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城记》No.1: 苏州VS成都

 UP成都向上 2021-02-05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会议强调成渝地区要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相关链接:向上智库 | 深度解读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新在哪里?  
接下来的几个月,大家都看到了,成都和重庆市两个中心城市紧密合作,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都也将借此历史机遇,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借势赋能推动成都加快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而向上认为,在此过程中,成都不仅要与重庆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向全国重要城市或经济强市借鉴学习也是一门必修课。向上联合智库成员隆重推出 —— 2020城市系列观察《双城记》, 将目光聚焦19个副省级城市、万亿级以上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 ,并选择重点城市进行对比,力图通过对照这些城市,总结成都的发展经验,发现成都的短板,借鉴优秀城市的发展奥义,为成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从开始构思双城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苏州。按理说,苏州与成都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比如两城行政地位不同,苏州是地级市,成都是副省级城市。苏州在江苏省内仅仅是普通地级市,而成都是省会城市。两者所享有的政策资源以及要素资源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其实选择苏州,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够了,那就是苏州曾经长期雄霸全国城市GDP排位赛前列。在2019年的城市GDP排位中,苏州仅次于重庆,位列全国第六,而第七位则是成都。这是成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对手。

所以双城记开篇,笔者选择了苏州作为对照城市。

要说苏州出圈儿,在中国历史上出道算是非常早的,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深型选手,但笔者毕竟不是来谈论历史的,所以我们就说苏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究竟是如何成长成为全国最强的地级市的呢?
我们来探寻一下苏州发展的秘诀。

第一、苏州工业非常强,工业总产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的工业总产值长期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不仅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也超过了绝大多数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上海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44万亿元,深圳为3.58万亿元,苏州为3.36万亿元。

苏州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高达9130亿元,而成都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5244亿元,苏州二产是成都的1.74倍。苏州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3.36万亿元,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而成都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有1.17万亿元,仅有苏州的三分之一强。

不仅如此苏州有26家民营制造业企业入围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而成都仅有3家,列表如下:


第二、苏州的进出口贸易非常强,进出口贸易额长期雄霸全国前列。

从上表可以看出苏州的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全国第四,而成都的进出口贸易额尽管近几年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仍然仅有苏州的四分之一强。

第三、苏州的规划起点相对较高。

苏州于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借鉴新加坡的先进规划理念建设苏州工业园,由此推开了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大门。曾经有一个流传已久很经典的故事,说苏州工业园规划之初,新方要求将苏州工业园整个规划区全部垫高95cm再进行建设,苏方对此疑惑不解,新方解释是为了后续城市建设排水之便。

△ 图据: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应该说苏州工业园的确是中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一次卓有成效的城市建设典范的试验,并对两国后续的特大以及超大城市规划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年初,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再次以优异成绩蝉联考核第一名,实现了四连冠!

△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

既然苏州这么强,是不是本身也意味着苏州无法被超越呢?当然不是,我们通过下图来看一下,成都追赶苏州的历史进程。

△ 成都与苏州历年来GDP以及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都从2008年仅有苏州GDP规模的55.73%追到了2019年的88.44%,12年的时间比重追了33%,显然成都这些年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接下来,成都GDP还要多久才能追上苏州呢?以笔者之前的预计大概需要2至3年,但今年的疫情突然打乱了这一节奏。事实上到今年第一季度,成都GDP已经成功超过了苏州的GDP。

相关链接: 你们猜,2020年成都GDP能超越苏州吗?

接下来大家无非关心的是在全年来说是否可以持续呢?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分析一下苏州的天花板了。

第一、苏州的规划层级不高,城市能级相对较单一。

苏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既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副省级城市,更不是计划单列市。尽管苏州市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很早就上收至国务院审批,且早在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版中也定性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但核心仍然是突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既没有交通枢纽定位,也没有对外开放中心定位,自然也没有商贸、物流、金融中心等定位。因此城市能级相对较单一,这就决定了城市在进行进一步升级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天花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苏州的发展。

甚至苏州人民一直心心念念的机场也只能和无锡共用机场,并且目前也无任何实质性证据显示苏州会继续修机场,坐拥19000+亿GDP的城市,却没有一个自己的机场,放眼全球可能也是特例,这也使得苏州的城市能级天花板显得异常突出。

△ 苏州出发到无锡硕放机场相对较近,图据:上海发布


热播剧《都挺好》,第一集就是老大苏明哲回到家乡苏州,苏明玉到机场接机。那么这家苏州人是在哪个机场碰头的呢?UP君八卦了一下,就是无锡的硕放机场。

△ 来源:《都挺好》截图


第二、苏州的第二个天花板则是 “ 百强县 ” 。

可能很多人会疑问,百强县怎么可能是苏州的天花板呢?明明就是各大城市都希望自己的下辖区县越强越好。

百强县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确可以给所在城市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产出,以及很强的要素聚集。但很多朋友可能忘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自国家中心城市出炉以来,各大城市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对人才的争夺,对产业的争夺,对项目的争抢,尤其是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各省甚至直接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背后来争抢这些有限的优质资源。以郑州为例,河南省的战略从最初的不遗余力做大省会战略到现在的全力打造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郑州的路径已经极其清晰。

河南以一省之力站在郑州的背后,支持郑州拿下了富士康项目,拿下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拿下了全国首个航空港综合试验区。而昆山仅仅依靠一个县级市的经济体量、人口和产业辐射范围,能获得这样的政策平台吗?

因此苏州晋升全国最强地级市,雄踞全国城市GDP排行第六位,皆是因为苏州下辖县级市极强,拥有充分的发展自主权。但正所谓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由于苏州下放了部分权限给县级市,造成县级市自主权过大,不愿意撤市设区,造成苏州市区规模不大,第三产业发展严重受限。产业基础过度依赖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难度颇大。

也因为县级市自主权限过大,又无法支撑苏州市区体量和规模,因此在地铁建设、客流强度、新兴产业升级方面存在众多掣肘。所以导致苏州以远远超出绝大多数副省级城市甚至直辖市的体量,在地铁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却颇为吃亏。

△ 图据:苏州圆桌

第三,那就是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贸易依存度较高。
国际贸易中的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地区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其数值等于该地区进出口额与其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通俗的话来说,这个比值越大,就是当进出口贸易额出现较大跌幅的时候,就会拖累其地区的经济增长。


苏州的外贸依存度已经高达113%,也就是说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今年疫情爆发以来,苏州第一季度经济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仔细剖析来看,一季度更大程度是由于苏州停工停产导致国外订单无法满足,但国外订单需求仍在;而二三四季度才是更大的考验,此时由于国外疫情蔓延爆发,可能存在订单纷纷取消的情况,可能导致苏州二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形势更为严峻。


反观成都,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有34%,显示出其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较小,属于内需拉动型经济。

从另一个数据也可以显示这一点,即在境外疫情开始严重爆发蔓延的3、4月份,国际航班纷纷削减航班量至历史低谷,因此北上广的机场客流出现巨幅下跌,而成都下跌幅度不及北上广,反而凭借内需稳定增长,连续两月冲上了大陆地区的第一名,这也显示出成都较强的经济韧性。


第一、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做大工业,尤其是制造业。

可以说制造业成就了苏州,即便苏州面临较大的产业转型压力,制造业依然不放松,更有甚者如上海、深圳等第三产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其工业总产值都长期雄踞全国前三。与此相比,成都的工业增加值排名仅位于第十名左右。因此东部新区的设立,可谓恰逢其时。相关链接:关于东部新区,你最想知道的10个问题

△ 东部新区

将成都市高新区、东部新区、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在产业链招商方面注重产业生态招商,梳理出各大制造大拿的供应商清单,奉行 “ 大鱼小鱼一把抓,一个不放过 ” 的原则。力求在西部再造一个升级版的完整产业集群。

之前成都市的招商侧重于招制造工厂,忽视零部件招商,侧重于招足够吸引眼球的投资体量巨大的制造项目,有时候忽视了销售主体的注册落地(一汽捷达开了一个好头);侧重于单个项目的招商,一定程度忽视了产业项目的延展。比如整车制造项目来了,我可不可以把车载音乐软件、车载娱乐系统、汽车电影等合作企业一并招过来呢?当然笔者不是专业招商人士,仅仅是提供一个思路,以供参考。

第二、成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依然不够。

依据上面的外贸依存度表格,笔者刚才说了,反映的是外贸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成都仅有33%,外贸受国外疫情影响程度较苏州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成都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程度较小,在产业层次、规模和集群方面还没有深入融入国际分工,没有成为国际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力仍缺乏。因此我们需要更大力度招大引强,并且不遗余力扶持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生态,这样才能在新的向西开放的大格局中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本集成都苏州的双城记就到这里了,那各位看官,对于下一个城市,你们希望对照哪一个呢?

THINK TANK

向上智库

特约撰稿人:路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