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永远的“甜姐儿”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21-02-05

“我妈妈是幸运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德高望重的师长的指导,兄长的提携,有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的帮助,一生经历了几代人才有可能经历的人与事,过程中,有失败,有成就,始终面向光明。”站在“惊涛时代一女性,宽广银河一颗星”挽联左侧,站在“黄宗英——永远的‘甜姐儿’”大字之下,站在母亲身前的挚友和学生、同事和领导面前,站在穿着一身红衣,披着党旗的母亲身旁——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黄宗英与赵丹之子赵左,在这个早上再一次动情地回忆母亲的一生。

图说:黄宗英告别仪式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我妈妈是幸运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广大的读者与观众,艺术作品横跨了时代,横跨了领域,有传承,有创新,有批评,有赞誉,始终面向光明。”赵左这样说。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她的师长、兄长,甚至合作过的同事,大多都已经不在了,但黄宗英的作品跨越了舞台、电影和文学的边界,交织着虚幻与现实、沉思与浪漫,深刻影响了几代人,也将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近80年前,黄宗英老师在这座城市开启了她的舞台生涯,很快就凭借在话剧《甜姐儿》中的表演风靡上海滩。新中国成立前,黄宗英老师又先后主演了《追》《幸福狂想曲》《街头巷尾》《喜迎春》《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可以说部部精彩。”张爷爷带着1957年出版的《上影画报》,带着满满的悼念而来,“……2017年,92岁高龄的她还参演了电影《请你记住我》。”年轻的小陈,手中的红玫瑰和声音一起微微在颤抖。送别的队伍里也有人带着黄宗英的书来:“我看过她的散文,也看过她的报告文学,还看过据其作品《小木屋》拍摄的专题片。”

图说:大家送别永远的“甜姐儿”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我妈妈是幸运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有这片广茂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同患难,共甘甜,始终面向光明。”母亲的照片一页页在身后翻过,从年轻时候的娇俏可人,到暮年时分的明朗温和,赵左安静从容的声音里,还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我想那么多人那么怀念她,来送别她,不仅因为她的表演,她的文字,还因为她一生有爱、一生为爱,因为她对学生,对后辈满满的关爱。”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回忆起这几年黄宗英对剧团和同仁的关心,“2017年,我们要搬回武康路,宗英老师特地为剧团留下手模;2018年,宗英老师又为上影演员剧团在巴金故居举办的‘声影’——巴金萧珊作品诵读活动题词;2019年,宗英老师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但她还是为赵丹铜像落成典礼题了词。”佟瑞欣顿了顿,继续说:“我还记得,她特别题写了赵丹老师的一句话给我们,‘艺术家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其实,黄宗英老师还有王丹凤老师,她们走了,我们那么失落,那么怀念,不仅仅因为她们曾经以作品为剧团、为上海电影抒写过最辉煌的历史,更因为她们是我们心中明灯,照亮我们表演和做人。”

图说:黄宗英告别仪式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妈妈,我最后再叫您一声。您面向光明,一路走好!”庄重地念完这一句,赵左把这份最后的追思,轻轻地放在了妈妈枕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黄宗英老师,也让我们再叫您一声,“甜姐儿”,一路走好。(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