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中国社会虽然有阶级划分,但阶级压迫相对宽松,因为中国文化从远古以来就一直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这种理念贯穿下的社会政治治理理念便自然更具人性关怀,天生就有限制王权和君权的爱民情怀。加之中国的农业文明发达,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相对宽松与和谐,不需要把被统治、被管理者彻底沦为无任何权利的奴隶。后面也会论述到,中国是过早结束了纯粹贵族统治的国家。

      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的剥削虽然与域外其他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剥削的程度却多有不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古代先人的人性有多么好,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只是说明我们的文明进步较快,并且相对成熟与完善,这也使我们的祖先在通过文明思想抑制人性之恶的能力方面相对领先而已。但这种抑制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类的文明从来都是相对且渐进式进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进步(绝对的、终极进步意味着历史的终结),这是人类从无知向有知的渐进过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哲学的渐进性。从这个角度看,哲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再换个角度,世界上不同民族所发展的不同文明形态的差别就是处于不同文明层次——哲学——的差别。
      从文明的生命力——延续周期——来看,当今世界公认的古往今来一直在延续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一支,所以,中华文明得以一以贯之的现象背后的本质便耐人寻味,这背后的规律对人类文明走向也一定具有强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比较而言,其他文明不得延续,一定是因为多有先天不足,才在后天不得与实际相合而被淘汰。反之,中华文明长存于世之现状,定与我们的文明在建立之初的先天周全性直接相关。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中华文明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延续,恰恰是在不断的兼收并蓄中丰富了自己,才让自己当初周全的本质内核得以延续,这是文明基因圆满与周全的强大造就的一种不断自我更新与自我升华的稳定性,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中华文明的持续之所以得到亘古不变地维持,当然是源于其文明根基的扎实。根基的扎实与相对周全决定了这个文明能够在后来的发展中,敏锐地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在历史进程中表现为数次外来文明入侵后的华夏文明的主动的自我反思、学习和借鉴后的重新崛起,中华文明就是历经无数次历史磨难,才反复锻造就这金刚不坏之躯。 

      我认为,中华文明长存,而其他古文明没落,其本质差别仍在其统治阶级所掌握的支撑其统治地位的文明对人本身的尊重度上。完全无视被统治阶级人权的统治,只舒服了统治阶级本身,这是人性被彻底扭曲的表现,在本质上是属于不尊重人本身的(含统治阶级),是完全变态的,当然也是不可救药的,其消亡也自然就是时间问题了,不管他的文明有多么辉煌。而中华文明从始即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所以,统治阶级的人性从来不是彻底的扭曲,即便偶有个别领导者因得意忘形而变得彻底扭曲,也会迅速被其他更具人性者的领导者替代,这样的历史轮回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中国历史从来不缺少暴君,但每在暴君时代过后,总又有一开明盛世的轮回。只是在明清时期开始,我们的文明史却在新的轮回中逐渐缺少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变得更加保守化(其中在经济上长期独步全球造成的长期贸易顺差的不可持续性——不能进行制度创新——也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就拿人们印象最深的秦的残暴来说,除了历史的客观性之外,更多是人们的主观误读成分过多在做怪。从历史的角度看,秦的统治只不过是“乱世用重典”的一个历史必然,是中华大地在那一历史时段重归大一统的必须。秦的改革——车同轨、书同文等——对后世的大一统更打下了深厚的制度根基。尤其是秦的军功爵制度改革,更是严重动摇了且改变了传统的
贵族政治治理模式,使平民在国家治理结构中有了上升通道,为后来的科举制的产生打下伏笔。而科举制是中国特色的最典型代表之一,对维持社会相对稳定的意义巨大,在今天依然是最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西方现在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所谓先进的现代民主制度,只不过是在近现代才学会我们早已经延用两千多年的通过考试选贤任能的方法。
      我认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下,中国的历代统治阶级从来不好意思赤裸裸地剥削,中国的下层百姓也容忍不了赤裸裸的剥削,尽管他们常常不得不忍受赤裸裸的剥削,但他们总能通过一定形式的反抗,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是日本的全面侵略反而助力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是先天不足的,是想妥协求生存的,这导致他们不能成功领导中国人摆脱日本军国主义的赤裸裸的剥削。于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外来先进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底层百姓重拾自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过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又一个轮回。
      只是这个轮回的完成与世界文明进程的结合后,又获得了带领整个世界文明大融合的可能性和进步性,因为现代商业文明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市场需要政治治理进行相应的一体化配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二战后,世界主权国家的数量增多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得到合理解释,那只不过是在全球这个大一统的经济体内,在实现彻底大融合前的类似于承包制的划小核算单位,等各个分公司的账目健全以后,都变成了可以独立核算的权责清晰的子公司后,全球国家间就可以在一体化制度规范化的大市场内大搞类似兼并重组的全球范围的国家与民族的大融合。我觉得这才是未来全球化的真正归宿,不合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