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万网友热评,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首饰:簪子竖着插?梳子当首饰?打耳洞还犯法?

 珠宝匠APP 2021-02-05

珠宝匠第266篇原创走心科普

最近最火爆的电视剧,一定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一开播便凭借着制作精良的服化道刷爆了J先生的微博和朋友圈。

各路大神都对剧中大唐盛世的各个细节做了解读。

作为珠宝人,我们关心的当然还是盛唐时候的人们都佩戴些什么啦,下面,J先生带你走进唐朝人美美的一天。

梳起一头长发,享尽三千繁华的簪

在《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便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电视剧中对于唐朝女子的面妆、眉形、发髻等装扮都是十分考究的。

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唐代女性更是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精神面貌,崇尚丰腴的体态、华美艳丽的装饰。不仅服饰多样,妆容浓艳,在发型上也是独树一帜,光是发型就有近百种。

风情万种的发髻,自然不能没有头饰来点缀。头饰是唐代女性首饰中类别最多的,有簪、钗、步摇、栉具、华胜、花钿等。

左为香铺老板闻染;右为王宗汜女儿王韫秀,头戴发簪

簪子又被称作“搔头”,据说是汉武帝到李夫人处,忽觉头痒,取了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故此得名。这个叫法给诗人带来了便利,至少写簪子就多了一种韵脚的可能,如长恨歌里言道:“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唐代鎏金云雀纹银簪

簪是从新石器时期的笄发展而来,最早就是一根长针,主要用于固定头发和装饰之用。

古代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绾髻插簪,以示成年。“及笄”,就是指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隐含意思就是,可以出嫁了。而与之相对的,男子二十岁才行冠礼,已示成年。

春秋玉笄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

簪的特点就是单股,不管有无簪头,簪头复杂与否,反正一根棍子的叫簪就对了。发簪有木簪、玉簪、金簪、银簪、玳瑁簪、琉璃簪等不同材质。

唐代的白玉簪

除了材质的多样,唐朝人也非常重视发簪顶端的花样,簪头的形状纹饰种类繁多,将动物纹、植物纹、神话故事、吉祥纹样等各种形象雕刻在发簪之上,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唐代 上:鸳鸯海棠纹玉簪头 下:玉镂雕丹凤鎏金簪头

唐朝后期,风气日渐奢靡,簪头花饰愈做愈大,几乎与钗股等长,其他发饰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华丽。

唐·银簪

摇曳生姿,象征身份地位的钗

单股为簪,双股为钗。早期的发钗还比较简单,多为“U”字型,在钗首仅是雕刻一些简单的花样。

白玉钗

到了盛唐时期,钗的形制变得更为华丽,出现了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的各种金银花钗,图案有凤形、摩羯形、花鸟形、缠枝花卉形等,有的还嵌有宝石和花形饰片。

唐代银鎏金钗

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就是较大的花钗。它们往往是一式二件,花纹相同,方向相反,以多枚左右对称地横插、斜插或倒戴在发髻两旁。

银鎏金镶玉花树钗首

为了适应高髻,晚唐还出现了长达30-40cm的长钗。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就长达37厘米,钗头有镂空的双凤及卷草纹。

唐·双凤纹鎏金银钗

花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也成为了象征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命妇之服,一品花钗九树,二品花钗八树,三品花钗七树,四品花钗六树,五品花钗五树。

展现女性婀娜之美的歩摇

歩摇是贵族特有的发饰,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随人行走时而摇动,为女子增添了妖娆婀娜之美。

歩摇这种饰品自先秦时期就以礼制饰物的身份出现,经过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唐代最为流行。在《全唐诗》中,共有十七首诗直接出现了“歩摇”之名。

佩戴歩摇的唐代贵妇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歩摇有两种,一种为歩摇花,另一种是歩摇冠。材质多以黄金为主,状若树枝,上面悬着片片金叶或是鸟雀等装饰物。

西晋牛头鹿角金步摇

到了唐代时,歩摇与钗合二为一,即歩摇钗。唐代的歩摇样式繁多,多用金玉制成鸟形,在钗头上常常缀以鸟雀、凤凰花朵等,下端则垂有珠子、流苏等饰物,使得歩摇摆幅更大,异常的柔美。

金镶玉歩摇 合肥西郊南塘墓出土

到了宋朝,由于点翠等技艺的发展,歩摇的制作更加精美。明清以后,歩摇的称谓已不多见。但它仍是妇女最常见的发饰之一。

金镶玉歩摇

以梳为饰 叹为观止的头发艺术

和上面提到的簪、钗、歩摇等能够束起头发的发饰不同,梳栉是唐朝女性用于装饰发型的发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头饰之一。

唐·鎏金透雕卷花蛾纹银梳

梳子,也称栉,本是一种常见的梳理头发的工具,但唐代妇女却喜欢在发髻上插上几把小小的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

唐·鎏金双鸟花卉纹银梳

这应与唐代女性发型有关,唐代女性喜欢高大蓬松的义髻,这种发型可以承插小梳子、簪钗等多种装饰品。

唐·仕女俑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歌女许鹤子出场时,便在高高的发髻后面,露出精致的梳背,用于装饰。

唐代栉具是由梳齿与梳背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梳齿可以通过榫卯连接的办法,安装若干个不同纹饰的梳背,以达到不重样装饰的效果。

唐代玉梳背两件,直边一侧皆有榫头状子口,可装梳齿

在唐代,玉器、水晶、玛瑙和金银器一样,只有一品以上高官、贵族和皇室才有权使用,中下级官吏及其亲属只能用滑石和骨质器物。如果违背法令,要受到“杖一百”的处罚。

唐·花卉纹玉梳背

因此能用玉梳背的,都是唐代上层社会的贵妇人,我们见到的出土器与传世器都是质地很纯净的新疆和阗玉,几乎没有见到其它地方杂玉。

除了用玉制作玉梳背,也有用金、银制作而成的,并在上面雕刻上各种纹样的图案。

金背玉梳

起初,唐代女性仅是在髻前单插一梳。

张萱《捣练图》中,头戴小梳子的唐代女子

天宝年间,风气奢靡,流行高髻,便有在两鬓上部或者髻后增插几把的。

莫高窟盛唐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女供养人像

盛唐服饰艺术在线 | 出自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到晚唐五代,妇女盛装时,更有将两把梳子一上一下相对而插,甚至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梳背的装饰亦日趋富丽。

莫高窟晚唐第138窟女供养人及艺术再现

到了宋朝,由于发型发生了变化,流行长尺许的大插梳。而至元明,插梳实例在考古资料中尚可见到,等到明晚期后,这种插梳装饰,差不多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了。

唐代莲花纹金梳

唐朝节日必备的饰品—华胜

华胜,也称花胜,指的是古代妇女的花型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玉髻上或者缀于额前。

在《唐 颜师古注》中说:“华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为华胜”。虽然华胜这种首饰是秦汉时期妇女常用的首饰,但是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妇女的头上却很少佩戴华胜。凡出现头戴华胜的女性形象,必定是西王母。

清代嵌宝华胜

《山海经 西山经》中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蓬发戴胜。这说明,佩戴华胜是西王母的“特权”,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佩戴。

西王母图

华胜除了是身份的象征,同时它也与春节和人日这两个节日有关。每到这两个节日时,妇女们会在头上装饰华胜,祈求幸福安康。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中写的:“人日间春日,常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有一金钗。”说的便是节日时妇女佩戴华胜的情形。

唐代华胜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除了诗歌,在唐代出土的一些画像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妇女佩戴华胜的形象。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一幅接引菩萨绢画中的妇女,头上便有装饰菱形的华胜。

在乌兹别克斯坦7-8世纪的建壁画上的唐装女子头部两侧的发髻上也同样装饰着华胜,说明唐代女子头戴华胜的形象给当时的异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宝钿生花—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它并非用颜料画出,而是用金箔、纸、鱼鳃骨、茶油花饼等材料,剪成花样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

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如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不过除了贴在脸上,还有一种“花钿”是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插进或粘在高耸的髻上。

金钿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花钿委地无人收”,说的就是杨玉环头发上的“花钿”掉在了地上,而不是额头上的花钿脱落。

唐金乡县主墓曾出土过四件金质的花钿,其中一件做工异常精细,花瓣为双层,由金丝编成,焊接在薄薄的金箔上,“金钿”的外缘还饰有一圈小金珠。

花钿与簪钗不同,簪钗是用来固定头发的,更加具有实用性,而花钿则是直接插入到绾好的发髻当中,起到装饰作品。

早期的花钿样式有两种,一种是如同发簪一般,花钿上带有长长的短柄,使用的时候直接插入到发髻上即可;另一种则是制作成薄片状,在花朵的中间开有一个小孔,用簪子或者发针穿过去固定在发髻上。

金花钿 镇江市畜牧场东晋隆安二年墓出土

到了唐朝,出现了一种将花钿与簪钗相结合的发饰,使用的时候直接将簪钗插入到发髻上,花钿留在发髻外。

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钿头钗

唐朝的妇女非常喜欢在头上插饰花钿,除了用金、银、玉制作的花钿之外,还有一种是在金钿上装饰鸟的羽毛的,被称为“翠钿”。

点翠海棠花纹头花 故宫博物馆馆藏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中的贵妇,头上佩戴的便是翠钿。

除了翠钿之外,在金钿上镶嵌翡翠、玛瑙、绿松石等各种珍贵宝石,便可称作为“宝钿”。这种发饰在唐朝的贵族之间非常流行,奢侈风气盛行。

为了整治这种现象,唐肃宗曾将宝钿列入禁用之物,禁止人们佩戴。但是成效不大,到了明代末年,仍有不少的妇女佩戴这种饰品。

金筐宝钿

雍容华贵的极致之美—头冠

在剧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是少年天才李必,原型为唐代的四朝元老李泌,曾官至宰相。

他一生崇尚道教,所以一出场,李必便以身穿道服,手拿拂尘,头戴莲冠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一形象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在之前我们看到的很多古装剧中,道士的形象一般是插横簪或者是头戴冠巾,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道士李必头上发冠的簪子却是纵向插着的。难道这是插错了?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说明你对唐朝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剧中李必所佩戴的正是上清芙蓉冠,而这种纵向插着的簪子叫做子午簪,是只有道教中等级高的道士才能够佩戴的。

在唐朝,道教文化盛行,形成了完善的服饰制度。修道者的服饰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级别的道士衣服、鞋靴、装扮都有不同的规格。很多道教带发修行的道人都是戴有发冠的。

这些发冠也有横直之分,直为子午簪,横为卯酉簪。至少到元代之前,道士的道冠还是以子午簪式为主——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从后往前插的方式。到了明清之后,才开始有卯酉朝向插法—从左往右插的方式。所以,唐朝时期,只有身份地位较高的道士才会头戴莲花冠和子午簪。

在电视剧中即将出场的唐代美女杨玉环的道士造型,也同李必一样,佩戴的是象征地位的莲花冠子午簪。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冠饰代表其身份,俗世中只有贵族女子才能戴冠,不过在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只是没有杨玉环戴的那么高级罢了,这也是女道士被称为女冠的原因。

目前出土的唐代妇女冠饰较为罕见,大多已无法复原。

2010年,中德两国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历时一年半,成功“复原”了第一套1200多年前的唐代公主头冠,让我们能穿过时光的罅隙,一窥当年的雍容奢华。

唐代公主李倕之墓出土的头冠

这套头饰重量约为800克,高42厘米,拥有380多个小部件,头冠所用的材料有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玻璃、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等,很多金饰件下还有翡翠鸟鲜艳的蓝色羽毛,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装饰材料,色彩绚烂,极尽奢华。头冠的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女李倕,在唐玄宗开元24年病逝,时年只有25岁。

2014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又成功修复了一件唐代贵妇“裴氏冠饰”,按“汉承秦制”、“宋承唐制”的说法,它代表的是后世冠饰的“祖形”。到宋朝时候,女子冠饰就十分流行了。

裴氏冠饰复原图

(相关阅读:宋朝的爆款头饰,居然是用鱼骨头做的,苏轼还曾为它写诗!

印度的舶来品—华美的璎珞

璎珞是一种佩戴在颈间、胸前、头部等位置的环状饰物,在《妙法莲华经》中曾经记载到: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七宝合成“七宝璎珞”,可见璎珞是由世间最为珍贵的珠宝所制作而成。

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璎珞

清代白玉嵌宝项圈

最初璎珞是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并不是中国的流行配饰。

到了唐代,璎珞随着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了中国,被爱美的女性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颈饰。

璎珞分为项圈式和披挂式两种:项圈式璎珞以项圈为主体,其坠饰多搭配长命锁、如意、护身符等吉祥物,又叫璎珞圈。披挂式的璎珞,形制较长,款式更为多样,设计的也更为精美繁复。

披挂式璎珞

不流行的饰品—耳饰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虽然人们的头饰、服装、妆容都很奢华,但是你会发现,无论是主演还是群演,都没有佩戴耳环。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剧组给忘记了?

其实不然,因为在唐代,耳环并不是女性的主要装饰品。唐朝以“孝”治国,皇帝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遵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用法律的形式对于子民的行为进行约束,禁止子民打耳洞,所以,耳饰在唐朝并不流行。

虽然,唐朝的汉族不带耳饰,但是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普遍有带耳环的习惯,在出土的唐代耳饰的墓葬中,大多数是以少数民族的墓葬为主。

唐嵌宝金耳饰

唐朝是一个广受博取、海纳百川的朝代。随着唐代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唐朝经商和进行精神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异域的服饰习俗,耳饰自然也在其中。

唐代 章怀太子墓 不戴耳环的女子

但是在佩戴耳饰这个问题上还是以汉俗为主,出土的耳饰实物尽管有一些,但是对于唐朝泱泱近三百年的历史而言是非常有限的。

唐代金耳环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鱼肠和龙波就是剧中为数不多佩戴耳饰的人。

手臂上的万种风情—臂钏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唐代首饰多以装饰头发和颈部为主,实际上,用于装饰手部的臂钏在唐朝也非常流行。

唐代白玉雕花手镯

臂钏,是古代人佩戴在手臂上的饰物。臂钏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

臂环的样式很多,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材质,形制上也有环形闭合式和开豁口两大类。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玉璧环

还有一种叫做“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

隋唐至宋朝时期,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经非常普遍。在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都清晰的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臂钏在宫廷仕女和歌舞伎间非常流行,在唐朝也有不少的平民百姓喜爱佩戴。

阎立本 《步辇图》

J先生说:

剧中李必说:“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不会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大唐盛世空前,富贵气象凝结在小小饰物中,既有文化的厚重,又有吉祥的寓意,这些精美饰品,蕴含着人们对美的赞美、追求和崇敬,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