的结集。这个平台由福远蜡染艺术有限公司的新掌门洪惊涛所创。惊涛是70后,属少壮派,又热衷于地方文化,是以自平台创建,即专注于斯,每期按时发布。历经年余,所集数十万字,内容涉及安顺的历史、古迹、人物、民俗、艺文、美食、地名乃至收藏等等,诚可谓洋洋大观。作者也都是些地方文化界的活跃人物。检阅诸文,发现旧作居多而新作有限,熟悉地方文化的读者或许有不以为然之叹,甚或有以为炒冷饭者亦未可知。不过,愚意以为,若另换一个角度,则此举之意义却未可小觑。

《文化安顺》2016年精选本首发式座谈会

微信是项新技术,问世至今不过三五年,广泛使用则不过二三年时间,但据说用户已高达八九亿以上。过去的“手机控”以游戏为主,所以多为年轻人,而今的“微信族”,却无论男女老幼,皆席卷而下。过去搞同学会,最热衷的是“搓麻”,现在“搓麻”之外,最热衷的是加朋友圈、发微信。就是漫步街头,拿着手机边走边看的人也随处可见。这正是微信的神通之处,不仅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皆可传输,最重要的是其即时传输功能。无论身处何地,你只要想让人了解你的行踪,或者分享你所目击的场景,瞬间就可传遍朋友圈。难怪说这是一个全媒体、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成了编辑、记者乃至主播,而且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最可叹者,是所谓“朋友圈”的转发功能,一传十,十传百,而千、而万……,信息的复制与传播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才是真正的“信息爆炸”,而且是狂轰滥炸,每天都有读不完的文字,看不尽的图片、视频——虽然也难免会有太多的干扰与重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以来所有传播媒介中,微信大约是使用最广泛、阅读量最高的新传媒。也可以说,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读书热退潮之后,由微信所掀动的这一轮新的阅读热,其覆盖面和广泛性都已远远超越了当年的纸质性阅读,而且很可能形成全民阅读之势。

杜应国先生(前排左一)、钱理群先生(前排中)与《文化安顺》编辑合影

置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再来看“文化安顺”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适可谓自领风骚了。从中亦可见出创建者的敏悟和勇于担当、不惮烦难之一面。虽然尚不清楚它的人气有多旺,点击率有多高,转发量又有多少,但能够从公众着眼,为宣传安顺抢占“频道”,斯人斯事,已迥异寻常。其心系安顺,热爱家乡的一片赤诚,于斯可见。惟其如此,这样的平台就更加需要好好维护,当中的不足也需要及时弥补。譬如,在选题方面,就需要再加强策划,注意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有计划地推出一些具有学术份量的重点文章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一些可读性较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干之文。微信公众平台既是一个宣传安顺,了解安顺历史和文化的窗口,自应注意如何适应大众阅读的口味,及其以手机为载体的特殊而又全新的阅读方式。再如,从现在已经结集的文章看,其涵盖面虽已不算太窄,但所涉仍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大文化传统,而最具安顺特色的民族文化却基本没有涉及,这是一大缺憾,也是明显的疏失,今后当应着力于此,加倍弥补。

此外,微信既是一种集音像、图文为一体的传播手段,就应当尽量利用、有效发挥其优势。此前刊发的不少文章,都配以图片,具有图文并茂之效,理应继续发扬。同时,还应注意,内容的丰富要与形式的多样化相谐,譬如,文章之外,是否可考虑刊发些图片专辑,绘画、摄影、书法作品等等,以图为主,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此亦不失为一种生动的编排方式,也是读图时代的要求。又如,可否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爱好者、志愿者,以“拍客”的名义,拍一些反映生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短小视频,用以定期或不定期播出,以增加平台内容的丰富性等等,都是值得尝试、值得探索的。

《文化安顺》2016年精选本首发式合影

安顺地处边陲,明以前多被称之为蛮夷之邦,化外之地,史籍记载少之又少。自明代大开发而后,随着云贵两省被稳定纳入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商旅往还渐夥,官吏来去愈众。其中自不乏政要名流,或吟咏,或属文,为安顺留下了极其难得的历史记录。此类文字既不多见,又散布于各种文集诗页中,搜求不易,读之者寡。若能扩大视野,有意选些代表性作品介绍给公众,亦不失为扩充阅读面,增强可读性之一法。其中,古人如徐霞客,自不待言,名震中外的大旅行家,其人其文,有“真大奇”(钱谦益语)之誉;此外还有嘉靖状元杨慎、“前七子”何景明、“后七子”吴国伦、贵州巡抚田雯、云南按察使许缵曾、著名诗人舒位、贵州提学使洪亮吉、云贵总督林则徐等等,都有不少描写安顺的诗文传世。近人如日本著名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地质学家丁文江、社会学家潘光旦、文博专家傅振伦等,都曾留下与安顺有关的日记、文章,皆属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其实不仅是这些外来人物,就是我们贵州以及安顺的本土人士,如著名的“天末诗人”谢三秀、“黔中诗帅”吴中藩、“西南大儒”郑珍、父子翰林陈法、乾隆解元余上泗、山水画家王恩诰、清末名士郭石农、何威凤师生等等,都有不少描写安顺的好作品值得推介给更多的读者。如此,既丰富了阅读面,又拓宽了题材和稿源,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当然,仅仅作品也还不够,最好能附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人物简介、写作背景、年代,以及简要注释等,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资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只是如此一来,牵扯甚大,仅靠一二人之力如何应付得了,没有一个高水准的编辑班子协助恐很难奏效。这就需要得到一些热心人的支持,群策群力,或可收日臻完善之功。倘如此,则读者幸矣!安顺幸矣!

值此“文化安顺”纸质版结集付梓之际,应编者之邀,特略陈管见,敷缀成篇。引玉之砖,聊复尔尔,尚乞明者教之。

2016年12月21日冬至岁杪草于蜗庐

· 作者简介

杜应国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和思想评论。著有《山崖上的守望》《故乡道上》等。参编或主编出版的有《贵州读本》《神秀黔中》《安顺人物》及其《续编》《苍茫岁月——来自知青群体的历史记忆》《赏石安顺》等文史、艺术类图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