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古文字诂林 甲骨文字典 古汉语字典 国学大师网站 说文解字诂林 还有大量图片, 和大家一起认识祀的演变和含义。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五字——祀】 【古文字诂林,祀】 以上两图,分别是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五字界面截图, 和古文字诂林中祀的古文字不同写法。 写法不同,大同小异。 组成部分比较固定,即从示,从巳。 具体对祀的解释,见下图。 【祀,字形字义解释,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五字】 六书所属为形声字,也可以理解为会意字。 巳的初形为子,就是小孩子, 祭祀的时候为什么用小孩子呢? 不是用小孩子去祭祀, 而是让小孩子当神主,或者代表祭祀对象,接受大家的祭祀。 也就是后来的尸字。 在古文字中,死人的那个尸字,写作屍。 对于祭祀过程中,有时候托举小孩子当作祭祀神主的情景, 在另一个甲骨文中,有非常明确的反映。见下图。 【甲骨文字典,异】 正像一个成年人举着子之形, 子就是祭祀过程中的神主的假托。 正好可以解释说文解字诂林中祀之异体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诂林,祀】 这时候就好理解说文解字诂林中的解释了。 其实,在甲骨文字典中,对祀的解释,已经很全面了。 如下图。 【甲骨文字典,祀】 为了强调子在祭祀中的作用, 于是就把这个子的字形做了调整, 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巳字形。 其实,在甲骨文中,巳也是小孩子的象形。 而且,在地支中,巳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子。 总之,在甲骨文中,子和巳从字形和字义上讲, 都有相通的部分。 综上,祀,就是祭祀过程中,将小孩子举国头顶, 当作祭祀神主的含义。 这个祭祀的过程和作用比较特殊, 所以,在殷商时期,甚至在一年中会有固定的祀的活动。 于是,在殷商刻辞中出现了:王二祀和王廿祀的写法。 这里的二祀和廿祀,就是王在位期间第几次举办祀。 往往一年举行一次如此规格的祀, 后来,祀就成了殷商纪年的说法。 在古书中,就出现了: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的记载。 【古汉语字典,祀】 在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字典中, 除了辨析了岁,年,祀的异同, 还提出了祀和祠的关系, 两个字是同源字,都和祭祀相关,而且读音相通。 只不过,今天的祠主要做名词用, 即表示祭祀的场所——祠堂。 祀,有动词意,强调的是过程或者动作。 【古文字诂林,祀,董作宾解释】 在董作宾对祀的解释中, 具体提出了祀的几种类别, 都和祭祀祖先有关系。 也好解释巳和尸的作用了。 其他祭祀的环节,比如祭祀上帝,山川之神, 就没有用小孩子代替神主的表达。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五字-祀,演变】 下面还是对祀的解释做一个总结。 祀字从示祭祖先, 从巳举子做神主, 尸字本意与巳同, 一年一祀表时间。 夏岁商祀周曰年, 心怀天地保平安。 相关链接: 古文字学相关工具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