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年牛人牛事!九旬画家汪观清:“百牛”入馆惠于民,“老牛”回首赠乡亲

 滴水斋主 2021-02-06

海派名家汪观清擅长人物画,画牛只是他艺术的“副产品”,但因他爱画牛、善画牛,被称为“画牛大家”。尤其牛年来临之际,汪观清更为忙碌。这位时常自谦为“老牛”的九旬画家依然牛劲十足!

2月5日下午,在市档案馆外滩馆,汪老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与见证下,完成了“百牛纪念封”的捐赠仪式。“百牛封”共计106件,24年前为迎接香港回归而作。

汪老的牛、百位名家的墨宝和深具历史意义的邮戳,为这套纪念封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为何要捐赠这“百日封”?为何对牛情有独钟呢?

近日,小艺走进汪老家中,听他娓娓道来——

百牛迎归:定格珍贵的历史一刻

汪老讲述“百牛封”创作过程

“1997年,丁丑牛年,香港回归,为纪念这个百年盛事,我创作了‘百牛封’。今年又逢牛年,香港回归24年了,这些作品也在我身边放了24年。把这些有历史价值的东西赠给档案馆留存,也是我的一份社会责任。”谈及捐赠初衷,汪老云淡风轻。

1997的那个牛年别具意义:告别旧岁,扶正历史。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汪观清用宣纸特制了纪念封,共计百余枚,分别画上墨牛。其中半数信封上盖有1997年6月30日港英当局邮戳,另半数信封上盖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日邮戳。

汪观清在纪念封上画牛,一封一牛,百牛百态,墨牛淋漓,栩栩如生:卧牛宁静悠远,神与物游;奔牛势不可挡,砥砺奋进;乐牛闲庭信步,恣意轻快;牛犊涉世未深,却一身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更“牛”的是,两岸三地和旅居海外的百多名画家学者、名人政要在纪念封上一一挥毫落墨,赋诗题辞,留言签名。题签围绕香港回归这一中华民族百年盛事,饱含真切的祝福和爱国情谊。一封一牛,一画一书,书画合一,百牛生辉,正可谓:牛年月耀紫荆花,百家翰墨传佳话。

2009己丑牛年,汪观清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纪念封编辑成书、公开出版2021辛丑牛年,则欣然将全部纪念封捐赠给上海档案馆,并将相关作品面向市民展出,回馈社会

“100多头牛,我一个星期就画好了。千姿百态的牛都在我心里。”汪观清回忆道。他坦言,自己45岁才开始画牛。“文革”时期,被下放到黄山练江牧场,那里 “开门见牛”,遍地是奶牛、水牛、黄牛等。细致观察各种牛的身体结构、举止神态后,汪观清便开始拿起笔来画牛。“之前我画人物画,讲究具象,要画得逼真,不能含糊,是做加法,但中国画是做减法,讲究写意,就像古诗词一样。”为了更好地掌握国画的精髓,汪观清向一些前辈请教。其中朱屺瞻传授了他“永”字八法。汪观清将这种书法笔法尝试运用到绘画中,蘸上一笔墨,一鼓作气,一头牛便跃然纸上,枯湿、浓淡、粗细、快慢都蕴含其间,栩栩如生。
牛转乾坤 汪观清 作

“牛”转乾坤:平面牛化身立体牛

“笔墨当随时代”。醉心于创作的同时,汪观清也一直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1985年,汪观清在承载着拓荒牛精神的深圳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牛画主题展。1997年的牛年,“汪观清牛年画牛”亮相当时刚落成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展厅,同年他还为庆祝香港回归绘制了一百余枚墨牛首日封。2009年的牛年,“汪观清百家百牛翰墨珍品展”登上金茂大厦。

汪老讲述铜雕牛的创作幕后

今年,除了捐赠“百牛封”,汪观清还做了一件“献牛”的乐事:90岁高龄的汪观清第一次将自己平面的牛“转化”成比真牛还大的立体牛——一尊长达2.4米的大型铜雕牛《金牛迎春》,并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邀约,亮相人民广场地铁站中心广场,一并呈现的还有汪观清手书的春联“心凝百载承伟业,力聚九牛谱新篇”。

“黄胄的驴子汪观清的牛”,汪观清笔下的牛在画坛享有盛名是毋庸置疑的,但从画纸上“跃然而出”却是难得一见。对此,汪老神采奕奕地说:“让这大牛的精气神,与南来北往的乘客一道送庚子、迎辛丑。历经了极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新的一年,希望全国人民一起来’牛’转乾坤吧!


汪观清此次创作的铜雕《金牛迎春》,是一头遒劲的牛,四肢稳健、浑身肌肉充满力量,一对牛角更是弧线饱满,状若满弓,威武轩昂。这头牛的原型,来自汪观清上世纪80年代的一幅旧作,因此将中国传统绘画转为雕塑之后,依然保留了简洁写意的表现方法,更显生动洒脱。这件铜雕结束在上海的展出后,将捐赠给汪观清家乡安徽歙县,永久伫立在汪观清新安艺术馆前的广场上。

在汪老家的画室里,摆放着几头“迷你”版的造型各异的牛。这次为了让牛从纸面上“站”起来,他做了五六头,每周六家庭会议时,儿女们也都纷纷出谋划策。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犹如汪老画室墙上挂着的《乳犊图》,脉脉温情溢出画面。正如汪老次子汪大伟所说,“父亲画牛,常常笔下寄托的是对家人一份深沉的爱”。

“我的母亲属牛,性格也像牛,忍辱负重,非常勤劳,80多岁时,仍然自己下地种菜。母亲还乐于助人,时常帮助邻里相亲。在我们徽州文化里,常常一个村子都是一个姓,讲究落叶归根,十头牛出去九头牛都要回头的。我的祖父、我的父亲,都曾离开家乡在外做事业,之后都回到了家乡。我呢,没回去,所以就让这头铜雕牛代替我回报家乡吧。你看这头牛是个回首的造型,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汪老饱含感情地说。除此之外,这头牛的造型强化了头颈的线条,“这是一头硬头颈的牛,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低头,我也愿这强劲的‘牛气’,给故乡的人民和城市带来好运”。

说到兴起,汪老特别为本公号的读者朋友们展示了自己的“画牛大法”。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端出笔墨,跟着汪老上一堂在线“大师课”吧。

彩蛋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