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来啦
冬至,福州人俗称“冬节”
你们家开始搓“C”了吗
???
@林小朋友
据说边搓边唱
这样的“C”更加元气满满
@噗噗
福州人在冬至必吃的“拨隆细”
冬至一定要会的歌谣
搓米时聚搓搓,节节年年高
大人添福寿,伲仔岁增多
搓米时齐搓搓,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
今年福州本土音乐人赖董芳老师
也为大家带来了冬至新作
搓米时
福州“米时”是福州著名的小吃,
福州话称之为“C”(糍)。
“米时”(福州方言:拔隆细)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
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一合,瓶插红色菊花。搓“米时”也称“搓圆”,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时来运转”。
△搓米时图 图@:陈友荣
福州人对冬至重视由来已久
宋梁克家《三山志·土俗》:“冬至,序拜。州人重此节。节前,邻里族戚更相馈送,上冢祭享。至节日,则序拜如献岁之仪。”当时还祭墓,后来没有了。
明万历《福州府志·舆地志》:“冬至,粉米为圆,祀先。又粘门楹间,取其圆以达阳气。民间不相贺。”
清代又不盛行了,乾隆《福州府志·风俗》:“州人不相贺,舂米为圆餔之。”可见冬至风俗也是从繁而简的。
冬至要知道的故事
米时又称“孝子丸”?
在福州,冬至和拗九节一样,也是“孝顺节”。民间传说,曾有一名男子上山砍柴,受伤后被母猩猩所救,被逼成亲,后来还生了个儿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儿子哭闹着要母亲,因为母亲喜欢吃糯米粉,便在冬至这天,把煮熟的米时(方言读音为“细”)粘在门板上。母亲寻着香味而来,母子团聚。
这个“孝子寻兽母”的故事曾经流传甚广,旧时冬节,福州人还把“剩下的米时粘在大门的门柱上,离地面六七尺高的地方。除了本宅,商店、货栈的门外以及临街的窗户上也都要粘,这是福州的特别的习俗,所以,米时又称“孝子丸”。这种特俗解放后已消失。
都说冬至大如年
除了吃米时
在这一天,老福州有必做的几件事
01掼火笼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冬至前后,穷人还要‘掼火笼’取暖。”“火笼”是一种取暖用的工具,一般用陶土制成一个罐子,里面盛了草木灰,灰下埋进烧着的木炭。为了防止太烫,大家还会用竹条编个篮子套在外面。走街串巷,甚至睡觉,人们都会抱着‘火笼’。解放后,人们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来,“火笼”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02祭祖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福州乡村一直有“冬至分米时入祠堂”的习俗,“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多举行敬老酒宴。乡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称“宗祠”;衍派一支的,称“支祠”。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冬至就上寿为五十岁,入支祠,让晚辈敬重。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岁,入宗祠,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
03酿酒
南后街冬至酿酒习俗展示
来源:网友@百合烘焙爱笑爱生活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福建旅游》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听民俗专家讲福州冬至习俗
福州新闻网12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福州冬至又有哪些独特的习俗?“老福州非常重视冬至,把过冬至称为''''''''做冬’''...
攀讲福州节俗---冬节
攀讲福州节俗---冬节。它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民间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自古备受重视,...
老福州图说冬至旧俗 节前理发做“米时”粿
老福州图说冬至旧俗 节前理发做“米时”粿_大闽网_腾讯网 老福州图说冬至旧俗 节前理发做"米时"粿 22日就...
搓(米时)齐搓搓的冬节,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搓(米时)齐搓搓的冬节,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冬至在福州是个团圆的节日。被称为冬节。今年的冬节。浓浓的福州味。敬请喜爱福州文化的朋...
海丰县志·第五篇民情
玄天上帝又称玄武,俗称北帝,是海丰民间影响较大、信众较多的神。其它自然物神有海城华光庙、梅陇莲花庙、公平琼花庙等祀火神华光大帝(诞九月二十八),梅陇东澳风神庙祀风伯(诞八月十八),海丰雷...
冬至吃什么好?各地冬至吃什么?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
潮语歌谣|年年冬节边
潮语歌谣|年年冬节边。潮语歌谣:《年年冬节边》年年冬节边,家家户户在舂米;舂米做乜事?舂米来挲圆。一粒搭粟簟,一粒搭门边。搭了好...
丧葬大全
它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死者尸体腐烂而加以掩埋的活动,也不只是活着的人对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礼节习俗,儒家通过丧葬仪式宣扬并实行“慎终追远”的孝道,统治者通过丧葬制度强调并维系社会等级,达到调控...
火笼果
火笼果。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