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是第一位为荀子立传之人-焦子栋

 寻荀文化 2021-02-06

司马迁是第一位为荀子立传之人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为第一位为荀子立传之人,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孟子与荀子同时立传名《孟子荀卿列传》,给后人留下荀子大致的生平事略,为后人学习荀子研究荀子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很多方面,司马迁与荀子也是穿越时空的知音。

通观司马迁《史记》,许多地方都有明显的荀学烙印。如《礼书》《乐书》两篇多从荀子《礼论》《乐论》篇化出。

如《礼书》载:“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於物,物不屈於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这由荀子《礼论》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䫉、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直接化出。

司马迁传承的荀子礼乐思想,在后来几乎所有的史学家(即二十四史的作者们)那里多有运用。

如《晋书·礼志》开篇:“夫人含天地阴阳之灵,有哀乐喜怒之情。乃圣垂范,以为民极,节其骄淫,以防其暴乱;崇高天地,虔敬鬼神,列尊卑之序,成夫妇之义,然后为国为家,可得而治也。《传》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若乃太一初分,燧人钻火,志有暢于恭俭,情不由乎玉帛,而酌玄流于春涧之右,焚封豕于秋林之外,亦无得而阙焉。轩顼依神,唐虞稽古,逮乎隆周,其文大备。或垂百官之范,置不刊之法;或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皆所以弘宣天意,雕刻人理。”

又如《隋书·礼仪志》开篇:礼“弥纶天地,经纬阴阳,辨幽赜而洞几深,通百神而节万事。”“商辛无道,雅章湮灭。周公救乱,弘制斯文,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荀子集先秦诸子大成,融汇百家于一炉,在司马迁那里也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他所记述的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开篇就是引用《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之语来评价“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大学说之长短,表现出融汇百家、超越百家的博大胸襟,以及站在历史制高点上纵观千古的宏观思维方法。这就是从《尚书》到管仲、到左丘明(一分为三)、到晏子、到荀子“维齐非齐”的“和中思维”(或“中和思维”、“归一思维”)。这种思维方法总是从历史的走向(纵)与现实的全局(横)两个维度上去思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路径,这是中华先哲们对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贡献,是治史治学都不能绕开的标竿。

近世因为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华民族之故,致使许多学者把目光投向西方文化,不假思考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鞭笞抨击,在“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思潮之下,对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不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所代表的西方哲学顶礼膜拜,自然不自然地对西方哲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心向之、神往之、实习之。在矛盾分析法中只注重对立而不重视或无视统一,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和中思维”扔在一边。其实从今天与中国面积相差无几的欧洲版图上可以看出,那个地方国家林立,国家的个数(接近50)比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个数(34)还要多出许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亚里斯多德们过分强调对立,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所以国家越分越多,越分越小,现在苏格兰(Scotland)、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加泰罗尼亚(Catalan)仍然要独立。

最近爆发的新冠肺炎席卷欧洲大地,可是舞照跳,马照跑,球照踢,真是应了裴多斐那句“生命犹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许多百姓为了所谓的“自由”连命都不要,不去检测,不戴口罩,不去消毒;许多国家顺水推舟就任由瘟疫肆虐,完全掉进达尔文“优胜少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这就是亚里斯多德们的短板。

同荀子、司马谈、司马迁一样,我们应该既要看清我们文化遗产中的不足,更要看清我们的优势;既要看清西方文化遗产的长处,更要看清西方的的缺陷,这才是正确应对当今文化激荡交流的选择与思考。

(兰陵后学焦子栋  整理)

(转自中国荀子网)

----------------------------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一)荀子其人其书-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二)荀子的思想与学术-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三)《荀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廖名春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四:走近圣人的阶梯(一)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七:李斯的悲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三荀子的治世模式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四荀子的义利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荀子论兵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二品德的力量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第 一 章   路漫漫兮归齐

第 二 章   阴谋与阳谋

第 三 章   三为祭酒

第 四 章   一石激起千重浪

第 五 章   太庙前的较量

第 六 章   年终上计的对决

第 七 章   济水平叛

第 八 章   人与禽兽

第 九 章   邪恶对正义的审判

第 十 章   智者的悲哀

第十一章   春申君请贤

第十二章   一曲唱别离

-----------------------------------

帝王之术:《荀子》三十二篇

(提醒:必须在荀卿庠读书会学习三年,荀子嫡系孙面授心法)

劝学  修身  不苟   荣辱    非十二子  非相   仲尼   

儒效  王制   富国   王霸  君道   臣道   致士   议兵  

强国  天论   正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君子  成相   大略   宥坐  子道   法行   哀公   尧问 

荀子思想评论(2017)   

荀子大一统思想探赜 

《论语》《孟子》《荀子》《素书》《百家姓》《道德经》《金刚经》《韩非子》《武林秘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略六韬》全文整理……

《庄子》《论衡》《春秋》《管子》《墨子》《鬼谷子》《商君书》《尉缭子》《金瓶梅》《推背图》《素女经》《烧饼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公孙龙子》《吕氏春秋》《二十四史》《乾坤万年歌》《黄蘖禅师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