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49:疫情逼出来的云分享

 劳月 2021-02-05

今天下午,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两个小时,终于勉勉强强把读书岛的第一次线上云分享做完了。这是读书岛今年的第3期活动,也是读书岛创办以后的第49期活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线下的阅读沙龙活动,迫不得已只好求助于网络。听说阿里的钉钉视频会议功能很强大,于是在三天前决定,通过钉钉群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分享。但毕竟我从未接触过钉钉,更没有视频会议或者直播的操作经验,加上开始前半小时电脑操作系统突然升级,搞得我很狼狈。重启视频会议3次才勉强做完了分享。好在此前两位嘉宾事先录了音,内容都在,加上我的感受,先写下这篇札记,算作对今天下午不成功的云分享的补救。明天我再整理纪要,以便书友们详细阅读。在此诚挚地说一声,对不起!

下午分享开始前,我在开场白里说了这场分享的意义。今天是2020年2月22日,下午2点钟开始分享,按照网络流行语的说法,是谈论爱情的最佳时间。这个时间,来谈论《小妇人》这本关于爱情、成长、人生的书,非常有意义。第二层意义是,在这个疫情凶猛、阴霾满天的日子里,来分享和讨论这本充满生命活力和阳光的好书,更是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疫情阻挡不了我们阅读的热情,好书会帮助我们找到抵抗病毒的精神力量,鼓起我们前行的风帆。



今天的两位分享嘉宾是读书岛的老朋友,浙江省电影家协会顾问张子帆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郑晓林。张子帆从《小妇人》的历史背景讲起。小说反映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和里程碑,它让美国进入了更加现代、更加开明、更加进步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小妇人》这样思想比较开明和进步的作品,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有它的必然性以及历史意义。他指出,作品所揭示和讨论的关于妇女社会地位、情感、婚姻以及个体成长等问题,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至今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就具有了穿越性和当下性。他认为,作品流露出作者的一个倾向,除了表现出家庭的和睦、善良和亲情外,还塑造了女性的自尊、自强、自立形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形象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她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属和心理平衡,在这个层面上讲,它可以说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

郑晓林着重分析了根据《小妇人》改编拍摄的5个版本电影的特点。小说《小妇人》大约每15年就要被好莱坞翻拍一次,每次都聚集了好莱坞最具有走红特质的未来之星。1933年版的《小妇人》,由凯瑟琳·赫本扮演女主角乔。1949年版的《小妇人》,有伊丽莎白·泰勒扮演的艾米。1994年版的《小妇人》受到很高评价,薇诺娜·瑞德饰演乔,克尔斯滕·邓斯特饰演幼年的艾米,当时尚未成名的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劳里。最新版的《小妇人》则有三个看点,一是电影用冷暖色调来分别描绘少女时代的温情和充满困境的现实,采取非线性、交叉剪辑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往日的美好和眼前的怅然若失。二是电影的画面具有油画一般的质感,再加上美轮美奂的服装设计,绝对养眼和享受。三是导演充分表达了小说原著里的女性主义思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勉强,不凑合。从这个角度说,作者在19世纪就极具超前的独立意识,在当今世界也颇有现实意义。


在张子帆和郑晓林分享之后,我也说了自己对小说和电影的感受。我认为,《小妇人》之所以畅销一百多年,多次翻拍成电影,主要因为它的真实性。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了这本书,真实反映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现实,所以才能引起强烈反响。真实是《小妇人》最大的价值,几代人都从小说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现实。但是,因为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书中人物不免理想化、概念化和扁平化,略有欠缺。尤其是下册,说教和概念的成分更多一些,明显逊于上册的生动自然。最新版的电影《小妇人》是少有的电影优于原著的作品,特别是影片的开放性结尾,更完整地展现了乔的性格,更符合作者的创作原意。

因为我对视频会议操作的生疏,今天的分享只好草草结束。但是失败的操作却激发了我对线上分享活动的热情。我在大年初一评论手机流媒体看《囧妈》时说了一句话,“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老子也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7年前的非典疫情,催生了淘宝。如今的新冠病毒疫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商机呢?”疫情危机逼迫我们把分享的舞台搬到了网上,搬到了云中,反倒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机会,另外一种可能。直播进行中,就有书友建议,即便今后疫情消散,读书岛回到了图书馆,也应该坚持视频直播,让更多的书友参与进来。我非常赞同书友的观点。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是读书岛今后的方向。技术生疏没关系,多练习就好了。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书友一起来读书岛,阅读,分享,发现新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