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浦江畔浪淘沙 不忘初心是文学

 西部旅游网 2021-02-05


“名家看江阳”采风活动 

暨川江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专稿46  

黄浦江畔浪淘沙

不忘初心是文学

金秋时节,由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名家看江阳暨川江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酒城如期举行。在为期三天活动中,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年女子,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时与参会的名家们交流着什么,特别与著名作家叶辛更似亲人一般。原来她便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微电影评论学会会员,长篇纪实文学《叶辛传》作者张华女士,记者就此对她进行了采访。

张华的老家在山东莱芜,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了文学。初中的语文老师也是文学爱好者,书也教得很好,这与张华的文学情缘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的图书不是很多,张华把每个同学手里的图书都集中起来,然后自己管理图书,又服务大家。她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读一些小说,如《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文学名著。慢慢地就开始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等,后来又撰写了很多文学评论和电影评论。她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就是以林影为笔名发表的。大学毕业以后,她分配在当地中央直属单位的机关报社做编采工作。

1999年的春天,也是张华的春天。她出差上海,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闻名的大都市,被这里繁华的景象所震惊。办完单位交托的事情,傍晚时分,她穿过繁华的南京路,穿过漂亮的霓虹灯和拥挤的人群来到到外滩,独自一人站在黄浦江边,看到江面上霓虹闪烁,波光倒影,不由轻轻赞叹:上海滩,它比传说更精彩。就这样她旁若无人地在外滩站了很久……

自此,“上海”二字一直在张华的脑海里萦绕,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到上海寻找心中的文学梦。事有凑巧,半年后她就被上海方面人才引进到了上海,出任东方周刊主编。

没想到来到上海以后,工作压力特别大。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普遍较高,连商店的店员都会用英文、日语、法语与客人交流。一家综合性周刊,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如何市场定位?张华作为主编,不仅要掌控全局,也要管采编和经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这份周刊,张华也成了拼命三郎。在这期间,她和同事们做了很多策划,也做了许多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在报纸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的确定方面花费了很多心血。经过几年的打拼,张华出任主编的这家周刊成功而准确地找到了它的定位,渐渐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伴随着这家周刊的成长,张华也在上海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此后,她就被挖到了《沪港经济》杂志社工作。这家杂志是上海统战部下面的一个全国性刊号的经济杂志。对张华来说,做经济类的刊物也是第一次。按照张华的性格,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做到最好。为了熟悉经济领域,他找来经济书籍一本本地啃,一本本地消化,并采访了一些经济专家和企业老板,去了解一些企业家的发家史,传奇人生和成功经历。为了刊物更有影响力,她精心策划了很多有独创性的栏目,陆续推出了许多有深度、有看点的文章,并在业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张华的工作能力,很快引起了圈内圈外人士的关注。后来在上海作协一个领导的推荐下,她被调到了文学报社。由于她前面是从事经济类报刊的编采,到了文学报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经管办做主任,主要从事经营工作。后来报社的办公室主任退休了,报社缺少人手,张华就兼任办公室主任,一肩挑起经管办主任工作,另一肩挑起了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两个职务一肩挑,忙里忙外。

上海的脚步是匆忙的,张华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再繁忙也从未磨灭她的文学之梦。她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若干篇,并结集出版了散文诗集《风吟花语》。多篇散文诗被收入历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年选大系”。

当年,著名作家叶辛的长篇小说《客过亭》引起了张华的关注。该小说描写了一群与共和国同时代的伙伴们的生命历程。他们出身不同,心性各异,青春时期各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曾经虔诚、曾经盲目,曾经狂热地顺应时代,回城后各有自己的人生遭遇与沉浮,如今都人到中年,渐入老年,回首往事,在对各自命运的唏嘘和心灵的拷问中,不免陷入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深思考与诘问……张华从小说主人翁的命运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她认真拜读原著后,写出了独到的文学评论,该评论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艺术报及美国英文杂志《中国论坛》刊发,并被全国十五六家报刊转载。也正因为这次文学机缘,张华与著名作家叶辛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有了后来的《叶辛传》。张华在谈到创作《叶辛传》的心路历程时告诉说:

“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有好几次掉下了眼泪。比如,有一天,叶辛老师半夜醒来,明晃晃的水已经漫到了床边上,他抓起衣服,赶忙跳出窗去,跑了没多远,茅草屋就轰然倒塌,粮食、书、稿子、生活用品全被大水冲走了,接下去的日子怎么活命呢?在写到这样一些细节的时候,我感到揪心地疼痛。我就想上帝他是吝啬的,他给了叶辛老师一个极低的起点,给了他无数的挫折和百般的磨难,叶老师却用坚忍不拔的毅力,绝地反击,最后成为了一个卓越的作家,走到了文学的高峰。”张华说,这部书的写作她很认真,很虔诚。时下,张华与叶辛主席合作的电视剧《谍网斗》正在招商中……

这次"名家看江阳”的泸州采风活动,对张华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在张华的眼里,泸州是一个很生态的城市。无论走在乡村的路上,还是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满眼的绿色。这与她生活的上海相比完全不同,上海的高楼努力往高空伸展着,寸土寸金,绿色也就变得极为金贵,要欣赏大片的绿色,只有到城市公园里去。在泸州的第二个感觉,是这里水系特别发达,长江、沱江穿城而过,两江交汇于江阳,给这座城市赋予了许多秀美的灵性和润泽的感觉。

在泸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除了绿色,还有飘香醉人的美酒。走在大街小巷都能闻到浓郁的酒香,它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标志。在张华看来,美酒不光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和气,一种友情,一种生活的惬意,这种环境和文化需要的是传承与保护。在文化论坛中张华建言,在一些文化项目的策划和建设中,要注重表现这个城市的气质和特性,既要有差异性和独特性,还要考虑与这座城市相匹配,比如迪士尼项目,虽然是国际性的项目,但是这样的项目就不适合泸州这样的城市,因为泸州是一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不能单纯地用这种洋项目来包装它,使之变得不伦不类。第二就是在开发项目的时候,要保护这座城市现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珍惜大自然和祖先的馈赠,保留江城的特点和酒城的特点。

张华说,第一次到泸州,就爱上了这座山水相依的城市,希望下次来泸州,还会有更深刻更美好的感觉。

张华与叶辛在张坝景区采风留影

泸州老窖景区采风

参加“江阳。全国名家文创基地”揭牌仪式

论坛发言


“名家看江阳”采风活动

川江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主  办: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

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

承  办:

四川熙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作者:初旭

撰稿团队:《泸州新农村》杂志

网络平台支持:川南经济网、川南在线

主编:官国柱

编辑:陈彬、陶小燕、易雪鹰、初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