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人家 || 郭天虎

 菊野文化传媒 2021-02-07



草原人家

文/郭天虎
编辑/落英小桥

冬季的草原,白雪皑皑,极目远眺,天地相连,一片银灰色的世界。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一个蒙、汉混居的小山村,以前的土坯房,国家扶贫全部建成整齐的排房。白色涂料粉刷的房子、院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只有房顶上的红瓦,在一片白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草场上,雪白的羊群,像撒落在草地上的云朵,点缀着空旷的草原。草坡下的小村庄,升起一缕缕炊烟,飘来一种独特的气味。那是村民把沉积在羊圈里,厚实的羊粪刨起来,成块状晒干,当地人称“羊砖”,用作取暖做饭的燃料,所散发出来别样的味道。

村里有我的外甥女一家,我曾经多次前去探亲。前几年,她们俩口子连一个念大学的都供不起,只好离家到集宁打工。这几年,靠党的扶贫政策,返乡种地、养羊,过上了富足的日子,成了当地的富户。

如今,外甥女家种了一百二十亩地,养了一百五十多只羊,留有十多只优良的种公羊,剩下的全部都是大母羊。一只母羊产二至三只羊羔,年出售羊羔近三百只。三口人分工不分家,精心呵护她们的羊群,那是一家人的期盼。村里有一个顺口溜:“羊上千,牛上万,玉米每斤一块半”。这是小村人,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也是众多农牧民在党的扶贫政策沐浴下,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缩影。

太阳的光线,照在明亮的玻璃窗上,室内的温度达到二十度以上。初春季节,正是产羔的旺季。勤劳的外甥女,把刚刚产下的小羊羔抱回屋里,一只只放在地上,细心地清理浑身粘满的泥土、杂草,然后用干毛巾轻轻地把羊羔身上的水分擦干。像照看婴儿一样,精心护理着她的宝贝。

她们家四口人,除次子上大学外,其余三个人各有分工。外甥女婿主外,负责种植一百多亩土地,联系购买饲料和销售羊羔。外甥女主内,负责照看饲养留在圈里的羊羔,长子是家里的牧羊人。

每天放牧时,一只牧羊犬是牧羊人忠实的伙伴,它替主人守护着羊群。如果有羊离群跑远了,它便立即进行拦截。每当有母羊把羔产在野外,牧羊人就用一条搭链袋把羔羊装上,驮在犬的背上,无论路途多远,都会平安送回家,从来不出半点差错。

黄昏牧归时,整群羊就像决了堤的洪水,快速的朝羊圈的方向涌去。小羊羔,大母羊,都各自朝着自己的妈妈和孩子跑去。尽管场面非常混乱,母子相认却分辨得特别清楚。小羊羔见到母亲时,高兴得摇着小尾巴,在妈妈面前撒娇,两条前腿跪在地上,香甜地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呈现出“羊羔跪母”的动人情景。

寒冬即将过去,迎来的是春回大地绿草如茵的季节。幸福的小羊羔,在羊妈妈的乳汁哺育下,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健康的成长。

如今的小村人,家家粮满仓,羊满圈,腰包都鼓了起来。这些全靠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走上了致富的路!

作者简介:郭天虎,山西大同人,现居辽阳市。军旅生涯十八年,带兵出身。座右铭:好脑瓜不如烂笔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