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中有性——道之于哲学的整体性解析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关于道的层次,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进行了笼统的区分,提出了大道至简的命题,可惜大道与小道的具体区别如何,不但在《道德经》中没有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内至今仍语焉不详。

不能正确区分大道与小道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成功解释了道的全息性,但不透彻的表现,其中原因,相对于西方哲学,一是缺乏系统明确的本体论支撑,二是没有逻辑学的系统保障,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只能更多用朴素辩证法从宏观的整体视角论述道本德末和道上器下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却无法再展开条分缕析的精细论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只能悟得,不可说得和授得。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如此明确的不足,但相对于西方哲学的坐井观天,我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为坐天观井,而坐井观天的西方哲学直到马克思时代,才通过颠倒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出可媲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因而中西方哲学与文明才得以进入深度融合时代,所以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产生的,但这并不是两个文明融合的终点。

从思想的常识化视角,道的这个全息性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哲学整体性,也可以说成是整体一致性,既表现于人的知行合一性人生当中,又隐含于语言、文字、音乐、美术等艺术交流媒介的内在逻辑当中,要想真正把握清楚,只有依靠反复抽象的形上把握与思考。

人类的所有思想都是这样形上着产生的,是谓抽象,而一切抽象的基础都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所以非神化的人之初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当然也是人类思想的起点,因而必然是哲学的起点,所以可以这样说,道的全息性当中包含世间万象的所有本质,或者可以直接说成是世间所有本质的总和,只是这个总和不是通过量化的积累实现的,而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极致运用而实现的,是悟的结果,因为凡本质者,只有借助形上手段透过现象才能被抽象发现。

通观透过世间万象所发现的本质,又可发现,不同本质间又因某种关联自成一系,在哲学中名之为普遍联系观点,在常识化哲学转向中,我将其归因于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总之,世间万象的本质之间有不同层次的性质区分,是谓性中有性,所以对终极之性的探求不能,成为旧哲学众说纷纭的根本原因所在。

明白了性质在广泛联系中有着相对清晰的层次关系后,再用哲学的常识化转向理论中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观之,则不难发现,道的概念之所以产生,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中预见性的极点,是谓终极之性。

现在看,终极之性既是所有本质特性的总和,又是对所有本质特性的再抽象基础上的终极抽象。关于终极抽象,人类各主要分支文明在自己的文明进步史当中都已完成,比如道,比如梵,比如理念,比如逻辑。

纵观人类各分支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在洞见终极之性后,在政治体系中终极排除了神的绝对干扰,所以参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终将消失理论,显然只有中国传统政治所代表的文明类型最容易率先消灭政治,因为这个文明体系的人性相对最充分,而其他未摆脱神对政治控制的文明则相对保守落后得多,这其中当然包括自诩自由民主的西方文明,希望这种文明与文化发展视角能够终极调和当下国际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纷争。

希望任何人针对性比较我这种思想合理性当中的可行性,然后对我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予以适当的定性,因为哲学的常识化转向需要这种思想权威性的迅速建构,没有权威,就没有哲学常识化转向的任何可能,所以哲学常识化转向有人类集体摆脱旧理论体系画地为牢的尴尬的能力,当然也有赋予人类集体终极思想自由的能力。

如果看了我的文章后,读者们仍不能常识化传播上述理念,肯定说明我的写作水平无法尽释我的常识化理念,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这更多说明是读者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不足,更是他们自己用哲学认识自己水平太低,因为用哲学正确认识自己以正确认识整个文明为前提,这真的很难,但又不能由别人替代完成,所以即便暂时没因我而真懂哲学常识化的全部真谛,能引起相应的自学哲学兴趣,于我亦是最大的肯定,因为我的整个写作经历都不过是自学哲学心得而已——虽非专业,但一直务求绝对超专业水平,因为终极哲学就是要终极瓦解哲学的专业性,这是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总得有人去试着完成——从人类终极成熟的角度,每个人都需要自主完成如我一样的终极自圆其说过程,哪怕我的终极自圆其说是假的,也不耽误其他人的类似文明进步需求。不做,就是消极于文明的主动积极进步,而那正是保守力量所期待的。

既然类似的哲学写作是每个人自主实现终极成熟的必须,那么哲学写作与其他写作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与文学创作不同,哲学写作的形上性决定了,哲学思考逻辑的单一指向只能越挖越深,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水平的限制,所以注定越挖越难,当然也就越无望,因而注定了未实现终极常识化的哲学根本引不起思辨能力不足的人的兴趣,但真正沉浸其中的人又都能明白,只有终极掌握了逻辑单一指向的终极之真,人才有终极自由。

反观文学创作,虽尽求故事情节发散的奇幻,并极尽满足读者猎奇心理之能事,却于人的终极自由没有任何实质帮助,所以文学经典虽有启迪民智之功,但能力终归有限,欲求现实与未来人生的更多自由,只有转投哲学方面的专门思考,目的,变哲学的专业性为人生的知行合一性,所以这种知行合一性的具体落实,就是哲学的具体常识化过程。

中国传统政治之所以能够终极摆脱神的束缚,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尽强调知行合一之能事,所以神之于中国传统政治,在君权神授之后的实际运行中就再看不到神的影子了,这就是文化的成熟对政治的制约,因此我在《哲学的常识化转向》中称之为文化对政治的绑架。

政治作为人类集体不成熟的向上集成,当然需要向成熟的文化妥协,文明文明进步史就是阶级剥削的弱化史,其中隐含的就是这种妥协的渐进进步性。反观其他非中华文明,之所以相对不成熟于对神的高度依赖,原因只在于神的绝对存在必然绝对干扰和降低人的现实生活的知行合一程度,这当然也是唯心主义相对唯物主义为保守的根本原因所在。

现在看,只有中国政治向文化的妥协一直保持在人类文明前列,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便完全以哲学为指导,这就是向先进文化妥协得足够彻底之义,而且社会主义政治追求的是以政治消灭政治,所以只有中华文化土壤中才能催生终极哲学的诞生,希望《哲学的常识化转向》能够促进终极哲学的尽早显现与上位。

横向比较之下,道、梵、逻辑、理念这些概念及相应理论体系都有文化与文明的终极抽象之义,只是如何统合这些概念成一个理论体系,可谓终极哲学,实是人类主观文明一体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在经济一体化之后必然进入文明发展议程,这亦是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决定的必然。

逻辑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是主观抽象存在,不是客观存在,所以唯物主义想全然否定唯心主义,从这一点看,是为不智,所以我在《哲学的常识化转向》中通过再抽象思考,发现了主观逻辑与客观自然规律对人类文明有着一致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借助人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让我在自圆其说的理念中推定,是物质在分子和原子层面的电离与化合现象的交替作用才在无机的自然中催生了有机生物,有机生物又在进化过程中催生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长期进化中又催生了自我意识的诞生,于是人类文明始得出现。

说到自圆其说,我又不得不显摆自己的睿智,因为人类的所有悲哀都集中体现在于终极自圆其说不能上,而所有旧哲学与思想体系都明明在追求自圆其说,但实际都处在终极自圆其说不能的悲哀中,因为每个思想体系都想极尽周全地代表全人类,可惜事实的立场对立告诉我们,只要不能终极调和人类的立场纷争,所以大家都实际活在终极自圆其说不能的画地为牢中。

对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许多人看了我的思想言论,明明否定和批驳不了,囿于立场的顽固,他们还要强行无厘头地反驳与批判,这种批判与反驳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针对性的自说自话,所以才尽显画地为牢的不暇自哀。

不懂世界万象本质的性中有性,不懂道的全息性即哲学的整体性,人只能在哲学的专业性中保持历史性对立,怎一个可怜了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