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137)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说哲学化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可以从孔子这样的教育宗师也教不出超越自己的学生中得到明证,这说明哲学化只能悟得,实难说得。

个人认为,因为哲学的最高处是道,而道是高度抽象并难以具体表述的,至少当下人类用以交流的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暂时仍十分有限——人类至今仍无一人能系统、清晰地表述哲学的整体,就是因为道的至大无外性决定的,而哲学是道的局部。

个人认为,道在“天地不仁”中展示着自己的先天平衡与冰冷的和谐,而由道派生出来的人却一直在无限丰富的感性与有限理性之间迷失,这决定了认知水平有限的人对无限深远的“道”简单表述的不能。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我对上述道理的认知却是借助西方哲学完成的,所以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互补性。这种强烈表现为,只有借助中华文明道文化的无限宽广,西方哲学才能借以发现自己的哲学边界与局限——哲学有尽而道无穷。反之,中华文明只有借助西方哲学的精致才能具体而微地阐述清楚漫无边际的道。

总之,只有让哲学顺利回归道的母体,人类才能不再有主观困惑,然后才能集中精力于科学,共同研究道给我们造成的客观性迷惑——人类能否与道一样永生一旦人类能够集体认识到永生是人类的客观性迷惑,上帝自然就彻底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

如此可见,对先在于哲学的道有如此多认识上的不足,作为道的后生晚辈的哲学当然有太多未知领域等待补充发现,这个任务只能靠每个真正爱好哲学的人通过不断批判旧哲学才能实现——始终有人填补哲学空白,才能确保哲学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让哲学无限接近于道。从科学作为人类无限接近于道的手段与哲学是知行合一的人生本身的角度对比,科学只能从属于哲学

哲学已然有这么多局限性等待弥补,可那些所谓的哲学家们却依然对此混然不觉,你说这又尴尬了谁呢?!这只能说明他们太过自负了,于是作为这门学科扛旗者的西方人只能骄傲地宣布“哲学已死”。一个文明如果自负到了这种程度,只能说明他们引领文明发展的使命已经完成,必须交由其他文明接续完成发展哲学与文明的使命了。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进步日益成熟,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快速变革时代,西方世界受阶级立场局限,已不可能通过自我革命主动克服哲学界一贯因循守旧的错误思维模式,于是本末倒置地通过迷信科学而彻底否定哲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是文明的整体迅猛发展对僵化的哲学(子系统)的倒逼态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西方文明已经从文化层面开始自我毁灭了

前面已经说了,哲学若想快速传播,哲学爱好者越不能迷信老师和先贤,因为只有启发式教学才能教出更多能超越老师的学生。西方教育本来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可是他们受狭隘的哲学观不得突破局限,只能让自己一直深陷迷信科学而造成的精神分裂之中,只能沉浸在独占世界物质文明鳌头的变态快感中不能自拔,这是他们的文明过于注重物质性的必然结果。

因对上帝的深信不疑,西方人表面上显得非常注重精神人生,但他们自己发展的现代科技却明确地告诉他们,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面对这样一个冰冷的事实,西方人的感性与潜意识都接受不了,因为他们完全是靠上帝的帮助才摆脱了野蛮的,所以他们只能任由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继续保持这种自相矛盾的冲突,就像毒瘾一样难以戒除。而且随着现代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他们的潜在思想对立越严重,整体文明性格就越分裂,其严重程度就像现代新型毒品的毒瘾“形成快、更难戒”的特点是一个道理

同理,让一群分裂的人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话语权,全世界人当然也只能跟着他们一起越发分裂与焦虑。当今中国在经济极速发展之下的许多社会问题不得有效解决,其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就与许多人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直接相关,这是不能正确认知西方哲学先天局限所必然导致的没有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

比较而言,西方哲学明显过于缺少人情味儿。所谓的人情味儿,就是在理性指导下的人的感性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不足导致了西方文明的和谐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无法形成单一民族国家,所以他们只能在贪婪无度的欲望和噬血的快感中拓展自己的所谓文明。

西方文明虽然扭曲,但只有靠他们发展的现代科技才能在客观上推动和形成了全球文明的一体化走向,当然也为哲学普及创造了足够的物质文明基础和精神文明基础。如今,方向与手段齐备,但西方世界在文明大融合关键的临门一脚时却无能为力了,因为新文明的包融性与他们的先天分裂是水火不容的,所以只能将文明转型主导权旁移。

结合当今世界局势,在文明转型中上位的只能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文明,而且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挤压了西方世界的国际话语权。这意味着,中华文明正在用自己的文明比较优势主导改造气数已尽的西方文明,就像他们当初主动改造中华文明一样,这是历史的必然。好在我们足够文明,不会像他们当初那样的野蛮。

如果大家认同哲学能改善人生,认同哲学常识化、普及化的可能,请把这样的想法尽可能多地传达给周围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