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赞《闪光少女》

 上官茂华 2021-02-05

点赞《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剧照

    上周四晚打开电视看电影:《闪光少女》!可惜已到片尾了。但那充满中国元素的大气磅礴的《权御天下》的激昂旋律还是把我深深震撼?同时也使自己因错过了全片而生遗憾之感。为此,今天特地打开电脑找《闪光少女》,付上6块钱给“爱奇艺”后看了全片。

点赞《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剧照

该片以某艺校民乐系与西洋乐的两大阵营互怼为背景,通过讲述民乐系学扬琴的女生陈惊,学古筝的小霾,学中阮的贝贝,学琵琶的塔塔,学二胡的樱仔和学唐鼓的油渣组建二次元民乐小乐队,不仅消除了西洋乐学生对民乐的偏见,还和朋友们一起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的故事,给人少有的惊叹性发现:原来民乐是如此的美!

好片!好得让俺禁不住要为之点赞。

点赞《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剧照

一是主题鲜明,较好地表达了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蕴藏和民乐今天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发掘、传承、发扬我们优秀音乐文化的迫切。影片只用了《广陵散》、《百鸟朝凤》、《逐日》三首中国名曲和一曲由中国元素构成的名曲《权御天下》,便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乐章直指灵魂的震撼力。

并且,影片有意安排斗琴章节,让《广陵散》对阵《德彪西第一号阿拉伯风华丽曲》,让《百鸟朝凤》点缀和对阵《野蜂飞舞》,通过这样的安排,用实事说话,讲清了中华乐章乐器不但不比西方差,还稍胜一筹。

影片没有回避西洋乐统治中国乐坛这一现实情况,也阐述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上层(校领导)崇洋媚外的结果,而不是民乐自身低人一头。比如,校方给予西洋乐排练、课室、演出等各个方面的优越条件,而民乐的二次元乐队找校领导争取排练场地也要不到,最后只能见缝插针,还是管理教室的老者同情二次元乐队,有附加条件地在西洋乐队晚上排练结束后给予一小时的排练。至于演出,校方是坚决不给予民乐系机会。

影片还深刻阐释了崇洋媚外造成的影响可怕后果:它不但使我们的年青一代分不清优劣,也使社会对我们的音乐产生技不如人的错觉。如不及时对优秀的中华音乐文化进行拯救,被颠覆的将是我们自己。而要实现拯救,就要到人群中,到社会中去宣传,让人知道,热爱,把人拉过来聚起来。二次元乐队等有志青年勇敢地扛起了这一重任,走进“漫展”向社会演奏民乐《逐日》,把夸父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撼天动地的精神展现给社会,让社会对民乐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热爱民乐,实际上是增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点赞《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剧照

二是较好地阐述了民乐真、善、美的本质特征和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民乐的经典曲目,都是民族精神的浓缩。“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形于外,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者,象成者也。唯乐不可为伪,尽善尽美矣。”与此同时,还是化性起伪,匡正人心的重要手段。“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影片再现《广陵散》的绝世凄美,《逐日》的旷世豪迈,《百鸟朝凤》的盛世华丽,《权御天下》的陶世高峻等等,在让人们惊叹于民乐的深邃的同时,也让人们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另外,影片通过讲述扬琴的历史渊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了解到了民乐器的厚德载物,了解了我们的老祖宗的音乐精神和发明乐器的良苦用心。

点赞《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剧照

三是较好地注释了中华音乐文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根本问题。初心在哪?就在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里;方向在哪?就是重塑文化自信;途径呢?这就是广众博大采,创新进取。这是对的,也被新中国文艺革命和《闪光少女》音乐实践所证实。

重新唤醒我们的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及之后极短时间里都书写了最好的范本。其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守根,改造,创新”。在文艺界,首屈一指的要数京剧革命(此话题一拉开就很长,仅做扼简)。京剧革命的巨大成功要数对伴奏和“生、旦、净、末、丑”的改造和创新。伴奏上,一改过去一把京胡,一面响鼓的伴奏方式,改用民乐器和西洋乐器一同伴奏,立即使过去那种囿于舞台的小家子气的京剧变得气吞山河,有了纵横天下的新气象。而京剧角色,则是抹去旧京剧角色脸上的油彩,归还给新时代的工农兵。要找回和实现今天的民乐自信和我们的文化自信,出路同样在于“守根,改造,创新”。《闪光少女》用《权御天下》这一现代乐章对之进行了诠释。此乐章取材于三国孙权拥长江之险,雄视天下的史事,但又注入了很多现代元素,然后通过乐队进行演奏,立即让听众慷慨激昂……

点赞《闪光少女》

当然,《闪光少女》也有一些迎俗媚俗方面的毛病,比如校园恋、金钱关系,“小鲜肉”等。但瑕不掩瑜,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相信,给《闪光少女》时间,也是能够脱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