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娣:高考的感受

 劳月 2021-02-05


上周听了几位前辈分享《120个回望》,很有感触。因为我曾在杭大读过几年成教,那时候就在东二楼的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就读。每次回到浙大西溪校区,心中就无限感慨,永远的老杭大,永远的地理楼!可惜,现在被商业化了,变成了浙大建筑院。

下面说说我读书的简单经历,感恩高考也让我挤进了千军万马的队伍中。有了高考,才有像小草一样的我倔强地想变成参天大树。





在我记忆中,读书就是为了长大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因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且孩子很多,很小的时候,就把我过继给远房的亲戚。好在我周围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读书,都知道书读好了将来才有能力养活自己。

那时候的我,思想简单,除了学习就是读书,没有现在孩子的娇气,也不知道什么是理想,更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那时候,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家长不会责骂你,更没精力管你。老师也好脾气地常说:“努力再考”。搞不懂的地方,老师也常说不清子丑寅卯的各种关系,就让我们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同学们都默默刷题,默默背答案,每张书桌上堆的都是各种考试材料,厚得像堵墙。






特别是高考那一年,走路,上厕所,吃饭都是手不离书。集体住校的,基本都和衣而睡,方便睁眼就背。记得历史书背得头昏眼花,也没想过偷懒,继续嘟囔着背。高等数学在模拟考的时候居然不及格,我却一点也不着急,更没想过退缩。亡羊补牢也堵不上,只能赌这场考试。记得考试是硬着头皮进去的,居然发现猜到了很多题,也背到了很多知识点,出考场的时候心情特别轻松。结束了,什么都不用做了,只等半个月后出结果。

1996年第一次高考结束后,回家睡了一个星期,那睡得真是酣畅淋漓,把高考时的恐惧、疲劳和紧张一睡而光。那时候先对答案,接着再填写志愿。当时都是看着同学怎么填就跟着怎么写,没有自己的愿望,没有自己的理想,所有的事情都是随大流完成的,结果却落选了。但我心里却出奇地平静,没有唉声叹气。父母也没有责骂,因为他们本就没希望我能考出好成绩。接下来,我要求再读一年。

1997年,我复读了一年。依然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愿望。当时的志愿是由班主任帮我填写的。现在想起来真可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居然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稀里糊涂读了工业大学附属院校,学了工科。





当千禧年毕业时,我们已经不再享有包分配的好事了,都开始自谋出路。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到房产公司设计部做辅助设计师。有了一份工作,凭着自己能力挣到了第一份工资,我很开心。于是,工作更加兢兢业业,并在自立自律中不断提升自己,一直都是领导心目中勤恳又努力的好员工形象。几年后,又做了主创设计师。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明白了人生的意义,直到现在成为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

从小学到大学,到走向社会,都是自己摸索一路走来,凭着顽强的生命力一路走来。假如没有高考,我想也只能跟着父辈们一样,做点临时工。高考磨砺了我的人生态度,高考让我抓住了人生机遇。知道有希望就敢去冲,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挤进去。高考让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幸福,都是爸爸妈妈的宝。现在有文化的家长都会鼓励孩子“你就是最棒的”,而不像我那时候被骂“谁让你那么笨”?不过真心希望,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再有无助、疲惫和害怕,而要正视它。考试有压力都是正常的。不管成绩如何,高考都是人生的转折点。希望我的孩子都能随心顺意地撑过学业上的每道转折点。

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但决定命运的永远还是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