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客观见之于主观到主观见之于主观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我认为,抽象人生的本质是主观的,具体人生的本质是客观的,但客观的具体人生又必须受主观抽象人生的指导,所以任何具体人生又实际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面对这种基于整体一致性的递进式解读,如果能不明显排斥地接受,而且愿意把它当成可常识化普及的共识,那么您的思维模式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升级了,因为旧哲学从来没讲明白这个道理,甚至会在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建设中选择性排斥类似的逻辑推理。
   旧哲学,就是由这种主观思想不成熟导致的不自觉的自相矛盾的结果,于是在没搞清人的存在在主、客观二元对立中具有同生共死的对立统一性,也即无主观即无客观,无客观即无主观,的情况下,就只能继续盲目感性地陷于种种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的悖论当中不能自拔。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一是旧哲学在不真懂本体论和未建立终极本体论的情况下,只能依据假设的命题开展南辕北辙的理论探索;二是缺乏终极本体论指导的旧哲学,在无法厘清时间到底是客观实在还是主观虚在的情况下,只能因为无法帮思想者跨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局限,所以在不能自觉把所有哲学命题都正确对位于人的物种生命可能的永恒存在之后,最终只能基于感性当中的潜在理性选择非理性地进行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的专业性判断,最终顾此失彼于盲目的自以为是,就是历史的必然。
    在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思考中,通过定义时间为空间的位移的过程性,我把时间的性质定位于客观见之于主观之后的主观臆断,也即主观见之于主观,所以我会因此而把哲学命题自动放在动态发展于永恒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在不排斥静态分析的动静结合中,分别把握哲学命题的现实性和理想性,直到最后建立起基于整体一致性的动态终极可知论认知,从而彻底排挤掉以静态思维绝对排斥终极动态思维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任何生存空间。
    如此则不难常识化发现,说唯心主义会绝对排斥终极动态思维,就是由不能终极正确定义时间的理论错误在知行合一地错误指导现实人生时所必然引发的思维错乱现象,因为时间概念在本质上是主观虚在,但在终极哲学未正确建构之前,不成熟的人的潜意识会误以时间为客观实在时,那么所以思考哲学问题的结果自然会因为错误的因果一致性而整体呈现自以为是的南辕北辙现象,所以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对立的不可调和,其实不过是基于共同的不自觉,陷于根本错误的唯心静态分析和陷于相对错误的非终极性唯物动态分析之间基于共同的自以为是所产生的绝对对立。
    因此不难常识化发现,导致旧哲学终极自圆其说不能的根本原因,不过是两个层级不同的专业性自以为是与专业性的以偏概全不得不知行合一地合流于以哲学为名的专业领域而已——正因为双方都共同受制于彼此狭隘的本体论认知缺陷,从而必然导致双方对人类整体认知当中先在的统一性视而不见,所以导致相关的思想者,不论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结果都只能顾此失彼于非终极的狭隘动态思维,这也是我在前面特别强调时间概念的正确认知在建构终极哲学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的真正原因。
    当然不难同时发现,擅长动态辩证分析的中国传统哲学同样因为不擅长像西方哲学一样进行深入抽象的静态精准逻辑分析,所以也只能在玄之又玄的准终极自圆其说中与终极自圆其说失之交臂,包括今天的整体逻辑认知依然无法调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在思维辩证方面的一致性,也是如此。
    自此,希望大家能够真正领会哲学思辨的本质,只在于动静结合之后的终极动态认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结合”前后过程上的整体一致性,而不是结合后单纯的终极动态认知。
    这其中的道理,就像正确认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只有在分别认清思维与存在的本质的基础上,再认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整个先分后合的动态过程性,然后才能最终形成真正基于整体一致性的终极正确认知。
    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人因有了自我意识而同步产生的哲学意义上的主客观双重存在,也即在人之初已然的客观存在基础上,基于先天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观方面的二元认知属性进行历史性的后知后觉认知,直到成本支付到位的终极认知。
    这种认知的本质,是在先分后合的过程性当中终极把握二元认知的对立统一性,也即之前所述:在本体论意义上,通过阴阳对比关系终极归纳出合二为一的道认知,然后借助西方哲学再一分为二地终极确立中介性道本体认知中内涵终极主客观双重本体。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中华文明内终极归纳出一言以蔽之于一切的准终极本体和相应的本体论之后,基于西方的逻辑认知进一步终极演绎可终极自圆其说的双重终极本体和终极本体论。
    只是这里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我所谓的双重本体论定义自然规律与作为主观本体存在的逻辑具有异名同出性是正确的,但这样定义自然规律为客观存在本体显然不规范,就像马克思的本体论只片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但不明确何物质为本体一样,即便论述得再高明,再有突破性,最终仍不失盲人摸象一样非终极性认知的朦胧感,因为物质和自然规律一样,从概念的属种关系角度,显然不具备担当本体概念的资格,所以大家可以进一步发现,关于客观存在本体命题,与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当中的终极物理自由命题直接相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哲学常识化转向之后由科学哲学主导的广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但无论那个具体对象是什么,都不可能是旧哲学错位认知下的一元实体存在,仍必须是虚实相间的二元对立统一存在,其中一定包含帮人类实现终极物理自由的全部奥秘。
    因为哲学理论创新有独特的反思结构,或许这些内容就是本书和作者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终点,但相对于与作者有不特定的思想交流关系的读者而言,在没实现个体层面的终极自圆其说之前,仍需要通过通篇阅读来捕捉最难形成的专属于读者自己的整体一致性哲学认知,所以在本书混乱的终点问题上,如果通过此时的隔空交流,能因此对哲学所谓的普遍联系观点有所领悟,我想对您迅速顿悟于彻悟哲学是什么应该有很大的帮助,祝您好运)。
(本文节选自未出版的《哲学常识化转向思想提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