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常识化转向的终极性内因(连载之二)

 用哲学改变生活 2021-02-05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之所以敢自诩终极,就是因为经过系统分析和论证,我发现,建构终极本体论,既是建构终极认识论的逻辑前提,又是建构终极方法论的前提,只有建构起终极本体论,人类的认识论才算完满,而这种完满又最终必须落实在终极方法论的常识化建构上,这样一来,作为终极哲学终点的终极方法论的形成,也就有了一以贯之的具体路径。
如此看来,相对于方法论与方法体系联系相对于认识论更直接的角度,显然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抽象难度显然更高,而本体论距离知行合一的方法体系更远,所以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抽象难度显然相对又比认识论更高。
正因为在形而上学的难度上有以上区分,所以分析哲学问题就有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这一点,在常识化视角下显而易见,但旧哲学却未见明确,所以曾经的视角层次不清的结果之一,就是必然无法大道至简地表述各种专业理论,进而必然导致种种不自觉的专业壁垒的事实形成。
面对如此常识化解析的平常人只能因为难以理解专业概念而被排斥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原因所在,其实很容易进一步常识化理解,面对这些专业概念带给人类文明的进步,世人之所以不能终极自圆其说于哲学与人生同步的终极成熟,就是因为在人类的整个概念体系当中有太多冗余概念,只有通过终极一致性认知终极拨冗,人类的集体认知才能在可常识化复制终极自圆其说能力中走向终极整体成熟。
通过概念与命题之间的终极一致性关系的明确,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将对人类的整个概念体系进行终极拨冗之后的终极正本清源,也就是通过与终极逻辑认知相关的终极方法论的建构,让人的认知语境终极消除歧义的困扰。
就本体论视角而言,人之为人后,人,生而先天分裂于可无限增长的洞察力,这既是人脱离动物的本能生命局限的关键标志,又是任何人正确认识人本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遗憾的是,任何旧哲学都不能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一致性角度认识人本身,因为所有的旧哲学都未意识到,所有认识论层面的差异性都建立在本体论层面的一致性(认知)基础上,所以本体认知的歧义必然导致认识论层面的广泛歧义产生,所以相对于中国道家思想和源自古印度的佛学思想,所有笃信西方哲学的人都未意识到,哲学与人一样,具有西方哲学从未发现的以因果一致性为基础的知行合一性。
基于常识化视角之下的系统比对,我发现,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统一的道本体认知,任何以哲学为名的思想的形而上学水平都相对中国道家思想低很多,因为与旧哲学相关的任何狭义哲学语境都没有统一的本体和必要的本体论支撑,从而只能以不能自圆其说的认识论对作为主客观一致性存在的人的主客观一致性认知进行看不清方向的理性肢解。
正因为在这种看不清方向的理性肢解当中有太多难以自圆其说的不自觉之处,所以面对本质上源自本体论层面的自圆其说不能,世人只能在客观上表现出基于肤浅的认识论而做出的强行自欺欺人的低层次自圆其说,相应的,不成熟的专业哲学也只能各自为战地营造出众多冗余概念,然后在片面迎合世俗的低层次自圆其说需求中获得自己并不完美的存在感,只有坐等哲学常识化转向终极、整体、一致性拯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