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听月工作室 2021-02-06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这里介绍吴道子绘画作品。

吴道子像_conew1.jpg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道子是中国画史上的著名大师,堪称唐代画家第一人,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擅长多种绘画,无论是宗教、人物、山水,甚至是花鸟鱼虫都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历史上对于吴道子的记载很少,但是民间流传的关于吴道子的故事却很多。

唐代初期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赏析

1吴道子天王送子图_conew1.jpg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天王送子图》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1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藏_conew1.jpg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复,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该摹本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唐代初期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2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_conew1.jpg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 niè】

2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绢本水墨 292×30厘米 徐悲鸿博物馆藏_conew1.jpg

唐朝初期吴道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赏析

3吴道子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_conew1.jpg

朝元仙仗图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彩带环绕整个大殿,而全殿只是这一幅画,绘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是武宗元,另有说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

图中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群和南极天帝群与众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八十七个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在人物塑造上,帝君庄严、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脸庞则天真无邪。有的慈祥娇丽,有的恬淡自然,各极其态,富有神韵。

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着290多个值日神,分四层排列。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

唐朝初期吴道子《地狱变相图》赏析

4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生净土: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生天道:勤修十善得生天。_conew1.jpg

《地狱变相图》就是介绍人堕地狱受种种罪报之真相,同时也说明地狱果报全是自作自受,不是阎罗天子所定的罪。故我们深深期望浏览本图之后,能唤醒大家明白得人身之可贵,起心动念造作罪业堕地狱之可怕。故经云:真诚发露忏悔,即可远离罪报,愿我们一起共勉之。巨幅卷轴《地狱变相图》,是四十多年前画家江逸子答应恩师李炳南要绘制的,源于唐代画圣吴道子首创的《地狱变相图》,能给当时的长安带来极大的教化作用,可惜毁于战火而失传,江逸子完成后又编写《因果图鉴》画册,流通达五万本。江逸子的《地狱变相图》,完成于二○○三年,过去曾数次展出,但因画幅太长,受限于场地,均为分批展出,幸好中正纪念堂展览厅非常宽敞,才得以首度以完整面貌呈现,让人们去寻找、体味吴道子原作的遗风。

唐代初期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赏析

5先师孔子行教像_conew1.jpg

在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帧《孔子像》的拓片,相传为吴道子所绘。原石在四川南溪,刻于清康熙六十年( 1721 ) 11 1

此帧《孔子像》裱轴装,拓片长 194 厘米,宽 62.1 厘米,画像以白描线条勒刻上石,线条明快,碑精拓细。在拓片的左下方题有“吴道子笔”字样,在碑的上端题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16 字,这取自于明代陈凤吾的《孔子赞》,原文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删述交经,垂宪万世,统承义皇,源启沫泗,报功报德,百王崇祀”。由此可见,此碑刻应不早于明代。

此幅画像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孔子的形象,他身躯稍微前倾,表现出了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两手相握,手背向外,腰带佩剑,表明一代圣人文武皆娴。

唐代初期吴道子《维摩诘图》赏析

6敦煌壁画:维摩诘图(局部二)_conew1.jpg

在唐代描绘维摩诘形象绘画作品中,吴道子的这幅维摩诘像是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画家以流利刚健的线描一气呵成,确有“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感。

6吴道子 敦煌壁画:维摩诘图(局部一)_conew2.jpg

甘肃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图》,这幅壁画是绘维摩称病在家,佛祖派遣文殊师利等弟子去看他,席间维摩宣扬大乘教义的场面。维摩侧坐于床上,身体前倾,眉峰微挑,似正辩到激烈处。虽面有病容但精神矍铄,涵容兴奋、激昂的活力,表现出他善于辩论、以词锋制服对手的特点。画家以流利刚健的线描一气呵成,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富有张力,属吴道子一派的画风,是唐代描绘同一题材的作品中,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旧传为吴道子所作。

唐代初期吴道子《观音菩萨像》赏析

7吴道子观音菩萨像拓片_conew1.jpg

吴道子的重要贡献是对道教绘画题材的开拓。他在上清宫画过老子像,还曾画过《老子化胡经》与《朝元图》吴道子在洛阳北邙山画过《五圣图》,作品既有“五圣联龙兖,千官列雁行”的宏伟场面,还具有“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的宏伟气魄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初期吴道子《明皇观马图》赏析

8吴道子《明皇观马图》局部_conew1.jpg

吴道子《明皇观马图》,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下令东封泰山,路过山西上党金桥时,数十里内仪卫队伍旗纛(dào 鲜华,羽卫齐肃,玄宗命令吴道子、陈闳、韦无忝等人共同描绘出这一场景,名为《金桥图》。其中陈闳所画的唐玄宗与其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画的狗、马、牛、羊、驴、骡、猴、兔、骆驼等,吴道子画的人物山水、桥梁、草木、鸷鸟、车舆、帷幕等,在当时被称之为“三绝”。

8吴道子《明皇观马图》局部2_conew1.jpg

作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数量很大。据说一生曾画制佛教及道教题材的壁画三百多幅,但是他的作品在北宋初年已经比较罕见。但被后人称为“画圣”,就足以说明吴道子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为世人所喜爱,在中国、在东方、 在世界上,都是一代宗师,他的绘画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重大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