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妙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流形sbz 2021-02-06

【组成用量】

黄柏、苍术各10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全方共奏清热燥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病证。

本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消炎,抗风湿,增强平滑肌运动功能,健脾,驱风。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下肢痿弱无力,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痒,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浸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营养不良症、下肢丹毒、阴囊湿疹、阴道炎、宫颈炎、脚气病、痛风、坐骨神经痛、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急性肾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脚膝关节红肿热痛,或筋骨疼痛,或下肢痿软无力,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痛风、高尿酸血症(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以本方合五苓散加减:金银花、金钱草各30g,泽泻、山慈菇各15g,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猪苓、苦参各10g为主治方。

若发热者,加生石膏(先煎)30g,黄芩10g。关节痛甚者,加玄胡索10g,全蝎6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5g。

2.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以本方加生地、忍冬藤各15g,川牛膝、薏苡仁、连翘、汉防己、木瓜、苦参、秦艽各10g为主治方。

若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0g。面色不华,舌淡者,加当归12g。关节痛甚者,加全蝎10g,蜈蚣2条。关节屈伸不利者,加伸筋草12g。全身乏力气短者,加黄芪15g。饮食不香者,加白术10g,砂仁6g。

3.多发性神经炎(湿热浸淫型)治宜清热利湿。

以本方加甘草、牛膝、防己、当归、萆薢各10g,(称为加味二妙散),再加薏苡仁、茯苓、赤芍各10g为主治方。

若肢重且肿者,加泽泻10g。肢体麻木不仁者,加桃仁、丹参各10g。

4.重症肌无力(湿热浸淫型)治宜清热化湿。

以本方加秦艽、蚕砂、木瓜、牛膝、防己、萆薢各12g,薏苡仁15g为主治方。

若热偏重者,加金银花、黄芩各12g。湿偏重者,加厚朴、陈皮、茯苓各12g。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湿热浸淫型)治宜清热化湿。

以本方加防己、萆薢、川牛膝、秦艽、生薏苡仁各10g为主治方。

若热甚者,加黄芩10g。苔厚腻者,加泽泻、藿香各15g。

6.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湿热并重型)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以本方加川牛膝10g(即为三妙丸),生薏苡仁、忍冬藤各15g,木瓜、苦参、连翘、秦艽、汉防己各10g为主治方。

若上肢痛甚,加片姜黄15g。关节痛甚,加威灵仙、青风藤各15g,或加炙乳香、没药各3g。舌淡苔白者,加黄芪30g,白术10g。

7.皮肌炎(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益气。

以本方加薏苡仁20g,牛膝10g(即为四妙丸),生黄芪30g,益母草20g,茵陈、土茯苓各25g,赤小豆15g为主治方。

若肌肉痛甚者,加玄胡索15g。

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互结,流注下焦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气行水。

以本方加怀牛膝、生薏苡仁(为四妙丸),台乌药、车前子(包)、石韦各10g,荔枝草、白茅根各15g为主治方。

若舌苔黄腻者,加豆卷、萆薢。口粘口苦者,加竹茹、黄芩。脘闷,饮食不香者,加陈皮、焦神曲。尿频、尿痛者,加木通、萹蓄。

9.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期之湿热困遏,络阻气耗型)治宜清热化湿,通络舒经。必要时扶元固脱。

以本方加生薏苡仁、怀牛膝(为四妙丸),萆薢、赤芍、僵蚕、木瓜各10g,忍冬藤、虎杖各15g为主治方。

若热重者,加生石膏(先煎),鸡苏散(包)。初起冒暑感冒症状未解,可合香薷饮。腹泻者,加葛根、黄连、黄芩。头晕、身重,尿短者,加六一散(包)、藿香、佩兰。胸闷、脘痞,饮食不香者,加白蔻仁、神曲、半夏、陈皮。肢体麻木疼痛者,加防己、蚕砂、桑枝、秦艽。

10.滴虫性阴道炎(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佐以杀虫。

以本方加薏苡仁25g,牛膝10g(为四妙丸),白鲜皮、百部各10g为主治方。

若神疲乏力,脘闷身重,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苔白黄腻者,加茯苓、白术各15g,陈皮5g,以健脾燥湿。

11.生殖器疱疹(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

以本方加薏苡仁20g,川牛膝10g(为四妙丸),白术10g,茯苓、生贯众各15g,马齿苋20g,生甘草6g为主治方。

若热重于湿者,加丹皮、栀子各10g以清热凉血。

12.脊髓灰质炎(邪注经络,痹阻不通型)治宜清热祛湿,舒筋活络。以本方加牛膝(为三妙丸)、川芎、鸡血藤各10g,生薏苡仁、丝瓜络各15g。红花、生甘草各6g为主治方。

若面瘫者,加白附子、僵蚕。腹肌麻痹者,加蚕砂。上肢瘫痪者,加羌活、姜黄、桑枝。下肢瘫痪者,加桑寄生、独活。血虚者,加当归、首乌。

13.肛门乳头瘤(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以本方加生薏苡仁12g,枳壳、陈皮、炒决明、败酱草各10g,玄胡索6g为主治方。

14、窝状角质松解症(湿热蕴蒸型)治宜清热燥湿。

以本方加金银花、生薏苡仁、板蓝根各9g为主治方。

15.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本方加六一散(包)12g,牛膝、生薏苡仁、泽兰各10g,牡丹皮、赤芍、当归、苏木各9g为主治方。

16.红斑性肢痛病(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以本方加独活、炒知母各6g,牛膝、秦艽、生木瓜各9g,生薏苡仁、生赤芍、细辛、生地各12g,忍冬藤15g为主治方。

17.变应性血管炎(湿热型)治宜清热除湿,化瘀通络。

以本方加泽泻、泽兰各12g,茯苓、生薏苡仁、六一散(包)、车前子(包)、川牛膝各10g,丹参9g,甘草2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湿热脚气加木瓜、槟榔、薏苡仁。

2.湿热痿证加鹿含草、五加皮、豨莶草。

3.下部湿疮加龙胆草、薏苡仁、赤小豆。

4.黄带粘稠加赤茯苓、椿根皮、萆薢。

5.坐骨神经痛加牛膝、木瓜、萆薢、秦艽、威灵仙、乳香、滑石。

6.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加牛膝、车前子、金银花、泽泻。

【化裁变通】

1.加味二妙丸(《古今医鉴》)

本方加川牛膝、当归尾、汉防己、萆薢、龟板组成。主治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微肿麻木,苔黄,脉濡数等证。

2.三妙丸(《医学正传》)

本方加川牛膝组成。主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3.三妙散(《医宗金鉴》)

本方加槟榔组成。主治脐痛,水津浸湿成片而痒,又治湿癬。

4.四妙丸(《成方便读》)

本方加薏苡仁、怀牛膝组成。主治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