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精致骗术带来的反思---送给每个汽车金融人

 新用户1376zvtQ 2021-02-05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群里突然收到一则消息,来源于某知名商用车一位市场总监朋友。告知群友们一则针对商用车的最新骗局。目前已有不少名金融企业中招。商用车,特别是重卡单台价值较高。如果采用了批量诈骗,那么金额就是可观的。给金融金钩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场骗局,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讨论一下如何去避免中招。

一、骗局描述

1、一群骗子自己或委托别人批量注册汽车销售公司和物流公司。最主要的注册地为广西。

2、与重卡主机厂一级代理商展开合作,成为其合法的二级代理商。

3、在农村寻找用于实施诈骗的承租人,用2000-20000元不等的代价获取客户信息,说服其参与其中。当然,其中也极有可能这些找来的客户本身就是受害者。

4、向经销商缴纳定金,获取合格证复印件。

5、向融资租赁公司填报金融订单。                                                                    

6、融资租赁公司审批通过后,骗子通过手中的合格证复印件与自己销售公司开具的机动车销售发票完成购置税的缴纳和保险的购买,达到融资租赁公司的放款条件。甚至为了达到先放款后抵押的业务条件,同意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阶段性担保。

7、在融资租赁公司放款后,不向经销商提取车辆,逃之夭夭。

二、骗局带来的危害

1、重卡车型具有单车价值高的特点,且骗子公司一般采用批量购置的方式进行融资,诈骗金额普遍偏高。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较大金额的损失。

2、参与其中的经销商,面临着未收到全款的车辆已经提前完成部分车务手续的麻烦,这种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3、甚至作为承租人的农民兄弟们,本身也是受害者。

三、骗局如何得逞

     不得不提的是,如今的骗子,骗术确实高明。某些骗子甚至是明晰汽车金融业务流程、特点的行内人士。甚至更可怕的是,他们比我们从业人员懂的更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带引号的术业有专攻吧。

这也使我想起了10多年前车市上的车虫们,各种车型、配置、价格倒背如流。各个放款机构的流程、特点了然于胸。更可怕的是他们比我们正规的从业者更为勤奋。所以说,如今骗局的屡屡出现并非偶然,实属必然。

这场骗局之所以惊人,在于骗局之前的所有流程均为合法。或者说完全符合目前的市场操作要求与相关标准。在合规合理的范畴内,我们行业内一直引以为傲的金融科技手段似乎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或者说我们只掌握了皮毛,或者说我们过分依赖了工具。

    从法律程序看:成立车辆销售公司是获取了合法的汽车销售权,也就意味着可以开具机动车销售发票,这是骗局的核心。成立了物流公司时获取了车辆的经营合法权,车辆可以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证。而物流公司也是目前重卡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从开展骗局的区域看:主要是两广和湖北,注册的公司几乎清一色是广西,为什么呢?相比其他区域而言,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同时又是物流运输大省以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对于公司的设立一定采取的事支持的策略。同时,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经济又相对落后,对于作为承租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事后的执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更多复杂的局面。                                                          

从业务流程看:如果您仔细看了上面对于骗局的描述,您一定会发现,在骗局实施的过程中,流程是完全合理的。有公司,有客户,交了定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交的是定金而不是订金。一字之差,法律关系就完全不同了。定金是不可退的,这对于经销商而言,是有很大的利益保障的),只要合格证扫描件,买了购置税和保险,一切完全合乎流程的要求。在放款前,该付出的成本全付出了,该走的流程都走完了。

从心理战术看:看完整个骗局的描述,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群极为高明的懂得利用心理学实施诈骗的高手。流程一切合规合法,就容易换取融资租赁公司的信任,采用交定金的模式获取了经销商的信任。你说法,说流程,我严格遵守。我主动配合。整个过程我比你们还小心谨慎。总的来说就是一点,业务这点事,我来干,你们都请放心。

从营销学角度看:虽然我无法获取相对应的信息,但我可以脑补情景。下面这段言论纯属臆测,如果骗子们是有预谋的,就完全可以把局做得更好,把细节做得更逼真。也会更配合各方工作的开展。会认真的准备话术,会认真的准备场景,会将拍马屁和守原则的平衡点掌握到极致。也就是他对你发动的是一场立体的战役。他准备好了,而我们呢?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骗子们完全明白业务的玩法,当然也就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和漏洞。不能不说,这场骗局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醒。

四、骗局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和反思

     这场骗术很高明,也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只要是骗术,就会有漏洞。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仍然可以把骗子们拒之门外。

仔细分析这场骗局,我们不难看出,骗子们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其实抓住的点就是一个“先放款、后抵押”的漏洞。并且通过层层的设计,获得了合作经销商和融资租赁公司的信任。最终骗取了融资款。

我们常常将科技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帮我们改变和颠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也不该忘记,互联网程序的规则设定还是由人来完成的。在汽车金融的江湖之中,互联网、金融科技只是一件很高级的武器,但也绝对不代表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所以这段时间对于张口闭口大谈行业创新的人极为反感。不是反对行业创新。而是金融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偏保守的行业,一个传统的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但不应该颠覆我们的底线。

可以负责任的讲,十几年来,在汽车金融服务行业,整体的业务水平我没有看到什么大规模的提升。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在自欺欺人。用科技手段的遮羞布掩盖我们的无知和我们的懒惰。

我们现在缺乏的恰恰是对于行业的敬畏。仔细想想我们所处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们的规则不完善?我们的制度不完善?是吗?我想不全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业务本身的洞悉能力、掌握能力;缺乏的是一套深入每个人心中的业务流程每个动作的详解;缺乏的是对于关键指标、关键信息的漠视和无知;缺乏的是在快中的本该有的稳健和认真。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这里只是说的如果。那么事情的结局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如果我们对于每个区域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市场环境加以分析;

如果我们了解每个区域的运输特点,运营需求;

如果我们了解为什么会雨后春笋般突然出现很多新注册公司;

如果我们认真地对这些公司、对所谓的承租人进行访谈,进行资质审核;

如果我们能把先抵押后放款的业务流程认真的贯彻,保证资金流向的安全;

当然,这里说的都只是如果。没一个骗局或者风险的发生都会有其原因,但这些风险和骗术都只怕认真二字。在每个教训当中,我们每个从业者都该自省。都该审视一下我们是否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敬畏;该从教训中获取经验,不要总是仰望星空,也要认真的低下头来,审视我们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漏洞并加以补强。而不是让这些教训随风而散,消失在茫茫天际之中。

所以我呼吁所有的从业者,都能去掉身上的浮夸,认认真真的敬畏我们从何的行业。在时代快速发展的洪流中适当的放慢脚步,来打好我们的基础。金融的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高瞻远瞩,更为主要的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坐好破每一个环节。短时间内,有可能我们会失去一些客户,但是从长远讲,我们一定会是笑到最后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同行,也用他来警醒我自己。也呼吁我们行业中的每个人,如果您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说法,请让它疯狂的传播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这个我们热爱的行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