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三十九)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说哲学普及化将发生在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彻底合流之前,是我的一家之言,至于具体怎么合流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哲学营养择其要地取自于一切哲学思想流派,各派别间你死我活的对立并未影响到我对哲学的整体认知。

我深切地同情一切纯唯物主义者和纯唯心主义者,因为他们是极端、分裂的存在。

天下哲学本一家,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与思想是分裂的。哲学界可以有派别对立,但哲学化的人必定圣人般包容一切的。

分裂的哲学之间只能互斗不止,当然是无法普及的,而我自觉在自己心中统一了哲学,所以才敢妄言哲学普及化问题。哲学普及化是个理想性问题,不是现实性的。

宗教都有普及化的理想与追求,可惜数千年一直不能实现,因为它是唯心的,是极端的,是分裂的,注定再怎么卖力也无法实现之,所以宗教文化注定在未来的哲学普及化进程中日渐式微。

中国当下的宗教氛围深厚,继续演绎着盛世修庙的轮回,这说明中国政治回归和延续了传统的文化自信。以唯物信仰为主流的中国社会允许宗教自由发展,是政治自信的表现。

但我在唯心与唯物信仰的和谐共处中看到的是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展露得还够不明显。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能迅速实现全民富裕,我相信宗教信仰便不会再那么风靡,因为我看到许多所谓信仰宗教的人并不足够虔诚,他们其实更信仰于金钱。

我觉得,把钱当信仰的人应该是现实的、功利的,所以他们一定是更接近于唯物的。

人类哲学最初之所以是以唯心为主的,与物质贫乏的无奈直接相关,这里应该有太多无所适从之后临时报佛脚的成分,而统治阶级是乐见群众有唯心信仰的,因为有盲目的唯心思想会让群众在盲从中分散太多对不如意的人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革命行为的提前暴发。大革命都是暴发在被欺压得忍无可忍之后。

随着技术越进步,人类的唯物信仰越得到明确发展,直到资本主义的近代,由马克思将其发展到顶点。唯物主义发展到顶点之后,并未完全压制住唯心信仰,为什么?因为人类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还未消失。

只要剥削阶级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唯心信仰便永远有市场,因为剥削与被剥削都需要通过被麻醉来让自己过得更心安理得些,因为剥削者的意识和潜意识里都是扭曲的。至于被剥削阶级,就更自欺欺人了,因为他们的心底里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结果却不得不苟且地活,这是思想力不足的奴性表现,更需要用宗教来自我解脱。

所以,这样的两个对立阶级都是自甘堕落的,任凭哲学家们怎么雄辩的理论都无济于事的,所以我前面才说,只要时机不到,哲学便不可能实现普及化。这其中道理就像不能叫醒装睡的人是一样的。更何况还没有哪个哲学家能够现实地整合人类哲学呢?!

连哲学家这个最智慧的群体都是整体扭曲与纠结的存在,所以,人类整体文明从来只是相对的高——其实人类并没有自己平常想像的那样文明。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自然会明白,越是以文明标杆自居的人越有不文明的嫌疑,因为之前就说过,没有人有资格当道德法官。

既然人类整体不真文明,那真正文明的人就是严格自律于文明渐进发展的人与组织,说白了,就是夹起尾巴,低调做人。不争既是大争的圣人准则就是这个道理。

从国家和政党层面,在低调和务实方面做得最好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闷声发财,这是典型的扮猪吃虎。高调的西方世界拿这样的中国根本不可能有好的应对之策,因为他们的立场与出发点都是逆文明的,只能被动等待文明进步的惩罚与淘汰。

凡真懂历史的人都会赞同我的观点,凡不赞同我观点的人,我也能充分地理解他们的立场,因为他们都不真懂历史,他们是狭隘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只会看现象,不会抽象理解稍微深入一点儿的本质。

这样极左的人太多,现代社会的民主与自由风气让他们言之凿凿地卖弄他们的肤浅,因为肤浅不全是他们自己的错,因为人类整体文明水平决定了他们必须肤浅。

所以,惯于妥协的文明国家的法律都赋予了他们相应的言论自由权,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蹩出病来,这样社会才能在他们本质上的妥协中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

可怜的是,这些人竟然真以为这个世界上真有言论自由,殊不知,言论自由只是理论上存在,当我们一张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自由了,因为我们的思想并未哲学化,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说什么都是不周全的。从真正文明的角度,我们肤浅的语言组织能力都不支撑我们的言论自由。

一群不周全的人必然不经意地干了许多不经意的蠢事。正是这些不经意的蠢事构成了人类整体性的苟且与不真文明,任何一场野蛮到极致的战争都是这些苟且与不真文明实在蹩不住的结果。

这才是人类文明的真正面目,这样的尴尬只有哲学普及化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谨慎的自我批评意识之后才能得到有效克服。所以,如果你真的足够智慧,万请压抑好自己的心性,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类的文明局限才是上策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