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宅在家”和经常“往出跑”的孩子, 长大后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云语禅心 2021-02-05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有的孩子喜欢安静,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喜欢宅在家里,而有的则喜欢往出跑。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安安静静的是“乖孩子” 的象征,认为这样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及也好,这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性格不同,学习成绩也有很大不同

陈女士有两个儿子,可是,两个儿子的性格却是大相径庭。大儿子平时喜欢看书、打游戏,有时间还会帮妈妈做做家务,可谓是十足的一枚小暖男。

而小儿子则恰恰相反,性格比较活泼,总喜欢往外跑,在家里基本上是坐不住,让他在家里坐一会儿,就如坐针毡,只有在外面,小儿子才是开心的。

后来,上学了,两个儿子的成绩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儿子门门功课都优秀,而且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小儿子成绩总是马马虎虎,刚刚及格,易冲动因为一点小事就和身边的人打架,因此,杨女士也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虽然是同父同母,可是,两个孩子的表现真的让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点击加载图片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那些坐不住的孩子,成绩大多是不好的。

仔细想想,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不能安心坐下来,又怎么能够安心听老师讲课呢?老师在上面讲,自己的心思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听课效果可想而知,成绩能好才算是奇迹了。

反倒是那些能够安心坐下来好好听老师讲课的孩子,他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肯钻研,这样的孩子成绩肯定不会差。

经常“宅在家”和经常“往出跑”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 专注力差距明显

经常往外跑的孩子大多存在专注力障碍,不仅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且在未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因为专注力不足而无法和别人正常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

专注力是孩子的一笔财富,如果孩子专注力差,那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点击加载图片

▲ 情商方面有差距

那些经常往出跑的孩子看似可爱,其实他们做事情是缺乏耐心的。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常常也是三分钟热度。

而那些坐得住的孩子表面上看是内向的,实则他们是将心思花费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他们能够快速地体察到别人情绪的变化,从而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这类孩子的情商也要比那些经常往出跑的孩子情商更高。

对于经常“往出跑”的孩子,家长应该要如何提高专注力呢?

√ 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据调查,孩子常常使用电子产品,很有可能造成缺乏专注力的问题。

电子产品往往色彩丰富,动态画面更抓人,而当孩子习惯了这种方式之后,再去看书本上羞涩难懂的文字,往往会觉得无趣。

所以要规定孩子看带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只看一个小时的电子产品,看半个小时后,远眺或者做眼保健操,一方面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也能够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 通过各种游戏,训练宝宝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一直在发生变化,家长看到孩子专注力不足的时候,应该要积极干预。和孩子一起玩舒尔特方格的游戏,通过反复的训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数独游戏也是提升专注力的一种方法,相关部门对于喜欢数独的孩子进行跟踪后,得出结论:

那些经常玩数独的孩子,专注力基本上都能保持在15分钟以上。对于专注力差的孩子而言,这也算是不错的战果。

√ 增加孩子运动时间,消耗多余体力

经常往出跑的孩子往往精力比较充沛,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消耗多余的体力,让孩子尽快恢复安静。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比如打篮球、打羽毛球,让孩子专注于某种 运动,不仅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不知不觉中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点击加载图片

对于经常“宅在家”的孩子,也需要动静结合

孩子喜欢宅在家里,希望安静的环境,这类孩子学习成绩以及情商都比较高。可是,长期待在家里也必然会导致孩子眼界不足,失去了更多和别人交往的机会。

家长应该要多让孩子出去跑跑步,去朋友家串串门,跟朋友一起聊聊天,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到社交的快乐。

帮助孩子报运动类型的课外辅导班,固定的时间学习基本技巧,不仅仅帮助孩子培养新的爱好,而且也能养成动静结合的习惯。

性格决定成败,经常“宅”在家的孩子往往给内敛、做事情更为专注,学习成绩更好,所以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要善于引导,发挥各自优势。

那你的身边有没有总喜欢往出跑的孩子呢?他们的专注力怎么样呢?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给我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