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赵文耕师生书画展在京开幕

 赵文耕 2021-02-06

2018年6月16日上午十点零八分,“童书童画 墨香经典 赵文耕师生书画展”开幕式在北京前门大街的荣宝斋教育旗舰店正式开始。请看下面的图片报道。

(摄影:冯新力)

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

主持人发现助展老师有几幅甲骨文作品,孩子也有的写的是大篆和小篆,这些书法字体对于普通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比较少见,按常规都是楷书啊,隶书啊,这次这么多古文字,为什呢?图为甲骨文研究第一人罗振玉家人罗琳女士给大家介绍“甲骨四堂”和甲骨文的传承背景。

观展嘉宾都发现孩子们选择的书体都很古朴,这跟现代化的今天,尤其是对小学生,有特别大的落差,那么家长是怎么看待学书法这个问题的?而且,一下子坚持这么多年?主持人请出了家长代表中国国旅集团公司的管理层领导,也是参展学生周茁越的妈妈来发言。周茁越妈妈说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孩子的字可以写得漂亮。第二可以让孩子学会静定。第三希望能够传承中国文化。

主持人请荣宝斋教育的白老师介绍荣宝斋和教育的关系。随着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荣宝斋教育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机缘,走在了非遗传承比如木板水印和书法教育的前列,这也是为什么荣宝斋教育会支持孩子的书法展的原因。

学生代表,来自史家小学的张琳苒同学发言。介绍自己多年学习书法的体会和感悟(文后附件请看张琳苒同学发言稿)。

赵老师介绍培养学习兴趣对少儿学书法的重要性。并且指明了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兴趣引入,持之以恒,笔耕不辍,水到渠成。并且补充说道,有少年天才,体育冠军,但是很少有少年书家,书法是种人书俱老的状态,没有时间的积累,岁月的磨练,就算有天赋,也缺乏内涵,所以,选择了书法,就要用一生去追随与坚持。

开幕式的精彩片段,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恩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三个字(艺,勤,舞)。

其中,艺字引用的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把书画艺术送进千家万户。

勤字,王恩来老师说就像是一个老黄牛埋头干活一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告诫大家不管做什么,尤其是练习书法,一定要勤,不能停息。

王老师写的舞字,就像一个人在跳舞一样,王老师解释道:人生舞台,快乐一起来,唱出好心情,舞出新风采。王老师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人,近80岁高龄,还给我们送来了书法作品,能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关心,对孩子的爱护。衷心感谢王老师前来观展并赠送书法作品。

听完王老师的介绍,家长和孩子们都对书法和文字有了新的了解。高兴地和王老师合影。王老师为人谦和,说起书法,妙语连珠,王老师对孩子们充满了希望,并且跟随大家一起观展。

每每走到书法作品前,这个书法的小作者会站出来给大家介绍基本信息,包括书体,规格和书写的内容。王老师和诸位嘉宾竖起大拇指纷纷点赞,王老师握着小作者的手热情地说:再接再厉,学习书法需要坚持。

赵老师给大家介绍作品的优点,小篆的线条练的就是孩子的控笔能力,而这个小作者不仅达到了这个要求,而且在用墨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孩子们和嘉宾们听的津津有味。

还有一个国际友人来观展,并且提出了很专业的问题,而且是用中文。看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所接受,甚至有很多外国朋友们开始学习中国书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人,更应该好好学习。

赵老师和史家小学的小作者合影,还有一个正在跟随学习的小妹妹也凑上来,想沾点喜气,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下面是更多现场展览书法作品。

中堂:黄波老师书法,书体:大篆,内容:祖国万岁。

对联:罗琳老师,书体:行楷。

中堂:黄波老师,书体:甲骨文。

四条屏:何光荣老师,书体:楷书。

中堂作者:周茁越,书体:小篆,内容:心经。

两册条幅:赵乙夫,书体:汉简,内容:千字文。

四条屏作者:申嘉靖,书体:金文,内容:论语。

对联作者:何光荣老师,书体:楷书。

李冠黎楷书作品。

中堂:黄波老师,书体:大篆,内容:唐诗。

两册条幅:李冠黎,书体:行楷,内容:唐诗。

五条屏作者,周茁越,书体:隶书,好大王碑。

条幅,作者:赵乙夫,书体:汉简,内容:千字文。

国画,作者:张琳苒。

中堂,作者:黄波老师,书体:甲骨文画和小篆。

里层对联,作者:齐白石,书体:篆书。

外层对联,作者:罗琳老师,书体:甲骨文。

三条幅,作者:赵乙夫,书体:隶书,内容:张迁碑集字唐诗。

右边两幅:隶书,作者:胡诗嘉。

左边一幅:小篆,作者:胡诗嘉。

书画展参展人海报

附件1:

学生代表张琳苒现场发言。

书法的学习之旅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从古至今,写书法已经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之一。

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一直在坚持,我不光享受写书法的乐趣还悟出了很多道理!其实练字并不是光靠临摹就可以的,也不是光靠多写就行的,你要去感悟每个字的每一笔每一划。你如果不能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悟,你永远只会停留在临摹的水平。

我的书法老师赵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赵老师在每一个学生刚开始接触书法时,都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挑选一本合适的字帖临摹。还记得,我的第一本字帖是《张迁碑》,这本帖的每一个字都能体现出张迁的大气和古朴。

在我学习书法的五年里,我逐渐的发现“字如其人”这个词真的一点也不假,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情,都集中体现在他的字上,通过一个人写字的感觉就能大概了解一个人

书法是通过你的手和笔,用一种技巧把它表达出来。这样,作品就有了灵魂,让欣赏的人感受到另一个你!

这个世界有许多精微幽妙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只能用心去体会。我认为,写一副好的作品,是不可以用时间来计算的。要用心写好每一个字,在我自己写书法的过程中,有时会焦躁;有时会骄傲;......但每一次手中的毛笔都像引路人一样牵引着我细心地写下每一个字;每一次字帖中的文字都像一块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临下每一个字......

我相信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一定会传承下去。因为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我很庆幸能与书法结缘,让我亲身体验中国文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和发展。

张琳苒

2018年6月16日

附件2:观展嘉宾

王恩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行政处长

田英            

阳光惠风公司经理

康丽梅        

北京樊登小读者东城区分会会长

陈萍园长    

全国幼教专家知名园长

沈宏杰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

薛军            

大众生活报主编沈宏杰,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大众生活报主编

馬震宇

北京金科雲圖文化傳媒公司 經理

北京西城區人仁舍予傳統文化傳播中心 副主任

論語匯公益文化社群 理事

罗琳女士

著名甲骨文书法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