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黔中百年口述史 安顺文琴世家 2020年第72期(总555期)

 文化安顺 2021-02-05

安顺文琴世家

口  述:陈齐昌(2016年6月26日)

采访整理:胡一平、陈文杰、张厚林、庄文全

我们家是文琴世家,世居安顺东街,我的祖父叫陈开甲,在东街老城开设“万源祥”商号,重视女子的文化教育,男无文盲,女多娴淑,昆仲和睦,子孝家和,仁厚待人,一度为安顺乡邻的楷模。开甲祖辞世后,我的父兄辈,承继祖父遗训,共同经营“万源祥”商号。

陈齐昌先生

我的父兄辈在经营“万源祥”商号的期间,尤爱文琴曲艺,特别是民国时,经常邀请一些爱好文琴曲艺的友人,来我们家的堂屋内弹唱,一方面欣赏曲艺,享受文化生活,一方面进行有情交流,切磋技艺。在长期的交流活动中,我的父兄辈收集、整理、抄写了数十本文琴剧本,经常提供给坐唱时候用。这些剧本我记得的有以下这些,一个是《珍珠塔》,这个《珍珠塔》唱词有十来本的样子;有《秦香莲》《杜十娘》《伯牙抚琴》《马前泼水》《搬窑》《琵琶记》等等。这些剧本都是用甲纸抄写的,十分珍贵。

解放前民国时期安顺的文琴,又叫扬琴,文琴这上名字是解放过后才定的。扬琴又称贵州弹词,解放以前是安顺的一种坐唱形式的曲艺,经常在有关人家的客厅、堂屋、殿堂等比较宽敞的雅室内坐唱,没有舞台演出,也不可能有舞台演出,就清唱,是当时民国时期安顺民间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化艺术欣赏,这是文琴的基本概念。

文琴常用的乐器有扬琴、有三弦、二胡、大胡、碰鸣、琵琶等,文琴常奏的曲调有清板、二板、三板、扬调、二黄、二流、苦禀等这些曲调,还有半边月、平板、欢扬调等小调作为辅助演奏。随着乐器的演奏,根据剧本的情节,都随着进行演唱。琴声悠扬、唱声高亢,十分动人。

陈齐昌夫妇

解放前,记不清是铜匠街还是北街专门有一家铺子做乐器。现在乐器全部金属弦,过去用的是丝弦,是黄色的丝线,浅黄浅黄的,是不是蚕丝我不清楚,百货店都有卖,我们家也卖过。丝弦分得有内弦、外弦,粗细不同。

当时除在我家坐唱外,还在一些商家,如帅伯昆家、杨少邦家等坐唱。安顺解放后,这些老乡绅还被邀请到文化馆或新华书店等单位会议室等坐唱,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我的父亲名陈朝清,号秉权,生于光绪17年,也就是公元1891年。早年父兄辈经营“万源祥”商号,我父亲于1938年创建“天生福”商号,当时他和安顺的文化人士和挚友如董印柏、姜寿安、刘治安、范紫高等关系甚密,经常在一起论古谈今,吟诗作对。我还记得董印柏老先生为我父亲的天生和商号写的一幅春联:“天下为公国家强盛;生民有福世界大同”。

1951年店员工会开出的介绍信

这些老先生都爱好文琴艺术,我父亲是弹三弦、拉二胡、唱老生,焦志万先生是打扬琴。经常在一起弹唱的还有朱景文、姚绍山等,可惜这些老先生都已作古,要在都是100多岁,我都已经85了。

我父亲除喜爱文琴之外,还喜欢打道琴。道琴是一根竹筒,长10公分左右,把中立竹节打通,擦洗干净,用生漆漆好,抛光,再用猪小肠洗净、摊平、凉干,作为琴筒皮用,就象胡琴的琴皮用蛇皮做一样。另配两块竹片,约一公尺长,上端略弯曲,扣上一个小铜铃,作为道琴的辅助乐器,打起来韵律和谐,十分动听。

文琴剧本也可用道琴唱词,比如唱《秦香莲》的时候,这个我亲自搞过,我家的堂兄、长兄都玩,大家闲倒在家的时候都拉胡琴、弹三弦。

以后随着文琴艺术的发展,原来的文琴坐唱的清唱表演形式,借助京剧的表演配乐,加入了锣、鼓、碰铃、铩等打击乐器,再经过排练,就发展成了舞台表演的文琴剧。

安顺解放后大约在1953年成立了劳群业余剧团,聘请了安顺爱好文琴的老艺人教唱文琴剧,我父亲也是被邀请的对象之一。我还记得1954年初安顺县文化馆在老大十字工商联门口办有专门的黑板报、专刊,记不清是哪一期曾刊登得有我父亲的一幅素描画像,配上文字介绍安顺的文琴历史。因为我在新华书店工作,黑板报、专刊在工商联门口,我们新华书店就在工商联的隔壁,可惜当时没有照像机、录相机拍摄下来,好留个纪念。

1960年初,贵州成立黔剧团,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有了很大的要求,贵州省文化艺术学校和贵州省戏曲学校也聘请了一些老艺人,其中有我父亲、以及朱锦文、范紫高等诸位老先生到学校授课,就是今天的贵大艺术学院里面,当年他们几位连户口、粮食关系都一并转起到了哪儿。

1961年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我父亲由于营养差、身体弱,就毅然决然的辞职回家,回来不久就过世了。先父的一生,抚文琴、咏唱乐、歌黔调、以娱亲,颇受乡邻的赞誉,1961年11月他老人家就与世长辞。1962年周年祭时,正是重阳过了两三天,我写了一首祭词,“重阳节后倾盆雨,苦雨悲风恸寒宇。古琴罢弹三百日,曲乐凄声一带凄。幸有遗谱传后世,再无慈颜奏曲衷。喜得黔韵即文册,慰吊千古在天灵。”

解放前在安顺的一次音乐会 蒋旭英 摄 安顺市政协宣教委  提供

1965年12月5日,我下班回到家,才晓得我的家中被街道上的一群人来搜查。他们来就是要破四旧。我母亲年高,我妻子胆小怕事,只得任由他们满家搜、破旧,我家所有家藏用品拉走了两板车,被他们搜走的如文琴手抄剧本就有50多本,这是最珍贵的。另外还有我父亲最喜爱的三弦、二胡、大胡、倒琴、尺子等本土乐器,其它的如花瓶、笔架、笔筒、茶壶、茶杯等精美瓷器,全部拉走了。一批线装的《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刻本的唐诗等等这些古籍若干本,等等,都被搜走了,至今不知所归,无从查找。

· 口述者简介

陈齐昌:男,汉族, 1932年4月生于安顺。1946年进入益生昌商号当学徒,师从帅灿章先生。1950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调到安顺地委组织部工作,1953年在安顺新华书店担任秘书部主任,1958年调到宁谷砖铸水泥厂工作,1962年选调到安顺拖拉机配件厂工作,1966年调到市革委工交办工作,1987年组建市中药饮片公司,1989年该公司成为贵州省第一家中药饮片出口公司,陈齐昌被评为“全省医药先进工作者”,1992年退休。

2020年9月


值班编辑:王辉伦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