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新】商姓村落(12):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商石村——撰稿/商国胜

 商氏资讯 2021-02-06

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飞多高、走多远,梦回牵绕的还是那个村……


商石村




【基本概况】商石村由商家桥、石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 ,位于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西北3.5公里处,周边相邻村依次东过马颊河为本镇蜂李村、南过马颊河为伦徐村、西为崔家营村、北为前韩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按方位自东向西依次为石家庄、商家桥,整个村落呈方形状,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3条。商家桥多为商姓居住,同时还有崔姓;石家庄多为黄姓,同时还有宋、石、商、张、刘等姓氏。2011年末,商石村总人口为352户1069人。其中商家桥商姓105户348人,崔姓59户180人;石家庄石姓36户101人,宋姓52户154人,黄姓82户234人,张姓7户18人,刘姓6户18人,围子外商姓人口为5户16人。土地总面积3144亩,其中可耕种土地2331亩、村庄占地421亩。商家桥与石家庄两村如今己连接成一个村。

【历史沿革】据撰写于清道光四年(18824)《商氏族谱序》载:“予始祖和富与和贵、仲德祖,同系山西洪同县人,和贵迁于茌平县涉梁口(指今杜郎口),仲德迁于博平县商家海子(指今菜屯镇北海子),和富亦迁于博平县城西北四十五里即今所居商家桥是也”。明清时期,商家桥与石家庄两村同为一甲。1945年博平县解放后,同隶属博平县五区(即菜屯区)。1956年3月,博平县并入茌平县,属茌平县菜屯区辖之。1958年1月,菜屯区改为菜屯乡,属菜屯乡。同年9月公社化后,商家桥和石家庄共同组成大队,命名商石生产大队,属菜屯人民公社。1984年8月,撤销公社改镇,同时商石生产大队改名商石村至今。2019年8月,茌平县撤县设区,成立聊城市茌平区,商石村属之。

【外迁情况】再据撰写于清道光四年(1824)《商氏族谱序》载:“迁居崔家营(即今邻村崔营)者等,迁居于韩家营(指今邻村前韩、后韩)者等”,迁居于清平县魏家庄(今属临清市康庄镇)、路家庄(今属临清市康庄镇)、新安集(今属临清市康庄镇)者等,且更有迁居于临清州、汶上县、山海关者等。”清中后期亦曾外迁东北宁古塔(时为包括现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区域)多户。上述商家桥商氏后裔失联者尚存!自民国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亦有迁往重庆(时为四川)、河南省、黑龙江省、新疆自治区等省份;自八十年代后,新一代因求学、工作等原因,又有籍落北京、浙江等省份以及本省济南、聊城、东昌府等市县。

【石家庄村名及姓氏来历】据石家庄祖碑碑文载:“始祖石全于明永乐迁此立石家庄”;据撰写于1986年《重增修黄氏族谱序》载:“黄公讳因海等三兄弟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自博平城内后因海公又徒迁于石家庄;据撰写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宋氏族谱序》载:“吾族乃自明之初从直隶之枣强分支来乐者迁居博陵,未闻始自何时”;清未,张姓自本镇张贾村迁来;刘姓自北京密云县迁居今高唐县清平镇刘海子,十八世刘昭连又自刘海子村迁居石庄;商姓民国之时,二十世商孝养因投亲外祖父黄江,自本镇南海子村迁来。

【商氏辈次】一、商家桥商氏辈续自始迁祖和富公后裔二世起至十二世多不统一,自十二世依次为:世、汝、东、德、廷(凤)、田、开、国、同、景、林、曰、天、丕、传,现如今己繁衍传承至二十五世。
二、石家庄商氏辈续自南海子始祖明德公后裔二十世孝养公始迁石家庄依次辈续为:孝、思、昌、光,自迁来己繁衍传承四世。

【商家桥商氏文化遗存】

一、现村南立有清道光九年(1829)始祖商和富墓碑1通;

二、族人存有清道光四年(1824),四大支系族谱三册;

三、道光五年(1825)支系族谱一册;

四、光绪二十九年(1903)房系族谱三册;

五、2014年编纂续修“晋望台”“博陵郡”《商氏族谱》一套九册。


过去商石村农业种植结构比较传统单一,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地瓜,村民收入微薄。近年商石村农业、副业、工商业有了突飞猛进们发展,农业种植结构有了大的调整。除了没丢掉传统的小麦玉米外,还发展蔬菜大棚 种植。村办小企业木村加工业达几十家,仅解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达500余人,也带动了本村修理业,仓储、运输物流业,超市、饭店、粮食收购、养殖业等相关工商业的掘起与发展,不但使村民增加了收入了,还改观了村容村貌。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