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演变】 语音中说到的君的演变。 【聿,演变】 语音中提到的聿, 就是笔的来历。 笔的繁体字:筆,从聿,从竹。 【甲骨文台历,君,甲骨文写法及演变】 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出, 君的甲骨文写法以及后面的演变历程, 一路过来,脉络清晰,写法固定,字义清楚。 开始是君王,后来是君子, 总之,人们对君一直怀有一颗尊敬之情。 何如至此? 我们现在来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甲骨文写法。 【甲骨文字典,君】 从上面的《甲骨文字典》中可以看出, 君的写法由两部分组成:尹和口。 而且,在君的释义中,明确了君和尹的相通关系, 要想知道君的意思,得弄清楚尹的意思。 我们来跟着这个思路,看看尹是怎么来的? 【甲骨文字典,尹】 从《甲骨文字典》中可以看出, 尹由两部分组成:又和丨。 又,即手,而且是右手。 丨,像杖,即权杖。 所以,尹是会意字。 手握权杖,表示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人。 这就是尹的本意。 在商朝的时候,不是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伊尹吗, 可能就是一个姓伊的当官的人。 【商朝开国名相,伊尹】 甲骨文就是这样,用简单的象形符号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 首先,脑子当中出现了一种想法,或者一种思维, 然后想表达出来,而且不仅用语言, 还想用文字表达出来, 于是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最初的文字。 当然,这种想法有的时候是看到了一种景象,想记录下来, 或者脑子里灵光一闪,感觉是一种智慧,也想记录下来。 为什么说我们的文字里面有智慧啊。 就在于此。 关键是这种最初的文字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所以说,甲骨文中包含着我们先民的智慧。 我们还是继续来说这个君。 【甲骨文台历,第十字,君,释义和文献出处】 甲骨文台历中对君的释义解释,依然引自《甲骨文字典》, 我们现在再解释一下。 首先,六书所属,君,从尹从口,也是会意字。 尹,上面说过了,表示拥有某种权力的人或者官职, 口,在这里表示发号施令。 显然,君的级别比尹更高。 联系商朝的制度,比伊尹更大的不就是商汤了吗。 商汤就是最早的君。 我们来看看甲骨文刻辞中有没有君的引用吧。 【甲骨文合集24132-24134】 【甲骨文合集,41067】 这几片甲骨刻辞中都有出现了君字, 根据上下文,都指的是一种官职, 但说的是哪个君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君的应用,我们在《王力古汉语字典》看到如下解释。 【王力古汉语字典,君】 第一个解释就是君王君主的意思。 在最早的经典尚书和诗经中分别都有引用。 甲骨文台历也收录了这两个最早的出处, 第二个解释,就是对人的尊称。 就这两个解释也基本沿用至今。 所以,从字形到字义基本没有任何疑义。 但是,如何从君主君王到君子转变的, 这个过程,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普通人总会选择性地忽视某些问题, 或者很容易被现象所蒙蔽, 甚至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比如,看到人掌权,没看到人的能力, 看到人的成绩,没看到人的努力。 看到人的光鲜,没看到人的付出。 其实,今天对君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人性的称赞。 那么如何成为君子? 这个应该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所以,从君这个字当中,就可以看出一点。 比如说。 君,从尹,尹就是手握权力的人。 背后台词是什么呢?就是人家有这个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工具(丨), 就是善于运作,整合资源,具备统筹能力。 从口,如果是君王,就是发号施令, 如果是君子,就是管住自己的嘴。 【孔子杏坛开讲】 当然,在《论语》中,有更多如何做君子的建议。 有人做过统计,大概有80多句与君子相关。 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 这里就说几个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 子曰:“君子不器。”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如果大家小篆书法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