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注释(二十九)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05
《中庸》注释(二十九)

【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文】至诚之道,可以预知诸事善恶之几。国家将兴,一定有祥瑞之兆;国家将亡,一定有凶恶怪异之兆。显露于蓍草龟甲占卜之象,萌动于人的行为举止之间。祸福将临,善与不善一定会预先知道。因此,至为真实无妄者如同神明。

【注释】

[1] 总说

宋·朱熹《中庸章句》:“言天道也。”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言至诚先觉之,体以明天道也。”子思曰:天地间万变酬酢,总不出一实理。吉凶悔吝,原自昭然灿列。人惟本性障蔽,往往当几不能觉悟,独有自诚而明之至诚,性体具足,于凡天下之事无不前知。如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之事;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之事,或著见乎蓍龟,或发动乎四体,岂待祸福之至而始知哉?盖天下祸福之分,只争于善不善之介。方其最初,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惟至诚能察其然。当善未著而有善之几,即知其福之将至;当不善未著而有不善之几,即知其祸之将至。非此心无一毫私伪,与鬼神合其德,安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此?故曰:‘至诚如神。’夫人主在上,内而一身休咎之徴,外而民生治乱之兆,近而奸邪忠佞之隐,远而向背从违之几,全在知之于早。然知初非有异术,惟是全体无私,至虚至公,自然如鉴之明,如衡之平,事物当前,举莫能遁。此理最为真实,确有可以自信。若欲以推测亿逆之私,禨祥䜟纬之数,用钩距以夸才智,借左右以作耳目,未有不反为外物所中者,适与至诚相反而已矣。”

宋·黎立武《中庸分章》:“率性,诚也,惟尽性为至诚。修道,教也,唯至诚为能化。至诚,天之道也。致曲,人之道也。其于参赞化育之功,形著明动,变化之妙,其至一也。赞化育则与天地合其德,前知如神则与鬼神合其吉凶,皆尽性之效。”

[2]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诚一于理,无所间杂,则天地人物、古今后世融彻洞达,一体而已。兴亡之兆,犹心之有思虑,如有萌焉,无不前知。” “一本云:至诚与天地同德,与天地同德,则其气化运行与天地同流矣。兴亡之兆,祸福之来,感于吾心,动于吾气,如有萌焉,无不前知,况乎诚心之至。”莆阳林氏(光朝)曰:“人之精神,当阒寂无人之所,景物幽闲之处,内外豁然,是得其本性。少顷思虑一起,便坐不得。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今人终日于胶胶扰扰之地,得少顷间静,便觉快乐,是其本性然也。况终身受用于诚者乎?且居乎环堵之室,更历岁月之久,户外之屦,皆能逆知其为某事,以其心静故也。以此观之,周公、仲尼虽无天子之位,然逆定之数,可以前知。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3] 祯祥、妖孽

卫湜《礼记集说》:柯山周氏(处约)曰:“祯祥非必甘露醴泉,如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则周室将兴可知矣。妖孽非必石言神降,如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则周室将亡可知矣。况假之于蓍龟,动之于四体,祸福将至,有显然之理乎?”长乐陈氏(祥道)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至诚之道也。高宗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果得傅说。宣王有拨乱之志,侧身修行,上天佑之,为生贤佐,果得申甫。此其明验欤!”

[4]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宋·朱熹《中庸章句》:“蓍所以筮,龟所以卜。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唯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明·黄汝亨《动乎四体》(清·乾隆《钦定隆万四书文》):“四体者,官之所止而动则神行。神行,则官不得不从而顺逆判于俯仰之际。四体者,气之所布而动则志壹。志壹,则气不得不随而得失,著于静躁之间。故六合非广,四体非狭;天地非大,吾身非小;千载非遥,一念非近。静则俱闭,鬼神莫知。动则俱开,吉凶先见。故诚者天之道,动者人之情也。以人观天,以情观道,故至诚可以前知也。”

清·李光地《中庸章段》:“至诚性与天合,故其心与天通,气机之动,自然先觉,盖所以幽赞神明而显济民用者在此。此赞化育参天地之至微妙者,故特举而言之。”

[5] 至诚如神

卫湜《礼记集说》:范阳张氏(九成)曰:“福将至,则善念见;祸将至,则欲念形。既先知,则以诚造化,转移变易,使祸为福,妖孽为祯祥,将亡反为将兴,盖无难事也,故曰‘至诚如神’。”高要谭氏(惟寅)曰:“胡不观诸《易》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寂然不动’者,存养之力也。‘感而遂通’者,前知之验也。此章重处,全在‘至诚’而‘前知’之说,特以明其效验,非如俗学专尚神怪而不知理之所在也。”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三):“鬼神之德,只是至诚,圣人亦只是至诚,故曰‘至诚如神’,而《易》亦曰‘知几其神’。”

【解读】

“至诚如神”,这句话大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说“至诚与天地同德”,“达神明而无间”,以宋儒吕大临等为代表。谭惟寅引《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作解意同。《易·系辞上》:“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二,是说至诚则可以转祸为福。如张九成所云“以诚造化,转移变易,使祸为福,妖孽为祯祥,将亡反为将兴,盖无难事也”。明·朱善《诗解颐·小雅·节南山(五章)》(卷二):“大抵人事之有得失,气化之有盛衰,此皆治乱之所由,惟君子为能以人合天,不诿于天,以义制命。不诿于命,则可以转祸而为福,转灾而为祥,转凶而为吉,转乱而为治。天也有人焉,君子不纯以为天也。使王能平其心以任尹氏,尹氏能平其心以用在朝之君子,而不以小人间之,则岂至于危亡而不可救哉?故善为国者,亦反求诸己而已矣。”明·黄中松《诗疑辨证·文王篇》(卷五)“履帝武敏”条:“太戊之祥桑,髙宗之雊雉,非殷之妖孽乎?但遇妖孽而能修徳,殷道遂复兴耳。”

“动乎四体”,“四体”,郑玄以为龟之四体,“谓龟之四足,春占后左,夏占前左,秋占前右,冬占后右。”朱熹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则是人之四体。宋以后多指人而言。按:根据上下文,当指兴亡、吉凶之兆萌于心,而体现于人的行为举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