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一句论语里仁篇全集王自成主讲及每天学习讨论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寻荀文化 2021-02-06

每日学一句论语里仁篇全集王自成主讲及每天学习讨论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视频声明:

      《论语》视频单纯是荀、王两家族的家学,因家族人数众多,分别各地难以聚集,做视频单纯为两家族后人学习之用,作为家风传承留念。

       视频不做为学术研讨,也不作为私塾课程,更不是培训机构教材。

以下是荀、王家族每天讨论,无讨论忽略,有删节:

【原文】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翻译】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乐观_中国:

择不处仁:择处不仁,择不仁处。和坏人住在一起。

【原文】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翻译】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四帅哥:

仁者爱人的前提:爱憎分明

【原文】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乐观_中国: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对于普通人来说,富贵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正常追求,虽然孔子接着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但这里强调的是人们应该以正义合理的方式取得富贵,而并非反对“富贵”本身。这句话的潜台词也还在于,如果“富贵”与“道”相洽,则是可以泰然处之的。对于个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富贵关涉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富”能帮助人们满足物质欲望,不至于遭受冻馁之患;“贵”是高等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拥有权力并接受他人的尊崇。

不仅富贵不是最为美好的生活,就连一般士人所追求的功名、圣贤事业也不是。物质上的富贵、精神上的不朽。

人们来世界一遭,总希望在这世界上留下点“东西”,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活在别人心中”,其极致者曰“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个体的肉体可朽,但个体又是社会意义上的存在者,必定要以一定的方式留存于社会历史上,在儒家看来,立德、立功、立言,就是使得个体精神生命在社会历史上留存的方式,而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往往非圣即贤。正是因为如此,在受儒家至大影响的传统社会里,士大夫才华的成就出路,要么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期望进入仕途为帝王重用,从而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如李贺诗所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五首其五);要么是“慕圣希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修为、智慧,成为圣人,甚至将“成圣”作为“第一等事”(王阳明语)。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对于圣贤的向往与崇拜,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古代士人生活的主流价值观。

人的生命有限,人往往总是希望突破这种有限获得无限,对于没有彼岸信仰的人来说,自身的无限或者是普通人所希望的人丁兴旺、家族传承,通过子孙的铭记与祭祀来实现“无限”;或者是通过上述所言之立德、立言、立功的方式,活在他人心中、从而变得“不朽”。

大姐:

深刻

【原文】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翻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乐观_中国: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心怀仁德的人嫉恨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最高尚的;嫉恨不仁的人,他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其实,人人都是仁德的人)有一天能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一天也做不到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四帅哥:

真正的仁者具有博爱的精神内涵。

【原文】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乐观_中国: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土,最好理解为房地产、领土。思念乡土是美德。

只想去攫取房地产,不想去为民众服务,不是仁德的人;只想开疆拓土,不想为政以德,不是仁德的王侯。

书生·无为闲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处的君子与小人区别为公私分明。

古人习惯用儒家道德标准衡量,现在习惯用西学道德标准衡量。

‘西方文化,实仅停止在社会财货生活一阶段上,并未能进入更高层,如中国人所谓治国、平天下,大群集体人生中之政治道义阶段上去。故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仅尚社会一时多数人意见,而并无超社会以上更高一层之规矩道义可言。以此较之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治平大道,其相互间之距离,实甚相远,未可并论。……正因民主政治的背后,没有一个更高的理想在指导,则个人自由很直捷便转落到物质享受上。’(钱穆《国史新论》)

书生·无为闲君:

转发的

需要新探索与新发现,特别今年疫情的事件,明年变化新思想

乐观_中国:

搞改革开放是怀德,搞文化***是怀土。

四帅哥:

从“朝闻道夕死可”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孔子一直在强调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要高于对物质的追求,

【原文】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翻译】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乐观_中国:

放于利而行多怨:古汉语结构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放行于利多怨,或者是,于利放行多怨。

放:放纵,放荡,不约束,不节制。

行:做事,实施。

获取利益、分配利益没有章法没有规则多会引发不平和怨恨。(所以要建立法治社会,大的有法律规章,小的有合同契约,避免纠纷和动乱。)

【原文】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乐观_中国:

孔子不反对追求利益。

主张‘’以其道得之‘’

反对‘’放行‘’

一分钱、一根烟、一杯酒、一个桃子、一个女人(男人)引发的纠纷怨恨情仇生死,并不少见。原因就是‘’放行‘’,失去了约束,外部的和内外的约束。

荀卿庠书生:

今天温故而知新……

乐观_中国:

每日一句办的好。辛苦了!

荀卿庠书生:

舅带领我们共同学习非常棒,我们继续加油……

【原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四帅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不同层次的人,要用其最在意的东西去引导说服他。

书生·无为闲君:

荀子先利后义还是先义后利。义利共存,就是解释这几句话。

韩非子是重点解决“利”细节。如何分配“利”。

孟子和佛家就谈自己问题。利与心有关系。

现实“利”众人非常重视,无利不起早。

战国后期儒有八家,各家“利”都不一样。

礼利……

论语论孝……

【原文】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荀卿庠书生:

上午送孩子上学,忘记发群里了

乐观_中国:

一年如一日,很不错了。

荀卿庠书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父母养我们也是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喂大,喜忧参半。

易经看问题阴阳,父母之恩一样。

高寿喜,反之俱。

学古典经书感悟人生,不枉此生。

书生·无为闲君:

今天开通《荀子》讲座,特邀传统文化专家徐文泽老师主讲……

书生·无为闲君:

早上学论语,晚上学荀子

乐观_中国:

书生·无为闲君:

本篇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很重要

【原文】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翻译】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乐观_中国:

如‘’君子不器‘’的理解。

‘’其私足以发‘’

虽说是家庭讨论,但不少观点是超越顶级的。

要研究宗教,不能做信徒。

书生·无为闲君:

信徒不可怕,可怕盲目崇拜

佛教感觉就是孟子学派心学。

所谓西方哲学就是神学分支。

儒学还要好好学习。

乐观_中国:

不理解教义的人,需要传教人(和尚)帮助。

书生·无为闲君:

上香人员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信仰与自我。

“哲学”这个名词是进口词,不能解释古文献经书,需要换一个新词。范围太窄。

最近发现华夏文化都是立体空间整体。

西方文化探讨都是立体空间里面的一个点。

所以这两个学术不是一个轨道,鸡同鸭讲,各说各的理。

哈哈,一个经济学术(资本论或***思想)讨论思想学,无稽之谈。

首先,用经济学讨论社会就的错误的,最近今天感悟疫情发现。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推出“地球资源守恒定律”“人类财富守恒定律”这些运动符合守恒定律,不是信仰问题,只是保持守恒而已。

其次,作者没有看过佛教经典,没有感悟佛教经典,人云亦云而已,真正学佛之心是修炼自己身心,与社会没有关系,佛起源印度,都是个人修为,国内分好多分支,依然修心,与孟子非常相似,王阳明类一样心学为主。

三,中国朝代不是皇权集中也不是所谓资本论模式,这个都是西方教学出来的理论,不符合中国史书及华夏真正历史,我现在构思炎黄子孙真正发展史。很多都是教科书的误导。我们需要清理以前所学,从新学习,不能带着现在思想穿越过去演戏,实际历史非常简单,写书的人含蓄,我们没有看透。

六舅:

琅琊王氏家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原文】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书生·无为闲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论语》视频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