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eang Soo号(江苏号)明轮帆船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韩式吹牛王 2021-02-05
船只背景:


Keang Soo(江苏号)并不是一条有名的船,这个名字不是中国人起的,也最终没有卖给中国人,但这条船却仍然十分有趣:它是阿斯本舰队的旗舰,并参与了江华岛事件、牡丹社事件、西南战争,参加了阿波冲海战(日本海军史上第一次现代舰队之间交战)、宫古湾海战、函馆湾海战(明治维新收官战)等,其舰员包括伊东祐亨(甲午海战日方司令官)、井上良馨、东乡平八郎等,可以说见证了半部亚洲近代史。


(这段话里的敏感词是啥?)

相应的,刚开始维新的日本人对这条1000多吨的黑船却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以堪比当年买瓦良格一样的魄力买下了这条船,并在日本内战中打满全场,最终于1902年退役。


此船退休后在《幕府:全面战争2》的资料片《武士之殇》里返聘为炮舰,浑身插满了大炮,除此之外在游戏中似乎并未出现。


本船有过“江苏”号(英语:Keang-Soo),到达中国后的清廷命名“镇吴”号(Chen Wu )、萨摩藩的春日丸(Kasuga Maru)和IJN的春日舰(Kasuga)等四个名字,帖中可能混用。



资料整理:

这条船所留下的资料非常少。

首先,清政府根本没有正式采购过这条船,所以自然不可能在国内找到相关的船型图及资料。接下来,日本人对它的改造有多次,但即使最近的相关资料也是100多年之前了,只有二手的整理资料可以查到,作为冷门资料版数极小,价格很高,并且几乎没有电子版。我**了一些材料,还没有寄回。最后,它的造船厂,英国Isle of Wight的J. Samuel White&Cowes公司,在1982年倒闭了,我给当地档案馆写了邮件想碰碰运气,也许会有当时的资料存留下来,但这事儿不能期待太多...也许在几个月内会有消息。

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基本够复原船身和结构,但舾装内容非常非常少。实际上大部分的船舶照片都是从船侧的地平线高度拍摄的,而如果你想拍一条船的甲板,你需要俯拍,这在大部分军港很难实现;而不像Cutty-Sark、HMS Warrior、USS Constitution这样的存留船只,军舰几乎没有机会留下游客照—那个时代我们把这种内部或细节的照片称为间谍照...

按照wiki的数据,此船的基本信息是:



长度73.6米,水线72.7米,宽8.9米,甲板最宽7.9米,吃水3.64米,三桅(一横两纵),垂直舰艏。


wiki上的kasuga号配图


来源见水印,图片资料如此之少,我已经只能从垃圾桶里找资料了。另外这篇神奇的文章里(https:///zh-my/military/ov2mnoo.html)显然以某种我不能理解的逻辑把Kasuga(1862)和北洋水师建立了某种联系...


阿斯本舰队的航行,作为帆装参考。但这图里的帆装也有点迷,前桅下方看起来像是翻了倍的前桅纵帆或是放错位置的翼帆?


函馆海战时的kasuga号,这张图细节还是不少的。


这张图虽然草,但这是不多的描述了甲板建筑的图片。

(对图片资料可靠性筛选的依据是:照片基本是可靠的,图片、油画与模型,如果有烟囱固定索这个细节的,判定为基本可靠)

对这些数据和图片进行分析,首先这个宽度显然不包括明轮的宽度,这在物理学上说不通。

一横两纵是19世纪中后期在蒸汽船上的一种帆装方式,当时的蒸汽船不能完全摆脱风帆动力,但蒸汽动力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并且越多的帆就会越影响蒸汽机在非顺风情况下的发挥,所以根据具体船只的定位,从单桅到三桅,有许多种不同的帆装形式,但基本都是Steamer式的rigging,即使用蒸汽动力辅助收放帆的较简化的索装。


按照船体73.6米换算尺寸,从照片上测量得前桅高度(木料长度)约23.1米,主桅约23米,后桅约13.7米。计算时应该加上0.5米的舷墙。以此为基础数据,得前横桅宽度约10米。横桅由于没有合适的正视图,只能从角度不太好的绘品上取值,但这个宽度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这个尺寸如果做1:75的话正好卡在1米线上,桅顶大概40公分出头,最后的长-高比已经接近现代船模了。我还有做可动的想法,低于75搞绳梯和滑轮组大概就得显微镜作业了...不适合手笨如我。


传统艺能之使用CAD描图计算尺寸


这如刀一般的垂直舰艏带来船体全长和水线长度几乎1:1的比例,对于模型制作也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并且垂直艏舰型的资料也比较好找。

在线型上可能会参考的对象是荷兰的Hale号和英国的Hope号,这两条都是渡轮/游艇形式的明轮船,和军舰肯定有一定的区别,但年代较相似且使用垂直艏的军舰实在难找,只能一边等资料一边无奈,如果等不到资料,就只好“合理演绎”了。



甲板建筑明确的有两个烟筒塔,推测也很可能存在一个被明轮遮住的上建,但这个只有等日本或者英国的资料反馈过来才能确认了。


Hale号平面布置图,来自荷兰当地档案馆,河南朋友们倒是把这些图都扫描存档公开了。



Hale号线形,感谢MSW论坛的Ilhan先生的重绘。


Hope号的线形,来源如水印。

Hope号是现在还在商业运行的明轮船,也就是说,如果去英国看了Victory、Warrior、和Cutty-Sark,别忘了还有这么一站。

比较迷的是Kasuga的烟筒,从证件照上来看是斜置烟筒,但绘品要么角度不好,要么干脆画了垂直烟筒。在这种资料冲突的时候,当然是相信照片...不说其作为远洋(殖民地)通报舰的定位也一定会使用斜置烟筒的。


武装方面,

明轮船的武装是很少的。由于明轮占用了极大的甲板空间,其布置舷炮的能力很差,带不了几门炮;而舱内不仅仍然有明轮的投影,还有蒸汽机、水箱、煤箱等占用了极大的空间,所以大部分蒸汽炮舰干脆就没有炮甲板。但明轮船牺牲了如此多炮位换来的明轮却可以带来(相对于帆船)相当优越的机动力和阵位选择能力,所以明轮船的炮装倾向于大炮、少量、长管,以期待在敌舰射程之外放风筝。可惜的是,19世纪是造船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的一个世纪,以HMS Warrior为首的铁甲、蒸汽、螺旋桨船使明轮炮舰这个设定仅是昙花一现,真正有机会上阵的只有南北战争里几场不温不火的封锁线突破战,大部分时候只能起到拖带和通报的作用(一鸦时进入长江口炮击炮塔时便是使用明轮船拖带风帆战列舰)。


说起来Warrior是1860年的船,Kasuga在欧洲是彻头彻尾的下水即落后,在远东还真是能横着走很久。


Kasuga的武装非常独特:






出厂时为2门68pdr+4门18pdr长炮,函馆海战时是1+2+2+1的配置,1890年是1+4+2+2(诺登飞一类的四管快炮),如果把1890年的2门快炮去掉(快炮和加特林一类的近战火炮定位类似于经典帆船船舷的手炮,是不占用炮位的对人员杀伤火力,这里大概率是放在烟筒房的屋顶上或者干脆明轮罩的顶上的),那么剩下的可以认为是1+2+2+1的四个炮位(1890年时可能在尾炮位放置了两门小炮),其中艏炮和尾炮是主炮,中间两组为舷炮,以明轮为分界前后各一对。

本次模型以出厂配置(清廷命名时炮装)为准,18pdr long是标准炮装,长度是2.572m,68pdr是2.896-3.302m(倍径不同),在没有进一步资料的情况下按最长计算,对应34.293mm和44.02mm长度,国内货架炮比较接近的是5.5*33和7.5*48两个尺寸,前者稍微小一点也可以适用(没有人在意副炮),后者么,主炮还有oversize的怎么着。







1860年的USS Powhatan号,来源见水印。涉及到版权,只放缩略图。


HMS Warrior的主炮(110prd),游客照片。

这个年代的舰炮,尤其是艏炮和尾炮,是可以使用一套轨道系统来转换阵位的和在炮位内瞄准的,这套轨道系统做成模型本身也非常好看,可以直接使用铜色,还给模型制作者节约了不少给炮栓绳的工作,还把一整块甲板清了出来不会有任何杂物,实在是非常model-maker friendly的设计。不过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套系统如何用磁控或者别的什么方式实现模型的可动化,就假装没有这件事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