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不准儿子从事两种职业,文学家是其中之一,如今才看出他的睿智

 Boss爆史 2021-02-05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病逝。关于自己的死,鲁迅早有准备,所以他给家人留下了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

在鲁迅的七条遗嘱中,有一条是留给儿子的。那就是希望他长大后,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不要不切实际地去从事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一代文豪,作品流芳百世,为何不让儿子继承其衣钵,将家学发扬光大呢?这就与鲁迅先生的教子观有很大的关系了。

鲁迅先生的育儿观

鲁迅先生曾在1919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叫《我们怎样做父亲》。尽管他10年后才成为了父亲,但并不影响他的育儿观。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父与子之间,一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父对于子,具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儿子如果有话说,在未说之前就已经错了。所以他主张改善这一关系,理解儿童的世界。

鲁迅家人合影

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一书中谈到鲁迅先生对儿子周海婴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顺其自然”。鲁迅先生出生在大家族中,自幼受到严苛的教育。所谓的“礼仪”,将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他是不愿儿子再受到这样毒害的。如果他们做错了,允许周海婴反驳,他们同样笑着接受。

鲁迅

其中最能证明鲁迅开明的例子,便是周海婴的名字问题。鲁迅在上海生活多年,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而周海婴出生在上海,所以便给他取名为“海婴”。但鲁迅却对许广平表示,儿子长大后,如果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这在古代的家长制家庭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周海婴低调的一生

尽管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但他却告诫儿子低调行事,不要以“名人的子女“自居。周海婴生前也曾坦言,对于名与利,他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周海婴的夫人马新云回忆,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孩子们在弄堂里一起玩,但却没人知道他是鲁迅的儿子。一直到初中,他都尽量不用“周海婴”这个名字。

周海婴与母亲

对于周海婴来说,“鲁迅儿子”这个标签太为沉重,因为大家总会把他想象成他们希望的形象,认为周海婴的文笔一定很好,或者周海婴应该这样、那样,这种角色塑造,都让周海婴分外难受。鲁迅先生便是提前看出了这一点,不希望儿子被外界的想法“绑架”,所以才不让他从事文学家或美术家。或者是考虑到周海婴如果从事文学之路并不顺畅,可能会遭到群嘲,被人打入谷底,所以鲁迅才未雨绸缪,让儿子去做个普通人。

周海婴

而周海婴也正像父亲希望的那样,凭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考进了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了严谨的科研道路,成为我国无线电方面的专家。他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更不会向别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再三强调,要凭借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所以社会各界对他好评如潮。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在获知他去世的消息后评价道:“鲁迅之子是一个很重的头衔,但他承担得起。

贾浅浅被群嘲的原因

反观今天的贾浅浅,因为几首粗俗的诗歌被群嘲。如果她不是贾平凹的女儿,或许大家看后一笑而过就算了。但她身上背着“贾平凹之女”的标签,行为却与人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所以被人们不断质疑。不是说父亲是作家、文学家,子女就不能从事这个行业。而是如果没有吃这碗饭的本事,就尽量不要挤破头往这个行业里挤。

贾浅浅

或许因为上一辈的资源能让你走些捷径,但若徒有虚名,注定只能是空中楼阁。一旦崩塌,便是万丈深渊。一些行业精英也尽量少一些功利心,不要总想着为自己的“二代”、“三代”霸占行业资源。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也守不住。记住鲁迅先生的四个字:“顺其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