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坛酒,芬芳了几千年时光/于小燕(原创)

 于小燕 2021-02-06

        一坛酒,芬芳了几千年时光

                      于小燕

在酒泉城东,公园路北,有一座仿汉式园林。园内有山有水,有树有林,亭台遥望,水榭观鱼。有游乐场,有动物园,但是每个人到这里来,心中最重要的地方,却是要看一眼泉。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大家都要在这眼泉水前驻足观望,留影存照。不论来过多少次,哪怕天天来,天天都要看一看那眼泉、那池水。

那眼泉就是“酒泉”!那池水就是“酒泉”的泉眼里冒出来的水!

人们围在“酒泉”周围,热情地看着,激动地看着,平静的看着,但没有无所谓的看着的。有的人,或者是成年人,或者是小孩,会拿出一角、五角或一元的硬币,往泉眼上投去。这是因为,此泉还有一个传说,叫金泉。但无论投币的人,还是静站观望的人,心里都明白,他们站在此处,不是因为水里面有金,也不是此水与别的水在外形、颜色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个人的名字,有一个关于这眼泉与那个人美丽的传说。

那是一个年轻俊秀的将军,叫霍去病,换到今天,还是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读大学或者别的什么。

十六岁,他开始陪侍皇上。十八岁,他就跟着他的舅舅作为一个普通士兵来到战场,英勇奋战,功冠三军,被封为校尉。

第二次出征漠北,他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几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军前崭露头角。那可不是我们电视电影里看的那样爽啊。霍去病打仗是用最少的人,长途高速奔袭,深入龙潭虎穴,歼灭敌人的。他和兵士只带极少的干粮,打到哪儿,吃到哪儿。试想,霍去病在家应该也算是一个锦衣玉食的人,到了漠北苦寒之地,地理不熟,战场凶险,气候不适应不说,还得抢着吃匈奴的东西。匈奴的东西他吃得习惯吗?万一抢不到,他不是也挨饿吗?士兵饿了还可以骂娘,他饿了,还得装作没事人一样的,划个圈儿玩踢球。

大家想想,这个将军有多英雄、有多可爱呀!

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直接使匈奴“六畜不繁息,嫁妇无颜色”,还抢来了匈奴的养马场。

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都护等83人,把敌人赶到了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大喜,派人送来了一坛酒(我估计汉武帝没这么小气,很有可能是路途遥远,拿到这里就只有一坛了)。霍去病一看,只有一坛?胜利是三军将士一起用生命换来的,一坛酒怎么喝?于是他左右一看,这边正有一眼泉,泉水清冽,芬芳可口,就跟美酒一般。这下办法来了,他叫兵士抬起那坛御赐佳酿,倒进了泉眼。顿时,泉眼周围,酒香四溢,香醉了一地青草。

霍去病叫大家拿来大碗,围泉而饮,一醉方休。有人拿出芦管吹起了优美的曲子,有人拍着手应和着跳舞。有的对坐划拳,有的高声说笑,有的望着远方,思念着他的娇妻幼子,想着父母亲人。

悠扬的芦管声,穿越千年的时光,在泉水中荡漾。

这泉里的水啊,过了几千年,依然飘着酒香。游人从泉眼里,看见的不是水,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英姿飒爽的笑容,是三军将士浴血沙场的身姿,是大汗保疆拓土的雄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力量。

这眼泉,过了千年,越发使人陶醉,这温润香甜的酒泉啊,将永远这么芬芳下去!

图/文/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山东科大报》、《大众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