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朱元思书》详解

 柳该升书馆 2021-02-05

《与朱元思书》详解 

风烟( 都 )净(净尽),天山( 同样、一样 )色。( 随 )(江流)飘荡,任意东西。自(从)富阳(到)桐庐,一百(表示大约的数量,相当于“左右,上下”)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

水皆缥碧(青绿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障碍)。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猛浪若(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凭借、凭依)势 (争逐)(向上),互相轩邈(比高远);争高 (笔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冲击)石,泠泠(水声清越的样子)(发出)(声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指声音和谐)。蝉则千转不(穷尽,停止),猿则百叫无(断,停止)。(老鹰)飞(到)天者,望峰(停止,平息)心;经纶(处理国家大事)世务(政务)者,窥欲忘(同“返”,返回,还,)。横(树枝)上(遮蔽),在(白天)(还)昏;(稀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识记

1、本文作者 吴均,字叔庠(xiáng 南北 朝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吴朝请集》,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被成为吴均体”。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第二段写“异水”二字,抓 清澈   湍急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奇山”  ,抓住 山高 树多 景美 的特点,多层次展开描绘。

3.本文结构 总分,开篇点出中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承上 分写 ,先写 “异水” 再写“奇山”,条理清晰。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二、用原文填空:

1.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本文有从视觉方面写景,也有从听觉方面写景,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或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听觉上的对偶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又或(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三、问答题: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描绘奇山时,又紧扣奇山什么特征来写?

    答: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澈(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2.文中描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景色,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思想情绪。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情操,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鄙视。)

4.“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答:这两个句子表达作者了鄙弃功名利禄,追求一种淡泊人生态度。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难能可贵的

四、赏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运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用词精当俱净”写天空风烟消散,蓝天万里。“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答:运用夸张修辞,用词精当缥碧”写出水的颜色,极写水之清澈,“千丈”极写出了水的深度。 “千丈”照应“缥”,“见底”照应“碧”。

3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用词精当 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急湍猛浪的形象用词精当。“箭”,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 “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答:用词精当“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运用拟人手法,以静写动,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的生机和活力。不但描绘了两岸山势的陡峭和壮美,而且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运用对偶修辞,从听觉描写山中的动物,抓住季节事物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泉声、猿啼几种声响,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典型特征。

还有,用词准确、优美、细腻。如用“泠泠”形容水流声,用“嘤嘤”写蝉鸣、用“千转不穷……百叫无绝”形容猿啼,细致描摹各种声音之间细微的区别。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运用对偶、对比修辞,从视觉描写山中的植物,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五、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山川(的)美,古来(都)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季)(都)备。晓雾(将要)(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坠落),沉(指代鱼)(争)跃。实是欲界(这里实指人间)之仙都。)康乐以来,(没有)复有能(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山水的奇妙)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所描绘的是  三峡      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    ,后写   ,以       ;从时间上看,既有 早晨   之景,又有 黄昏 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这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换为四字短语应是    人间仙境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 锦鳞游泳  。这种修辞叫借代。

5.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