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演变,甲骨文台历】 【保,甲骨文写法,国学大师】 从保的甲骨文写法中, 明显可以看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 而且是大人背着小孩子。 唐兰先生第一次看到这个字形的时候, 解释曰:负子于背谓之保, 这个就是保的本意。 引申义为襁褓之褓(负之者为保), 再引申为保养之意。 对于甲骨文的释读方法一般就是这样。 先有一条完整的文字演变历程, 一般从金文开始, 然后再找到一个从字形上最接近的甲骨文, (很多情况下没有这个甲骨文的写法。) 从字形上看,如果相近, 那么就把这个甲骨文接在那个文字演变历程的金文之前。 就组合成了一个新的文字演变历程, 不过,这次是从甲骨文开始了。 当然,除了字形相近之外, 或者能够找到演变的传承关系, 还要结合考古和历史知识, 对甲骨文再进行恰当的解读, 当然,甲骨文的释读和演变传承工作, 一直还在进行中,好多文字的解读还有待商榷。 所以,欢迎大家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更好的理解,欢迎留言。 【保的演变和字义解释,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 对于甲骨文的释读, 我常用的两个工具书, 一是《甲骨文字典》,二是《汉语大字典》, 有时候参考一下李学勤的《字源》和李圃的《古文字诂林》。 对于保的甲骨文理解, 现在基本达成共识,就是背负子之形,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找到了这样的实例。 比如,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一代的背儿带和背儿篓。 见下图。 【背儿带,广东粤西依然可见】 【背儿篓,云南和贵州可见】 所以,对于一个文字的释读, 除了要满足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比如文字演变, 还要找到现实生活的对应,比如各地民俗, 当然,还要有足够的文献资料。 这个就是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的延伸。 这可是影响现代考古的一个重要理论。 所以,甲骨文的保和后续保的文字演变历程, 基本吻合, 而且没有歧义。 本意,就是背负孩子。 引申义就是保护,保养,保育孩子。 当然,还有襁褓的含义。 其他含义都是基于本意的引申义。 比如保姆,保卫,太保,酒保,保证,保持等等。 都和看护孩子有一定的关系。 【保,甲骨文台历第四十字】 话说回来,这个保是背负孩子的象形。 那么这个字的背后是什么意思呢? 是父母对孩子的呵护, 是父母对孩子的真爱。 父母带孩子有不同的方式, 有怀抱,手拉,背着,猴儿搂,小推车等等, 那么这个背着是最科学, 也是最不影响手头劳动的一种方式。 我想,作为孩子,趴在父母肩膀上,后背上, 那种感觉是最安全和温馨的了。 而且,孩子的心贴着父母的后背, 这个是心与心之间最近的距离。 【保,甲骨文台历第四十字,字义和出处】 对于孩子,父母做了很多, 比如保。 既能保育孩子,又能继续劳动。 那么对于父母,孩子能够做什么? 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孩子为父母做点什么岂不是理所当然, 自然而然? 所以,孝经中说: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对于孩子来说, 可以给父母的做一件事, 那就是孝。 【孝,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 另外,对于文字的解读, 尤其是对文字本意的探讨, 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拍脑门出来的, 更不是牵强附会,驴唇马嘴的。 一定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 前人已经给我们铺好了高速公路, 某些人偏偏不走, 非要走高架独木桥。 标新立异肯定没问题, 但是推理站不住脚,贻笑大方,舍本逐末,不可提倡。 也不用非要削尖了脑袋去释读那些生僻字, 把已经释读出来的这1200字能够消化吸收, 已经善莫大焉了。 所以,我做的都是基础工作,没有创新, 只是把前人的工作再做一个梳理, 让更多数人尽可能理解。 希望大家从文字入手, 了解中国文化, 了解中国经典。 【保,演变,国学大师】 另外,目前正在设计2021年甲骨文台历, 每天一字,一共365个字。 目前正在预售,希望大家支持。 最后,还是对保的释读做一个小结。 保字字形很明显, 大人背负是子形, 襁褓保养引申义, 保姆保全再引申。 父母为子多付出, 子为父母尽孝行。 中华文化代代传, 父慈子孝享天伦。 相关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