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历史子衿 2021-02-05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还有许许多多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历史悠久的“择吉”习俗。所谓的择吉,就是在办事儿的时候要选择吉利的时间、地点等,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把事情办得最妥善、最漂亮。

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时至当下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还会专门挑个好日子,俗称“黄道吉日”,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

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人为可控的,生孩子就是这样,虽然能大概估计一下出生的日子,但总不能够精确到某一天、某一刻。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而古人认为,孩子出生的日子往往预示着人一生的命运走向,有句俗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

为何六月生的孩子就有福气,腊月生的孩子就没福气呢?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一、农历的六月与腊月

这句俗语乍一听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且不说世界上存不存在命运这一说,就算真的人各有命,也不应该受到出生日期的影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二十四个小时而已。不过如果代入古代的社会环境再看这句话,就不难发现它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老百姓十有八九都是靠种地为生。

为了掌握四季和气候的变化,也为了能掌握时间,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人发明了农历,“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这句话中的六月和腊月都在农历的范畴,而不是如今用的公历。

二、没粮要挨饿

封建社会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普遍非常艰苦,能顿顿吃上饱饭已经十分不易了,即便在著名的康乾盛世,坊间也有流言,“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如若遇到灾年,很多老百姓甚至要举家外出讨饭,否则就只能等着饿死。而且一般来说冬季逃荒的人要比夏季多,这主要与庄稼的生长周期有关。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按照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耕作习惯,农民们春播秋种、夏收冬藏,严格遵循着时令的变化来安排生产活动。夏末秋初是收获的季节,小麦、大豆等常见的作物都会在这一时期成熟。

这时候不管贫富,家里有了些粮食总能吃几顿饱饭。农历六月恰好是夏季的末尾,也正是庄稼收获的时候,若是孩子这时候降生,母子都能有东西吃,就不至于饿着肚子,所以当时的人才说“有福六月生”。

入冬之后,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夏天打下的粮食经过几个月的消耗也快吃干净了,而外边的天气又寒冷,所以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阶段。若是孩子这时候出生,要挨冻不说,可能还得跟着挨饿,所以说没福气。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三、天冷易生病

有个成语叫“寒冬腊月”,可见农历腊月的气温很低、天气很恶劣。而古时候的取暖条件有限,富裕一点的人家会烧炭取暖,买不起炭的穷苦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最令人悲悯的是,古代有些人连一件厚实点的过冬棉衣都没有,冬天里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抵抗力本来就很低,冷了热了都容易生病。而婴儿一旦生病,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影响一辈子健康,因此腊月出生的孩子相对来说更难存活。

农历六月时已经过了最热的时候,天气虽然也会有些闷热但会慢慢转凉,这是一年中的黄金时期,孩子不容易着凉生病。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由此看来,古人总结的这句俗语,“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如果放在当时生活的那个环境其实是有些道理的。

但在如今的社会似乎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现在很多人不再以种地为生,老百姓的生活普遍有很大提高,人们不再需要担心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所以婴儿也不用跟着受罪,无论几月份出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呵护。

当下很多初为人母或者初为人父的夫妻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当他们迎来自己的孩子时,全家人更会倍加呵护这个小生命,一定会尽全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

至于孩子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的人,这与所谓的命运无关,努力拼搏的人大多不会生活得太差,但不求上进的人往往会生活得很不开心。

古语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并非迷信,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结语

古代人在思想上受制于相对局限的科技发展水平,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并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因此不得不将其寄托于命运、天理等虚幻的东西。

就像这句俗语一样,古人无法改变社会的大环境,所以认为六月出生的孩子更有福气。但仔细想来,福气这种东西并不存在,每一份幸福都不是凭空得到的,都需要自己的努力争取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