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俱乐部报道】数字化转型要趟过哪些坑?智能制造不要跑偏

 中科融汇集团 2021-02-05

机器人替代人工是智能制造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吗?是,也不是。

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 朱铎先

  近几年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热,而每个国家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在德国是称为“工业4.0”,美国则是“工业互联网”,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为“制造2025”。说法不一样,但目标都指向制造业的升级,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实,不仅是在制造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全球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掌握IT领先技术的微软、IBM、戴尔、惠普、联想,他们在这场转型中,扮演着技术推动者的角色。

  制造业是数字化转型中最为迫切的一个行业。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世界上的几个大国不约而同提出制造业升级,就是因为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正在重构,而制造业的强弱也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大力发展制造业之后,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但离制造业的强国还很远。

  智能制造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在大家都峁足了劲向制造业升级发力的时候,如何回归初心、不要跑偏?曾经的数字化过程中趟过哪些坑?科技企业在扮演技术推动者的角色同时,如何引导并辅助制造企业选择正确的升级路径?

  近日,一场“创新双态IT、探路智能制造”的论坛举行,这次论坛由联想发起,邀请了业界的专家与来自制造业的CIO、CTO一起探讨智能制造。

  毫无疑问,CIO和CTO在企业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乎所有企业都认识到技术对于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预防另外一个误区:一股脑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清楚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朱铎先讲到一个他自己亲历的故事:他在去德国参观交流的时候发现,德国的工业4.0战略里面,第一个就是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在德国人看来,通过工业4.0战略向全球推广这种模式非常重要。KUKA的机器人、西门子的PDM等最好的工业装备都来自于德国,把这些装备推向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在制造业有着迫切转型需求的国家是很大的市场机会。这是站在德国的角度而言的工业4.0战略,德国人称这是他们的Big Marketing,是非常大的营销策略。

  但朱铎先提醒中国制造企业:站在中国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个坑,千万不要被带到沟里去。“用机器换人,换了几年之后你会发现,车间里头都是大量的国外装备,反而中国人没有工作机会了。”作为智能制造专家,朱铎先这几年遇到很多企业把智能制造理解为自动化、机器替代人,使企业透支了大量的财力,但收益并不大。

  我们看到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前几年随着云计算热起来,很多企业就认为上云是大势所趋,不上云就落后了,然后也一股脑地就把自己的IT系统迁移到云上去,不考虑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结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影响到业务的稳定发展。

  中国的“制造2025”中有这样一句话:“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入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朱铎先认为在这句话中,智能制造是方向,不是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是手段;提质增效是根本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么做,是否能够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跟风。

  因此,朱铎先提醒制造企业,一定要记得“三不”原则:

  1、不要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如果工艺不完善,没有进行优化就开始搞自动化,那么等于是在向相反的方向上使力。

  2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流程没有梳理,混乱而粗放,搞信息化也没有用。一定要先对管理进行优化、提升,再配合以信息化手段。

  3、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智能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朱铎先认为在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所有人都要提高对“自主可控”重要性的认识。大量的设备数据、企业数据如果放到国外的平台上,等于是数据在“裸奔”,不要说央企、国企、大型企业,即便是中小企业的数据,只要拥有这些数据就能分析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果对你的经济分析清楚了,单点攻击就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自主可控是数字化转型中所有企业都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经过上面这一大段分析,你会发现制造业升级的本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理念。盲目跟风容易发生在对新技术的过度追求上。智能制造的结果是要降本、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上马一堆机器人和新设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